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先寫遺書?他經歷死亡瞬間才懂:練習告別,也避免不告而別

為什麼要先寫遺書?他經歷死亡瞬間才懂:練習告別,也避免不告而別

2025/8/23
「少年廟公」楊庭俊從小在宮廟場域耳濡目染,特別喜愛宗教與文化事物,大學畢業後,一進職場就擔起蓋廟大業,成為蓋廟駐廟的「少年廟公」,燒香、掃地、誦經、收驚,樣樣要做,練就了一身技能,而這樣的他也曾經歷過死亡的瞬間。他於《少年廟公的步步修行》一書中,分享親身經歷的故事,將信仰轉為療癒的力量。以下為原書摘文:

迎接死亡並沒有太多恐懼

2021年,發生了2次關於壽命的案件,迎接死亡的過程,並沒有太多的恐懼,只有在生命逝去後湧上悲傷以及過往的所有記憶,只要還記得離去的祂們,祂們就活在心中。

圓滿了2位好友的案件後,輪到我被示意了自己的壽命,心想原來也會有知悉命數的時候,這是自從19歲的車禍之後,第2次收到這樣的訊息。這次一樣是「1個月」,假如這個訊息真會應驗,那麼剩下的時間裡我應該如何面對,是放下工作,去享樂剩下的日子,還是守好自己的本分到最後一刻?

那時候,疫情剛走過最艱辛的一段,從完全地警戒到好不容易寬鬆一些,工作正準備開始忙碌,甚至我是3個月後的活動總籌,想到自己身上背負著許多責任,我驅散了曾經的天真想法:自己如果知道死亡日期,會奮不顧身地去玩樂與一一告別每個人的念頭。

我開始整理所有資料,去對應到我所擁有的角色們,無論是家庭成員、工作崗位,還是其他社會角色,希望自己說再見的那天,不會影響到各個齒輪的運作,甚至跟我的同事慎重地說,我的工作很吃重,倘若真有個什麼意外,每件事的細節是什麼,該怎麼處理,剩下的就麻煩了。

至於我的家人朋友,我則寫下了遺書,畢竟這種大事,如果提前說了必定引來大家的煩惱,只需做好所有準備,讓大家不用操心即可。時間一天天逼近,打點好工作上的一切,預防所有的可能;整理好自己的所有物、財產,跟筆記好所有生後可能留下的麻煩,我把遺書放進了床墊下,因為往生後,勢必會整理到這張床墊,大家就能在第一時間,發現我想要留下的話。

直到最後一個晚上,我把想換上的衣服放在床邊,直接入睡等那最後一刻自然到來。朦朧的夢中,只見當年車禍裡的黑影浮出,說著:「7年之期已到,未來仍會持續,任重而道遠。」我便醒來面對新的一天,而這黑影就是媽祖的化境,這一天剛好是那場車禍滿7年,「1個月」的訊息已經破除,接下來會是充滿變化的未來,我可以好好重新規劃人生了。

延伸閱讀:
住安寧病房是等死嗎?平均住多久?護理長親揭「真相」跟你想的不一樣

練習告別,也避免不告而別

心裡有著一種「抾著」(撿到)的感覺,我似乎可以為我的人生再添上許多事情,雖然我的人生本就按著「願望清單」行事,即便真在那晚離去,也不會有太多遺憾。

為了這延續下來的自己,是該為大家做點什麼,這幾年被大家用生命上了那麼多堂課,自己在這次的經驗,也被好好洗禮一番,不如就為大家開一堂課——「來得及說再見」,好好準備自己的身後事,不是讓大家對著遺體道別,而能帶著了卻遺憾的心,含笑跟大家說聲「再會」。

適逢疫情的影響,我開了線上講堂,讓更多人參與,一切從遺書起頭,請大家列出想對自己說的話,先跟自己和解,感謝這輩子我們努力過;再列出想說話的人、事、物,人生這場單程旅行,遇上不少風景與關卡,勢必有很多沿途上車、下車的人、事、物。

接著記錄值得自豪的事情,讓你的親友看到這裡,能夠感到寬慰,在一片情緒中得到緩解,並給他們留下一句話,能好好追思你的存在。寫上這些東西,是用這麼一封信,去表達感謝與抱歉,還有你的愛與被愛,最後好好道別,讓一切不會在心跳停止後,只剩下冰冷的溫度。

