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健署統計,乳癌多年來持續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2022年即有超過17,000名女性被診斷。台灣女性高達8成屬於高密度乳房,使乳癌早期偵測更具挑戰。專家提醒,乳房影像學沒有「哪一項最好」,而是依年齡、乳腺特性搭配,才能找出最合適的檢查組合,提升早期偵測機率。
根據國健署統計,乳癌多年來持續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2022年即有超過17,000名女性被診斷。台灣女性高達8成屬於高密度乳房,使乳癌早期偵測更具挑戰。專家提醒,乳房影像學沒有「哪一項最好」,而是依年齡、乳腺特性搭配,才能找出最合適的檢查組合,提升早期偵測機率。
乳癌手術後,許多患者常出現手臂疼痛、無力、腫脹或活動角度受限等情況,進而影響日常生活。透過適度運動,可幫助恢復肌力與關節活動度,減輕不適感。到底乳癌術後可以做重量訓練嗎?是否會增加淋巴水腫風險?《優活健康網》特邀杏仁復健科診所院長林杏青、杏仁復健科診所物理治療師謝安宜撰文說明,一起了解乳癌術後安全運動5招。
一名68歲女性生活健康無吸菸習慣,但有肺癌家族史,2024年12月就醫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後,發現上肺葉有1個毛玻璃樣結節,6個月後追蹤電腦斷層,毛玻璃樣結節由2.7公分增大至3.2公分,後續接受電腦斷層指引腫瘤切片,確診為肺腺癌,經手術治療,術後恢復良好。醫師提醒,異常小咳嗽持續超過兩週,就要警覺可能是肺癌。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根據衛福部2023年癌症死因統計,平均每天有8位女性因乳癌失去生命,死亡率高居女性10大癌症第2位。醫師指出,國人乳癌發生率過去20年間增加2倍,但整體乳癌死亡率卻未如歐美等先進國家般下降,呼籲政府推動3大行動,目標是在2040年前,逐年降低乳癌死亡率2.5%。
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莊人祥近日於臉書證實罹患胃癌,引發外界關心,他透露目前恢復狀況良好。根據衛福部統計,胃癌排名10大癌症死因中的第8位,且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2倍。醫師指出,胃癌主因有高達9成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若出現常常腹脹、胃炎或消化不良症狀,就要當心。
對現代人而言,咖啡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無論是上班、休假,甚至旅遊時,人們似乎都少不了一杯咖啡,彷彿只要沒喝咖啡,一整天就提不起精神。然而,你知道嗎?喝咖啡其實也有「黃金時段」。《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討論咖啡攝取的時間點是否也可能成為影響健康的關鍵因素。
60多歲的張女士已停經10年,卻在近半年出現不規則出血,剛開始時因為出血量少,而不以為意,近兩個月出血量又增加,就醫於柳營奇美醫院婦產科後確診為子宮內膜癌,所幸發現及時,病灶僅淺層侵犯子宮肌層,尚未出現轉移,目前持續接受門診追蹤。醫師指出,停經後異常出血或有血塊,小心是子宮內膜癌警訊,應盡快就醫。
一名70多歲男性甲狀腺乳突癌患者,確診20年來多次復發且對放射碘治療無效,使用一線標靶藥物後仍惡化,肺部腫瘤持續增大、癌指數飆破千。經醫師評估改用接續標靶藥物治療後,腫瘤逐漸縮小,癌指數降至100以下,雖出現手足皮膚反應影響行走,但透過劑量調整與護理,副作用獲得控制,治療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