花生醬、水煮花生、花生湯圓⋯⋯,不管是主角或配角,花生角色討喜,加上營養價值高,深受消費者喜愛。不過,台灣高溫潮溼,毒物科醫師提醒,若未妥善保存,花生易孳生黴菌,進而可能產生真菌毒素汙染。《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花生製品的食安問題,購買花生及其製品,開封後應儘早食用完畢。
花生醬、水煮花生、花生湯圓⋯⋯,不管是主角或配角,花生角色討喜,加上營養價值高,深受消費者喜愛。不過,台灣高溫潮溼,毒物科醫師提醒,若未妥善保存,花生易孳生黴菌,進而可能產生真菌毒素汙染。《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花生製品的食安問題,購買花生及其製品,開封後應儘早食用完畢。
免疫療法上市後,成了很多癌症治療的新曙光。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24日公布,通過新增擴大給付免疫療法(immuno-oncology therapy,IO),新適用對象包含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及早期三陰性乳癌,最快6月上路,受惠逾3000人。
近年癌友生育權益受到關注,現今的生育保存技術可幫助癌友在治療前凍存精子或卵子,以確保未來生育的可能性。人工生殖機構醫師吳成玄表示,凍卵療程對年輕癌症患者是龐大支出,盼中央接棒補助,對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回應,醫療性凍精凍卵補助力拚2025年順利上路。
癌症治療結束後還是有復發的可能,癌友還是要定期追蹤檢查,才能在癌症復發早期,就檢查出癌細胞並進行治療。功能醫學權威劉博仁於《劉博仁 功能醫學癌症大調理》一書中,從治療、調理、日常保健3個面向切入,解除對癌症的各種疑惑,幫助癌友用最有效,也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重拾健康。以下為原書摘文:
在現今癌症治療中,免疫療法為不少病人帶來一線生機,然而在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時,少數病患會面臨副作用問題,尤以出現嚴重的皮膚不良過敏反應最為明顯。林口長庚醫院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找到引發皮膚嚴重免疫不良反應的關鍵原因,並提出了相應解決方案,發現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TNF拮抗劑)生物製劑能有效控制病情。
單側耳朵悶塞勿輕忽,小心是鼻咽腫瘤的早期徵兆!柳營奇美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田輝勣說,最近3個月,陸續有5位年齡約30~40歲的患者就醫,都是老菸槍,因單耳有悶塞感就診,沒有感冒症狀卻合併有單邊鼻塞,經檢查發現單側中耳積水,再以鼻咽內視鏡進一步檢查發現鼻咽腫瘤,經切片有3人確診為早期鼻咽癌,轉介血液腫瘤科治療。
癌症治療新突破,讓免疫細胞「挨餓」治療效果竟然會更好!林口長庚醫療研究團隊發現,剝奪免疫細胞中特定的胺基酸養份,竟能讓免疫系統更強大,可提升攻擊癌細胞能力10倍以上,並成功應用於鼻咽癌患者身上。研究成果在近期已登上國際醫療期刊,尚待進一步大型試驗證實,未來可望進一步拓展用於肺癌、乳癌、肝癌等癌症。
晚期乳癌不等於末期!一名6旬婦人3年前因乳房硬塊異常變大,就醫確診為第4期HER2陽性乳癌,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肝臟與骨頭,歷經標靶組合治療與藥物臨床試驗,效果皆不如預期,但她仍不放棄治療,2025年2月起透過健保給付新一代ADC藥物,不僅減輕1年上百萬的醫療費用重擔,病況還得到穩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