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痘痘讓你容貌焦慮?8成青少年逃不掉!醫:出現「2症狀」及早就醫
青春痘患者易有社群媒體容貌焦慮
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理事長、皮膚科醫師邱品齊表示,青春期是青少年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但青春痘是造成此時容貌焦慮的主因之一。2025年最新「TARS青春痘與容貌焦慮大調查」,統計1,000位12~17歲的青少年中,有高達7成認為因長痘而產生的焦慮情緒,會影響平時的課業表現及同儕比較。
邱品齊說明,12~17歲的年輕族群正值外貌焦慮高峰時期,青春痘患者更容易將自己的外貌與社群媒體上的網紅或明星做比較,使用修圖軟體的比例更是非痘痘患者的4倍以上,甚至不修圖就不敢上傳照片;另有近8成患者表示,社群媒體讓他們更在意自己的外貌。
延伸閱讀:
有圖》身體健康看「痘痘位置」長哪裡!醫:下巴長痘「1類人」易有
調查僅3成就醫治療青春痘、痘疤
許多人想改善痘痘困擾,但調查發現,只有3成受訪者曾尋求正確就醫管道,積極治療青春痘,以及了解如何預防痘疤產生;另有接近半數的人都曾使用錯誤的偏方來治療青春痘。邱品齊指出,這顯示台灣民眾普遍對於青春痘缺乏認知,常聽信偏方或錯誤觀念。
YouTuber「黃氏兄弟」的瑋瑋曾深受青春痘困擾,以往習慣上網爬文、曾在長痘痘後使用磨砂膏去角質、敷面膜,卻因處理不當而造成痘疤及敏感肌。哲哲則提到,自己曾因活動前突然冒痘而感到在意,會立即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處理,也呼籲民眾有青春痘問題,應尋求正確的處理方式。
延伸閱讀:
身上長膿包竟不是青春痘?醫揪「芽孢菌毛囊炎」1症狀與痘痘不同
青春痘有初期症狀應及早治療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部醫師黃毓惠表示,青春痘在初期粉刺或輕度痘痘出現時,就應開始介入治療,不需等到紅腫膿皰才處理;若不及早治療,等到痘痘嚴重發炎、反覆惡化,甚至出現囊腫才就醫,恐留下痘疤或皮膚凹陷,影響外觀及自信。
目前青春痘的治療趨勢以多管齊下為主,幫助穩定膚況、減少發炎,治療方式包括:
- 外用藥物:如A酸、杜鵑花酸、抗生素等。
- 外用保養品:如水楊酸、杏仁酸、A醇等。
- 口服藥物:如抗生素、荷爾蒙療法、口服A酸等。
- 輔助治療:雷射、脈衝光、電波拉皮等各類醫美光電療程、醫療儀器。
黃毓惠提到,過去部分治療方式因刺激性較高,常讓青少年難以持續配合,如今已有較溫和、適合敏感膚質的治療選項。呼籲家長與青少年應建立正確觀念,避免迷信偏方或自行停藥,當皮膚問題造成困擾時,應及早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專業協助,讓肌膚重回健康狀態。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