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切除了就會好?日本抗癌名醫揭真相:「這類癌症」開刀也沒用
癌症是否切除了就會好?
接下來我將具體說明有關「癌症是否切除了就會好?」雖然我在前面說過「切除」是最為有效的方法,但關於這問題,我卻無法明明白白地回答你Yes或No。
請問大家,在一聽到「癌症」時,腦海裡會浮現出什麼樣的畫面呢?是某位名人的親身經驗?還是家人、親戚或熟人當中,有人因罹癌而生活得很辛苦呢?首先,在我們進入有關「癌症是否切除了就會好?」的話題之前,要有一個基本的觀念,那就是「惡性腫瘤」分3種。
- 上皮性惡性腫瘤
- 非上皮性惡性腫瘤
- 造血器官的惡性腫瘤(血癌)等
延伸閱讀:
皮膚長小肉芽,該看醫生嗎?醫揭出現「1種變化」快就醫:恐癌症前兆
以下依序說明這3個專業的醫學用語。
「上皮性」簡單來說是「構成身體外側及各種腔、道、管、囊之表面」的意思。在這裡也包含食物經過的場所。換句話說就是指從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到肛門,也包含與這些器官相連的肝臟和胰臟等。「上皮性惡性腫瘤」就是發生在這些部位的惡性腫瘤。具體而言是指,口腔或是喉嚨的癌症(喉頭癌、咽頭癌、舌癌等)、胃癌、大腸癌、呼吸系統的肺癌、子宮癌、卵巢癌、乳癌。
出現在前述以外部位的癌,則屬於「非上皮性惡性腫瘤」。不過,我們通常以「肉瘤(Sarcoma)」稱呼。我想應該有許多人都聽過骨肉瘤(Osteosarcoma)吧!除了骨肉瘤之外,還有:軟骨肉瘤(Chondrosarcoma)、橫紋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脂肪肉瘤(Liposarcoma)、血管肉瘤(Angiosarcoma)等等。肉瘤是一種罕見的腫瘤,病理上的診斷相當困難。
最後是「造血器官的惡性腫瘤」。「造血器官」顧名思義,就是「製造血的器官」。一般人可能不太知道人體裡的造血場所,但一定聽過「骨髓」,也就是骨頭裡的空洞部分。主要集中在胸部和腰部等的扁平骨頭裡面。
來自骨髓的惡性腫瘤即是血液的惡性腫瘤,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血癌」。不論是造血器官的骨髓長出惡性腫瘤或淋巴結的細胞轉成惡性,都稱為造血器官的惡性腫瘤。
延伸閱讀:
癌症多久沒復發才算痊癒?醫教你看「觀察期」親解治療3大迷思
切除是什麼樣的治療方法?
我為什麼要先做上述說明呢?因為它和「能不能切除」有著密切的關係。這裡,我們再深入一點思考「癌能不能切除」的「切除」之意。醫學上所說的「切除」,意指切開患部並從裡面取出的意思。我以外科醫師暨切除專家的身分告訴你,並非什麼都可以切除。
前面提到的那3種癌之中,原則上「造血器官的惡性腫瘤」是無法切除的。因為這類型的惡性腫瘤多半會藉由血液和淋巴流到全身各處,即使切除了一部分也還是無法全部清除乾淨。
例如,當血液成分之一的白血球變成惡性腫瘤(白血病)時,治療方式是採降低骨髓功能,然後輸入非惡性的血液取代惡性血液,稱做骨髓移殖(或造血幹細胞移植)。它的治療順序單純,重點如下:
- 以最大劑量的抗癌藥物.放射線治療,殺死所有血液細胞
- 輸入與患者血液相符的血緣關係者的造血幹細胞
一般來說,「造血器官的惡性腫瘤」的治療不會有「切除」的動作,而是投以抗癌藥物和放射線治療。那麼,其他的癌症治療方法又是如何呢?像是胃癌、肺癌、乳癌、大腸癌等的「上皮性惡性腫瘤」,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可是,切除後的傷口會痛又會留下疤痕,任誰都希望能有一種不需切除的治療。
那為什麼「切除」手術仍被視為最有效果的治療方式呢?理由是「因為切除乾淨就能根治」。根治的意思是,從根本治癒的狀態。換句話說,那是一個能斷定「癌症治好了」的狀態。以目前的醫療技術來看,對於「上皮性惡性腫瘤」這類的癌症,根治的治療原則是手術。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腫瘤還處在相當早期的階段,是不需要開刀的。但也不能就這麼放著不管。
如果是大腸癌,是在做大腸鏡檢查的同時進行切除。胃癌和食道癌也是一樣,既能免除手術又能根治的治療技術稱為「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日本在此技術上已領先全球,堪稱世界第一。我的好友港洋平醫師,為傳授這項技術,獲得瑞典醫院兩年的聘任,於當地教授這種治療方法。
我在這裡補充說明最近的醫療現況,為求根治癌症,手術與抗癌藥物、放射線治療合併進行的治療方法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若無法切除又該如何呢?
不過,即使是乳癌、大腸癌等的「上皮性惡性腫瘤」,也有不適用「切除」的情況,那就是「已經遠端轉移的時候」。
癌細胞從原發臟器轉移到其他部位的情形,就是遠端轉移。例如,胃癌轉移到肺臟、大腸癌轉移到肝臟。主要是剝落到血液裡的癌細胞隨著血液在身體裡遊走,然後在其他部位繼續繁殖生長的現象。很遺憾的是,遠端轉移的治療很難根治。雖然還不至於為零,但根治的機率並不高。
為什麼呢?就如同我前面說明的,因為癌症手術有其原則性。「如果無法完全切除乾淨就毫無意義」指的就是這個意思。當然也有例外的情形,不過幾乎所有的情況都適用此原則。也就是說,留下一點點的癌細胞一點意義也沒有。我一再強調的「沒有意義」,是指留下來的細胞會再繁殖並且再形成惡性腫瘤,無法達到根治的效果。
當預先料想到手術的結果會是「癌細胞幾乎都切除了,但留下了極小的一部分」時,基本上是不會進行手術的。簡單來說就是「癌症遠端轉移時不會開刀」。
「要不要切除」還會依腫瘤的種類不同而有不同的做法。例如,我們常見癌細胞轉移到肝臟的情形,如果這癌細胞是從大腸癌轉移到肝臟的話,就會把肝臟上的腫瘤切除。可是如果是從肺癌或乳癌轉移過去的話,基本上是不會切除肝臟上的腫瘤。這是因為大腸癌的特殊性質—「即使轉移到肝臟,只要開刀切除就有根治的可能」。
從時代的變遷來看,針對早期癌症,今後會出現更多手術以外的簡單治療方法。我預測,適合「切除」這選項的患者也會越來越少。而且,也會在談論到要不要「切除」時附帶一句「有例外」。
(本文摘自/得了癌症怎麼辦?:從罹癌成因、療法選擇、醫病溝通到癌後生活,日本抗癌名醫寫給患者和家屬的第一本書/蘋果屋出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