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鍛鍊「心理肌力」?Google公關總監列「3關鍵」迅速恢復自我

如何鍛鍊「心理肌力」?Google公關總監列「3關鍵」迅速恢復自我

2025/8/22
現代工作繁忙,該如何為自己充電?Google首位韓裔公關總監鄭金慶淑於《Google公關總監的職場慢爬成功學》一書中,分享自己的工作心態與心路歷程,即使是再喜歡的工作,也無法避免倦怠和無聊,但只要願意充實新知和技能,就能再次從中獲得動力。以下為原書摘文:

「工作壓力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我主管似乎總是看不見我的表現。」
「花了1個多月準備的專案,公司高層開完會後卻決定不做了,實在令人崩潰。」
「客戶們的不滿情緒高漲,但我卻無能為力。」
「只要一想到上班,就覺得胸悶。」

在職場生活中,工作壓力是難以避免的。若是再加上家庭和育兒壓力,那更是猶如地獄般的痛苦。面對難以解決的複雜問題,每天都像在打仗一樣。再加上過去這2年多來,遇上百年難得一見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的生活陷入一團混亂。

當日常出現遭逢變動的心理危機或考驗時,如果我們總是像翻車魚一樣搖擺不定,影響的不只是1天、1週或1個月,時間久了,也會影響整個人生。

延伸閱讀:
進入外商工作前,先問自己真的適合嗎?過來人列「3條件」自我評估

習慣的力量,能讓人迅速恢復自我

人生難免會遇到困難,但若能堅定信念,不被這些事情擊垮,很快就能克服心理危機。即使經歷再大的痛苦,也擁有迅速恢復正常狀態的「復原力」(resilience)。對上班族而言,鍛鍊心理肌力最好的方法是建立習慣。不是隨波逐流地被環境或氣氛影響,而是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例行公事,盡可能讓自己維持穩定狀態。

試想,假設在職場上忙到筋疲力盡,自信心跌落谷底,回到家後,你會怎麼做?「既然今天心情這麼差,去喝個酒好了。」但這麼做,只會讓自己隔天早上醒來更累、更無力,無法結束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

不過,如果一如往常地穿上運動鞋去慢跑,或是把昨天讀到一半的書,讀完後再入睡呢?或許會覺得稍微有點累,但因為過得很充實,很快就能離開情緒漩渦,混亂的心情也會逐漸恢復平靜。當我們能夠擺脫負面情緒,就能重新獲得正向力量。即使天塌下來,也必須堅持的習慣,讓我們得以在生活的軌道上繼續前進,同時這股力量也帶領我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在30年職場生活中,幫助我鍛鍊心理肌力的最大功臣,正是長久堅持的習慣。看到那些喜歡改變的人時,總會讓我感到害怕。他們就像沒有根的浮萍,遇到急流就會被捲走。變化固然重要,但唯有堅持不懈才能把基礎打穩,讓路走得更長久而不疲憊。

更重要的是,倘若沒有這些習慣作為後盾,我想我無法在競爭激烈且變化多端的職場中生存。藉由充實的日常生活,從中獲得小小成就的喜悅,讓我在工作時總是保有活力,面對各種挑戰,也能毫無畏懼。

延伸閱讀:
現在這份工作讓你感到開心嗎?Google公關總監教「4招」重拾熱情

讓生活充滿活力的習慣

讓生活充滿活力的第1項習慣,當然是運動。對我而言,走路和跑步就像是一種宣告工作開始和結束的儀式。雖然聽起來有點矛盾,但透過運動消耗體力,才是獲得體力的最佳方法。偶爾對每日例行運動感到疲乏時,我會踏上超越自我極限的冒險之旅。通常我會背著背包前往高山,健行約3~4公里。儘管高山縱走很累,但每當完成艱困的任務後,內心的悸動也是難以言喻。

第2項習慣是以激勵人心的內容,填補生活中的空閒時刻。早晨慢跑和傍晚散步時,我經常會聽Podcast 或有聲書。

雖然有各種頻道,但我聽的大多是彙整更新當日重點新聞的《NPR當日新聞》(NPR News Now)、談論IT產業相關議題的《邊際》(The Vergecast)或是《解密Recode》(Recode Decode),還有介紹女性創業家故事的《給身為職業女性的妳》(9 to 5ish with theSkimm),以及分享持續挑戰職涯案例的《重啟》(ReLaunch)。除了練英文聽力,當工作疲憊時,聽到這些人的成功與失敗和他們勇於挑戰的故事,也會成為激勵我前進的動力。

