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春天,春天時節日夜溫差大,白天可能飆到高達30度,夜晚則降到20度以下,這樣大的溫差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說是一大負擔,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情況。《優活健康網》特摘營養師柯曉彤所撰此文,分享「5種健康飲食」遠離心血管疾病。
炎炎夏日,對大多數人是奔向海灘的好時光,但對異位性皮膚炎(以下簡稱異膚)患者而言,卻是難熬的季節。不少中重度病友因怕流汗、曬太陽、甚至海水刺激皮膚,選擇長袖包緊緊、宅在冷氣房自我隔離。土城醫院皮膚科主任楊靜宜醫師表示,異膚不是單純的皮膚病,而是一種慢性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長期穩定治療是防止病情反覆與惡化的關鍵。 傳統治療效果不佳 造成病友極大身心負擔 異膚常於孩童時期發病,根據統計,有...
尿尿可不只是「排掉廢物」這麼簡單,裡頭可是藏了不少有趣的冷知識,今天就來揭開這個每天都會面對但從不細看的「黃金水」。《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傑登醫師指出,尿液的顏色不同可能透露身體健康警訊,除了水喝不夠、水喝太多之外,也要小心紅褐色或茶色尿液,可能與貧血有關。
當你還在努力想著要如何燃燒卡路里熱量的同時,是否都沒想到睡覺也同步在燃燒?根據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UNC School of Medicine)神經診斷學和睡眠科學主任瑪麗艾倫威爾斯(Mary Ellen Wells)說,睡眠期間燃燒卡路里這點肯定有的,但是,你知道睡覺時能燃燒多少卡路里的熱量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睡眠燃燒計算。
現代人時常滑手機,使得頸椎過勞並提早退化,引發種種頸椎病,其中,頸源性頭痛若發作起來,難受程度不亞於真正的偏頭痛。中西醫與復健科/職業醫學科雙專科醫師李炎諭於《身體消痛復健一本通》一書中,整理常見的痠痛疾病,從手肘腕到肩頸脊背、腰臀腿膝足都有,並整理運動、伸展、按摩等臨床指導,幫助讀者解決身體疼痛。以下為原書摘文:
一名40歲男性患者,原本身體健康、生活穩定,卻在近年頻繁出現難以解釋的劇烈腹痛,幾乎每兩週就得跑一次急診。起初醫師懷疑是腸胃問題,經反覆檢查、轉診,始終查不出病因。台大醫院神經部楊智超醫師表示,該名病患直到安排特殊代謝檢查與基因檢測,才確診為罕見疾病——急性間歇性紫質症(AIP)。在參與新一代RNA干擾新藥的臨床試驗後,發作頻率從一年二十多次驟降為「零」,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你是否經常鼻塞、流鼻水,甚至常常打噴嚏,聞到冷空氣或香水味就鼻子不舒服?到醫院檢查卻被告知「不是過敏」,甚至使用抗過敏藥也沒有明顯效果?醫師提醒,這種情況可能不是罹患過敏性鼻炎,而是另一種較不被大眾熟知的「血管運動型鼻炎」,認識兩種常見鼻炎差異、治療方式。
曾有患者因長期咳嗽、卡痰,總覺得喉嚨卡卡的,看了耳鼻喉科都沒有改善,直到朋友揪做胃鏡,才發現胃部發炎,長期胃酸逆流才造成的喉嚨不舒服。在台灣平均每4人就有1人會胃食道逆流,而胃食道逆流症狀不只火燒心而已,快檢視自己的飲食習慣,若有不舒服或異常,一定要提高警覺,為自己健康把關。
一名38歲女性,已育有一子,因非經期陰道出血持續4個多月,而至婦產科門診就醫,經門診軟式子宮鏡檢查發現1顆3公分大小的子宮內膜瘜肉,醫師考量患者仍有第2胎的生育計劃,治療重點在於保護子宮內膜的完整性並保留子宮功能,建議其接受新式微創子宮鏡手術「赫拉刀」,精準切除瘜肉,促進術後恢復及維持生育能力。
80歲聘外籍看護免評新法將於8月上路,擬以重症綠色通道為配套。對此,台灣失智症協會表示,失智家庭照顧需求具特殊性,失智者常伴隨認知功能退化、精神行為症狀,不只是重症,輕中度家庭也有聘僱需求,協會呼籲應儘速建立明確保障機制,才不會被市場機制排擠。
根據統計,台灣大約每10位成年人中,就有1人罹患膽結石。由於平常沒有不適症狀,多數人是在健康檢查或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時,才意外發現。膽結石雖然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許多人終其一生都不會出現明顯症狀,但一旦發作,可能引起腹痛、黃疸,甚至導致胰臟發炎,對健康造成不小的威脅,因此仍需多加留意。
你以為血糖穩定就代表萬無一失嗎?芯悅診所代謝科楊幼琳醫師提醒,糖尿病控制絕不只看血糖!許多病人以為數字漂亮就安心,沒想到腎病變卻早已悄悄上門,等發現時可能已來不及。 診所曾接診一位年僅34歲的上班族,僅因「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求診,竟確診第二型糖尿病,且已出現腎臟病變,糖化血色素高達11(正常值為小於6.5),需立即展開治療。 警覺!血糖正常不代表腎臟健康 楊幼琳醫師指出...
越來越多研究顯示,慢性發炎可能間接促使身體癌細胞的生長。要讓身體遠離慢性發炎,生活習慣、飲食和運動都很最重要。《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醫師建議改變5生活習慣,可以抗發炎,特別推薦洗冷水澡的好處,可以促進抗老化棕色脂肪活力發揮,因此若身體情況允許,夏天偶爾洗冷水澡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