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整排牙齦「黑褐色」像沒刷牙,是蛀牙嗎?有黑點竟然更不容易蛀牙?牙醫師指出,牙齒表面出現黑色沈積,並非蛀牙,而是放射線菌與口水中的鐵結合形成的「硫化鐵染色」,雖難以刷除,但有這種狀況的人還比較不容易蛀牙,會發生在還沒換牙的兒童和少數大人身上。
乾癬並不只是皮膚病,而是一種全身性慢性發炎疾病。奇美醫療財團法人柳營奇美醫院皮膚科主任林旻憲醫師指出,乾癬的核心問題來自免疫系統失衡,體內發炎反應導致皮膚細胞過度增生,產生紅斑、脫屑與搔癢等症狀。若發炎波及關節,可能有3成患者引發乾癬性關節炎,造成關節紅腫、僵硬與變形,一旦結構受損往往無法逆轉,影響行動力與生活品質;臨床上就有患者誤以為只是關節痛或痛風而延誤治療時機。 臨床中有一名20多歲、...
明明沒錯,卻莫名遭受責罵、冷言冷語、無視?日本精神科醫生水島廣子於《面對情緒攻擊的勇氣》一書中,探討了現代人在人際互動中常遭遇的情緒攻擊,並提出具體可行的心理防護方法。當你自覺受到傷害的當下,或許會懷疑自己做錯,最重要的就是先接受這是一種正常反應,不讓情緒被對方牽著走。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有聽過「蜂巢思維」嗎?企業管理顧問希凡.麥克赫爾(Siobhán McHale)在《蜂巢思維》中深入剖析過度控制如何導致管理失靈,並提出透過「蜂巢思維」創造有意義且持久的變革。這種方法讓團隊自主協作、自我修正,不僅更有效率達成目標,也能激發創新,促進團隊持續成長。以下為原書摘文:
聽說維他命C要早上吃,吸收效率比較好?《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專家指出,其實維生素C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服用,沒有證據表明晚上吃會影響吸收,但適量吃即可,因維生素C是水溶性的,吸收相對較快,過量的維生素C都會透過尿液排出;不過建議在飯後吃維生素C比較不刺激胃。
懷孕或備孕期間,是否常常煩惱有缺少哪些胎兒需要的關鍵營養?其實碘就是很容易被忽略卻又與胎兒生長發育息息相關的關鍵營養。根據國民營養調查,4成育齡女性面臨缺碘情形。若飲食中缺乏碘,恐影響胎兒腦部健康,而選擇碘鹽是最推薦的補充方法。《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營養師分享,碘鹽不僅是懷孕時要吃,孕齡女性更是在「懷孕前」就該積極補充。
邁入熟男階段後,有些人看起來愈活愈年輕,但更多男性卻逐漸顯得疲憊、狀態下滑,當心元凶可能是男性荷爾蒙──「睪固酮」。初日診所新陳代謝暨減重專科醫師周建安指出,想維持精神與活力,關鍵就在於穩定睪固酮,而良好的飲食與規律運動正是逆齡保養的不二法門,建議透過3招維持男性整體代謝與健康。
台灣成年人每年有約7,000多人死於肝癌,約5,000多人死於肝硬化,定期肝病篩檢是預防肝病的最佳方法。醫師指出,B型肝炎在所有肝炎中帶原人數最多,目前推估約有200萬人,早期B型肝炎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呼籲民眾若為帶原者或是高風險族群,應穩定追蹤與及時治療。
台灣於2019年通過同性婚姻的規定,在這項婚姻平權通過之前,不少人不敢說出原生的性向,而同性伴侶也沒辦法享有婚姻的權利。《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指出,性向是與生俱來的,為了不傷害另一半,有些人選擇向伴侶出櫃坦承性向,但有些人是不論同性異性,發現自己遇到了更適合當伴侶的對象而選擇出軌,兩種情形下,哪一個更不能接受呢?
90歲陳姓阿嬤,多年前曾罹患子宮頸癌進行子宮切除以及骨盆淋巴結廓清手術治療,手術雖然順利,但術後不久右下肢就開始出現日益加重的水腫狀況。醫師檢查評估後,建議可進行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手術,患者術後復原良好,術後回診時不僅可以自己走入診間,並且原本下肢腫脹已大幅改善,生活也逐漸恢復正常。
孩子的生長發育一直是父母關心的議題,骨齡可反映骨骼的成熟程度,不少家長擔心骨齡超前是否代表性早熟。《優活健康網》摘錄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邱巧凡所寫文章,分享分享骨齡的相關知識,包括骨齡是什麼、骨齡檢查怎麼做,以及骨齡檢查是否安全,幫助家長清楚掌握孩子的成長狀況,並評估是否需要追蹤或治療。
你知道廚房和浴室裡的水龍頭和蓮蓬頭,其實比馬桶還髒嗎?出水口長期積聚水垢、黴菌,不僅影響水壓,還可能讓髒水直接接觸皮膚!《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教民眾居家打掃時,學會善用小蘇打、檸檬酸或醋水清潔,可以輕鬆清除水管內部的黏液,讓水龍頭與排水管煥然一新。
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後簡稱腎基會)與國際扶輪3521地區合作推動「腎臟病防治篩檢計畫」已邁入第十年,日前於苗栗縣後龍鎮舉辦篩檢與衛教活動,秉持「把服務帶進偏鄉」的共同信念,讓健康照護深入臺灣的每個角落。活動以預防篩檢結合衛教講座的形式進行,幫助社區民眾早期發現慢性病,同時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遞健康知識,讓民眾在日常中實踐自我管理。 在苗栗縣政府的支持以及議會、衛生局、後龍鎮公所、後龍衛生所、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