第3項習慣是暫時與手機分手。我有一套重整生活的個人儀式,那就是在一段時間內不看手機的「數位排毒」。我是典型的手機重度使用者,上班忘記帶錢包出門就算了,但忘記帶手機的話,肯定百分之百馬上回家拿。

我只要沒看手機就會很焦慮,在路上東翻西找,習慣性地查看社群媒體和信件。疫情居家辦公期間,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更是嚴重,一刻也不能沒有手機。手機就好像是和世界聯繫的唯一管道,卻讓人感到更加孤單。

因此,我乾脆替自己設定一段時間不看手機。在下班後或週末期間,暫時不使用手機一到兩個小時。吃飯時,在餐桌上也絕對不拿出手機,並設定晚上10點過後關閉所有通知提醒。事實上,最理想的數位排毒是什麼呢?就是讓自己待在接觸不到手機或3C的環境中,讓自己與世隔絕。趁週末假日爬山或旅行,就能進行長時間的數位排毒。

擁有正向心態、好氣場的人

充滿正能量和從容不迫的人,他們的氣場(aura)很特別。氣場,指的是圍繞在一個人週遭的能量或特殊的氛圍,它不是一瞬間營造出來的,而是反映了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待人處事寬容、對工作懷有熱情、體態端正、身體健康⋯⋯這些良好習慣的堆疊造就出來的「氛圍」,正是一個人的魅力所在。

像這種正向氣場和正能量,上了年紀後越難維持。隨著體力衰退,不只是工作,連玩樂也提不起勁。在職場上,處理需要在期限內完成的工作事項時,有時也會感到力不從心。如果要兼顧育兒工作,在家裡也無法真正休息。

當身體和心理長時間處於疲憊狀態時,讓人恢復正常狀態的復原力會逐漸變弱。遇到危機時,讓我們不會陷入崩潰、挺過難關的心理肌力也會開始衰退;反之,那些精神飽滿、笑容滿面的人,總是滿懷喜悅並充滿活力。看到他們面露笑容的樣子,也會不由自主想幫忙,想和他們一起共事。當我們能夠提升復原力,自然就能維持在一定的能量水平。

一開始到美國總部上班時,辦公室的氣氛讓我稍微有點訝異。一提到Google,大家的想像不外乎是自由、充滿活力氛圍。但不知道為什麼,早上上班時每個人就像是進到圖書館一樣,輕聲向身旁同事說完「嗨」、「早安」後,就靜靜地打開筆電埋頭工作。或許這是一種體貼,怕打擾到正忙著工作的同事,但和首爾辦公室喧鬧的氣氛相較之下,總部辦公室安靜得有些壓抑。

曾在首爾分公司舉辦各種活動,喜歡和同事們「玩」在一起的我,實在看不慣總部辦公室沉悶的氣氛。事後聽其他同事們說,他們即使早上進辦公室時想和其他人打招呼,但因為氣氛太過安靜,也只好打消念頭。

我並不介意打破寂靜,從第一天上班起,就開始到處跟人家打招呼,以相當爽朗的聲音說:「大家好!」「祝大家有個美好的夜晚。」「週末過得好嗎?」大家一開始雖然露出一臉尷尬的表情,但時間久了也慢慢習慣,面帶笑容回應我的人也越來越多。

陽台花盆裡的花草樹木喜歡向著陽光,即使轉動花盆方向,也一樣會朝向陽光彎曲生長。生物本能喜歡靠近光源迴避黑暗,這種現象稱之為「向陽效應」(heliotropic effect)。也就是說,它們會傾向趨近讓自己健康的事物,並遠離危害健康的事物。

這種向陽效應不僅適用於個人、公司,也適用於整個社會文化,大家會傾向於朝著讓自己變得更積極的方向前進。因此,當你散發出積極正向能量時,人們自然會喜歡靠近你。

你也想像陽光一樣,在生活中持續創造源源不絕的正能量,成為人群中的焦點,讓大家圍繞著自己打轉嗎?那麼,不妨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滿活力吧!

(本文摘自/Google公關總監的職場慢爬成功學:四十歲學英文、五十歲前進矽谷,突破限制,打造不倦怠的人生動力/采實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