寫下遺書,是對告別的練習,同時也在回顧自己的生命,所以我都用生日做為遺書更新的日子,因為我們會記得這天,而生死本就經常綁在一起,就像太極裡的陰陽相交。

第一次寫完遺書,回顧完整的生命史,檢視自己的人生執行進度,如果我忽逢意外而逝,有哪些清單沒有做到,透過正視死亡的態度,才能了解生命的意義,與珍惜我們擁有的時光,透過文字一字一句記錄,消化、整理自己的思緒、情緒,能深化這封遺書帶來的連結,與平復追思者的情感。

我們會為出生做足萬全準備,但對於死亡往往是發生後才學著面對。遺書就是一種練習,不是練習著告別,是避免不告而別,還有處理當事人消逝後留下的爭執,遺產、喪葬形式都是常見的議題。鄉野傳說就有一位父親,因為對著孩子說反話,希望自己死後能夠海葬,卻在海葬後夜夜託夢很冷的故事,如果真有能好好溝通的機會,這種故事就不會發生。

延伸閱讀:
你寫過遺書嗎?她死前連續40年寫遺書:把牽掛吐出來才能安心離開

遺書是生命的獨白

課程的最後,我講解了預知壽命的故事,與開這堂課的緣由,並念出我所寫下的遺書:

「最後的這段時間,放下所有的情緒與心情跟自己和解,想讓所有的貪嗔痴消散,也讓大家知道當初那些不好的人事物。」

「然後我要說『對不起』。對不起我這麼早就不在了,沒有盡好身為『楊庭俊』的責任,雖然以前就有做過預告,但這一定不夠。我不在的日子,希望你們能好好照顧自己,很抱歉這兩年那麼努力還是沒能多賺點錢,讓你們變得輕鬆,但希望你們不要掛心,請務必要照顧好自己。」

「也很抱歉,你們總是不知道我在做什麼。楊庭俊有太多身分、責任、使命,跟承擔太多過往今來的重量,但我很樂於承擔這些重量,只是時間就都分給大家了。公布死訊好像有點奇怪,但我希望人生最後的結局──『死亡』這件事,也能做為活生生的教材,告訴大家:死亡並不可怕,這天是必定到來的,重點要好好規劃自己的人生、檢視自己的生命,為自己好好走過一遭輪迴,這是我用自己的生命,能為大家帶來的最後一堂課!」

「一直以來,我也努力讓自己做好準備,包括願望清單的度日守則、把握每個合照、相聚的機會,照顧每個眼下的過客,不過有個遺憾,就是沒能幫助到更多人……僅此這樣。最後的日子,我選擇了做好日常的身分跟責任,而非放下一切去告別世界。」

「原先的我也以為我會義無反顧地一一告別,但發現責任更重要,尤其現在的工作需要我,只是沒能跟親愛的人們見上這最後一面,說上最後一句話,我真的很抱歉。但,我相信大家一定也能為自己的生命好好燦爛著,只要大家心念想著,相信媽祖都會牽引,而我就先走一步,去幫媽祖做事啦!」

「20幾年來的時間,我喜歡大家一起進香、辦事、團聚、出遊,各種歡喜的時候。在我的心裡,家人的界線很廣,因為雲遊四海、普度眾生,多了很多的家人。只要是團聚,就是我開心的時刻,雖然曾經深陷陰霾,看過心理諮商,但真正療癒我的,是一直以來的大家。在最後要謝謝你們,我親緣上的家人,還有因著神明緣而出現的家人們。這一路來的學習、修行、質疑、驗證、闖關、體悟,種種著實辛苦,卻也讓自己不斷成長,而這都是一直以來有大家陪伴跟支持才能做到的。」

「最後,跟大家說聲『我走了,繼續我未完的雲遊四海』。」

或許是受到前面壽命的故事影響,念到一半時,看到視窗冒出有人不敢再聽下去的訊息,他們的眼淚占據眼眶,若是再繼續聽,怕會像止不住的水龍頭那般,宣洩而出。

略過財產、事物交代的部分,用5分鐘的時間,念出這800多個字,這是我走過生命旅程後的獨白,說著對追思者的情感,內心充滿感謝與抱歉,以及那些愛與被愛,說聲再見後,不要為我擔心,不然換天上的我要為你們擔心了。

死亡可怕嗎?可怕的是我們沒有準備。你檢視自己的人生願望清單了嗎?是否有把握相處的時光,珍惜每個當下?為自己準備沒有遺憾的狀態吧!當它來臨,自然「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本文摘自/少年廟公的步步修行:從信仰到文化,指引迷航人生的療癒力/采實文化)(圖片來源:少年廟公臉書粉絲頁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