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翁攝護腺指數偏高以為發炎!坐下「蛋蛋緊緊的」竟患攝護腺癌晚期
根據衛福部2022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逾9,000名男性確診攝護腺癌,發生率高居男性癌症第3位,較前一年成長6.3%,為男性10大癌症中增長幅度最快,成長率更是大腸直腸癌的2.3倍。此外,攝護腺癌也是國人2023年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每年逾1,800位男性因此喪命。
延伸閱讀:
攝護腺指數多少才正常?PSA高就是癌症嗎?醫教你「報告這樣看」
攝護腺癌未列入公費篩檢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兼職主治醫師查岱龍表示,攝護腺癌初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許多男性即使出現排尿不適,也常誤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或因心理上忌諱雄風不振、擔心就診遭受異樣眼光,而遲遲不願就醫,等到被伴侶或子女勸說帶來看診,往往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
查岱龍說明,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檢查未列入公費篩檢,也是導致中壯年男性錯過早期診斷機會的原因之一。他建議,50歲以上男性及具攝護腺癌家族史等高風險族群,應定期進行健檢及攝護腺特異抗原檢查,若攝護腺指數偏高,切勿輕忽。
延伸閱讀:
「熟男殺手」攝護腺癌死亡率10年爆增4成!醫:逾3成確診已晚期
攝護腺癌3成發現已晚期
基隆長庚醫院院長吳俊德表示,攝護腺癌好發於60~75歲高齡男性,因早期症狀不明顯,常在腫瘤壓迫膀胱、尿道或轉移至骨頭引發疼痛時才察覺異狀。統計顯示,約有3成患者確診時已出現癌症轉移,並合併癌細胞轉移,導致攝護腺癌死亡率始終居高不下。
吳俊德說明,早期以攝護腺手術或放射線治療為主要治療方式,療效良好,5年存活率達近9成;若為晚期,則多採用荷爾蒙療法,藉由降低體內雄性素(睪固酮)濃度,以抑制癌細胞生長;即使是轉移性攝護腺癌,5年存活率仍可達約5成。
然而,一旦荷爾蒙療法與化學治療失效,進入「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階段,不僅常因骨骼轉移引發劇烈疼痛、影響行動力,甚至可能陷入無藥可用的治療困境。吳俊德指出,當落入此病程階段,5年存活率將驟降至僅剩15%。
新標靶治療死亡風險大降4成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黃玉儀表示,近年研究發現,超過8成攝護腺癌細胞帶有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可透過正子掃描確認病灶是否陽性。若為陽性,則可採用精準放射標靶治療,將放射性同位素與辨識PSMA的藥物結合,精準攻擊癌細胞,避免破壞正常組織,有效降低副作用。
黃玉儀說明,研究顯示,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病友接受新一代精準放射標靶治療,疾病惡化風險降6成、整體死亡風險降低近4成,不僅能緩解疼痛、減少骨骼相關併發症,更有助於改善癌友生活品質。
查岱龍指出,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最新治療指引,已將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納入新興療法選項,包括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以及新一代精準放射標靶藥物,接軌國際治療趨勢,為病患提供更多元有效的治療選擇。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