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癌患營養不良恐增手術風險!年長者常誤信「要餓死腫瘤」反增併發症機會

癌患營養不良恐增手術風險!年長者常誤信「要餓死腫瘤」反增併發症機會#癌症

由於基因、飲食、生活習慣等因素,癌症幾乎已成為一種新型態的慢性病,儘管癌症在醫療進步發展之下都能獲得妥善治療,但醫師提醒,若忽略癌症病患在治療期間有營養不良問題,不僅增加手術風險,還可能帶來併發症。 彰化基督教醫院一般外科曹連誠主治醫師表示,癌症患者容易產生營養不良的原因除了像是消化道系統腫瘤的出血、阻塞或穿孔情形,讓營養吸收出現問題外,其他像是肝膽胰臟等的癌症同樣也會影響腸胃道功能與運作。 由於腫瘤本身的荷爾蒙也會讓病患有噁心感或進食不順,更會造成人體能量的消耗,因此即便維持相同的進食狀態,仍會有營養缺乏的情形;若加上化療、放療帶來的副作用及術後器官結構的改變,都會讓癌症患者營養吸收狀態更差。 補足營養是傷口癒合良好的關鍵 因此,在癌症患者在正式進入療程或手術之前,必須充分了解是否有體重下降、進食量減少、是否偏瘦,或者年紀大帶來的機能退化、慢性疾病等問題,住院之後也要做更詳細的營養檢查與評估,再來進行手術。 曹連誠醫師說明,手術對於人體會帶來大量的營養耗損,特別是以腸胃道手術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傷口恢復,因此若能在術前先補足營養,打底好是癒合良好的重要關鍵。 如果病患能夠透過口服補充營養是最好的方式,但當如果吸收狀態已經不好或沒有食慾的話,評估總體重若已下降5~10%或者已經有偏瘦的狀況,注射靜脈營養是比較有效益的方法。 靜脈營養有分周邊靜脈營養與全靜脈營養,周邊靜脈營養指的是透過手肘以下的手臂、腕部或踝部注射包含營養素的靜脈營養液,全靜脈營養則是通過大型靜脈直接輸注到心臟,再由心臟將營養素通過血液循環系統傳遞到身體各部位;除非是嚴重營養不良幾乎無法進食的病患才會使用全靜脈營養,或者是高濃度滲透壓大於900 mOsm/L,就會建議使用中央靜脈導管,多數如果是短時間的營養支持,都是以周邊靜脈營養為主。 彰化基督教醫院一般外科曹連誠主治醫師說到,患者術前若體重偏低營養不良,會增加手術風險甚至是術後併發症的發生,因此術前甚至術後,須適時以靜脈營養介入,幫助患者儘速恢復。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周邊靜脈營養成分減少發炎機會 曹連誠醫師指出,靜脈營養當中有像是葡萄糖、胺基酸、脂質和其他營養成分,周邊靜脈營養注射比較擔心的是如果所注射的營養物成分濃度較高,較容易產生靜脈炎;以往若使用大豆油的話,由於刺激發炎能力比較明顯,現在新的劑型以橄欖油取代大豆油,橄欖油因為含有較高比例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也較能減少發炎反應;另外,魚油雖有抗發炎的功能,但切記不能過度,否則也可能會有出血的風險。 曹連誠醫師門診有一位80歲罹患胰臟癌的伯伯,罹癌之後因為一直沒有食慾,一個月體重就掉了10公斤,由於這樣營養不良的狀況對手術有一定的風險,在與家人溝通後,住院便先進行營養治療。除了口服營養補充之外,先做了五天的周邊靜脈營養注射,術後同樣也持續補充至能夠口服營養攝取,之後化療相當順利,身體的營養狀態也恢復到比術前還好。 很多人會擔心罹患癌症營養治療期間,腫瘤會不會變大?曹連誠醫師說明,通常會評估一至二週時間來進行營養補充,這也是必要性的療程,如果營養不良的狀態開刀,反而會增加像是腹膜炎甚至敗血症的風險。他也強調,做好術前、術後的營養調理,不僅降低術後併發症,同時對於中長期的治療來說也能帶來正面效益。 (彰化基督教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 曹連誠醫師)

隱藏版癌王!她「莫名疲倦、眼睛變黃」竟膽道癌末期⋯醫1療法拼續命

隱藏版癌王!她「莫名疲倦、眼睛變黃」竟膽道癌末期⋯醫1療法拼續命#癌症

年近80歲的李奶奶常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倦、眼白明顯變黃等症狀,原以為是正常老化,然而就醫檢查後發現,竟已罹患膽道癌第4期,癌症出現遠端轉移,家屬擔心化療效果有限,也考量病患年事已高,身體狀況難以承受長期化療的副作用。所幸目前有免疫加化療的合併療法,作為晚期膽道癌的第1線治療,可提升治療效果,治療半年後病情獲得控制穩定。

有攝護腺肥大就會罹患癌?名醫列「3招」降低風險:多射精也有幫助

有攝護腺肥大就會罹患癌?名醫列「3招」降低風險:多射精也有幫助#癌症

癌症的治療方式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以往只是聽醫師說,但現在我們可以做自己身體的主人。《逆癌》一書由泌尿與男性生殖腫瘤權威馮思中、余家政、林嘉祥所撰寫,於書中整理男性相關衛教知識,包括無腎臟癌、泌尿上皮癌、攝護腺癌與睪丸癌等,分析罹癌的高風險因子、檢查與診斷方法,讓讀者可以自主預防。以下為原書摘文:

噁心、手腳麻⋯化療副作用怎解?醫揭「根本原因」中藥、針灸就可改善

噁心、手腳麻⋯化療副作用怎解?醫揭「根本原因」中藥、針灸就可改善#癌症

57歲李先生為攝護腺癌患者,執行過根除性手術、荷爾蒙治療及放射線治療,但因骨轉移與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指數異常,開始執行化學治療,經使用抗腫瘤藥物後PSA逐穩定。然而在注射化療3、4個月後出現手腳麻木的症狀,且逐漸加重,甚至影響運動功能,產生左腳板垂足、自行步行困難需使用拐杖⋯

身體「10大變化」當心癌症前兆!名醫教你揪癌細胞:●●週沒好快就醫

身體「10大變化」當心癌症前兆!名醫教你揪癌細胞:●●週沒好快就醫#癌症

癌症之所以令人畏懼,從醫學的觀點看,因為具有「侵犯性」與「轉移性」。面對癌症,除了正確診斷與完整治療,還需要營養補充、良好飲食習慣,以及適度運動、優質睡眠和徹底排毒。功能醫學權威劉博仁於《劉博仁 功能醫學癌症大調理》一書中,從治療、調理、日常保健3個面向切入,解除對癌症的各種疑惑,幫助癌友用最有效,也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重拾健康。以下為原書摘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