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結束後還是有復發的可能,癌友還是要定期追蹤檢查,才能在癌症復發早期,就檢查出癌細胞並進行治療。功能醫學權威劉博仁於《劉博仁 功能醫學癌症大調理》一書中,從治療、調理、日常保健3個面向切入,解除對癌症的各種疑惑,幫助癌友用最有效,也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重拾健康。以下為原書摘文:
癌症治療結束後還是有復發的可能,癌友還是要定期追蹤檢查,才能在癌症復發早期,就檢查出癌細胞並進行治療。功能醫學權威劉博仁於《劉博仁 功能醫學癌症大調理》一書中,從治療、調理、日常保健3個面向切入,解除對癌症的各種疑惑,幫助癌友用最有效,也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重拾健康。以下為原書摘文:
有吃辣和從來不吃辣兩派的人,究竟哪種人比較健康?吃辣對身體有什麼幫助?《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健康管理師林韋至分析吃辣的優劣,研究證實,吃辣者與不吃辣者相比,前者可以抗癌、降死亡率,也提示哪些食物是有效解辣的良方,但若本身有胃病、痔瘡、咳嗽、支氣管擴張、心血管疾病者,盡量少吃太辣。
60多歲劉先生,平時工作忙碌,飲食習慣上較少蔬菜水果,常有便秘的情形,在偶然健檢中經大腸鏡檢查,雖沒有大腸息肉或大腸腫瘤,但發現數個大腸憩室。近期因反覆腹痛、腹脹求診,檢查發現憩室發炎,詳細詢問得知,快過年了聚餐次數增多,飲食較以往油膩,蔬果攝取少,便祕的情況更加嚴重,給予藥物治療並建議調整飲食。
大腸鏡檢查是一種採用軟性纖維內視鏡,進入大腸中直接觀察的檢查方式。實,接受完如此高侵入性的檢查,你是有權利問清楚檢查結果的。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邱瀚模於《腸活必修課》一書中,針對大腸生理結構、大腸息肉、大腸癌症病史⋯等,分享大腸癌的發生及防治,幫助讀者遠離大腸癌。以下為原書摘文:
71歲來自菲律賓的吉多先生與親友一起到台灣童綜合醫院進行健康檢查,在大腸發現一顆約2公分的腫瘤,進一步細胞切片檢查後確認腫瘤為惡性腫瘤,即是罹患了大腸癌。大腸直腸外科張乃元醫師與患者溝通後,建議可施行達文西微創結腸切除手術,術後恢復良好,整個治療過程從健康檢查、確診、手術到出院,不到兩週的時間,吉多先生便順利返回菲律賓。 吉多先生一直覺得身體很健康,也沒有感覺到異常症狀,這次到童醫院進行健康檢查是首次接受胃鏡與大腸鏡檢查,沒想到就揪出了腫瘤癌細胞,幸好是早期發現,儘速安排達文西手術並切除腫瘤細胞與周圍約20公分大腸,術後隔天就能下床走動,讓患者表達讚賞與感到不可思議。 吉多先生表示,平時生活正常也沒有覺得身體有什麼不舒服,在菲律賓的健康檢查都很簡單,因為知道台灣醫療非常進步,所以這次與親友一起到童綜合醫院做詳細精密的檢查,及時發現大腸癌初期,才能儘快手術將腫瘤切除,避免未來等到惡化才發現的危機。很感謝童綜合醫院醫療團隊的專業治療與照護,尤其童醫院國際醫療服務中心的全程協助與幫忙,讓檢查與手術都能順利完成。 童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張乃元醫師指出,大腸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見的癌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每年有數百萬人被診斷出此病。而根據WHO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數據,大腸癌也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的癌症,僅次於肺癌。由於大腸癌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很多患者常等到病情進展到晚期才發現,這使得治療難度和風險大幅增加。 來自菲律賓的患者因為發現腫瘤,經溝通後選擇使用達文西微創手術切除腫瘤,順利成功切除大腸中20公分的病變部位。也因為達文西手術傷口小,出血量少,術後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動,恢復非常迅速與良好 張乃元醫師呼籲,定期健康檢查非常重要,因為早期發現疾病即早治療,能顯著提高治療成功率,避免病情惡化,也能減少後續漫長且昂貴的治療費用。童綜合醫院致力於提供有效並精準的醫療照護,通過專業技術和尖端設備的縝密檢查,除了服務國內患者,國際醫療服務中心也能為各國患者提供高品質服務。
大腸癌是國人常見的癌症之一,長期高居十大癌症之首。由於大腸癌早期症狀通常並不明顯,許多人往往直到癌症中後期才發現,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大大提高了死亡風險。不過透過定期施作「大腸鏡」檢查,便有助於及早發現與治療,而先了解檢查前必知的6大常見問題,能幫助流程更順利。
46歲黃小姐擔任科技業主管,飲食作息均衡且正常,也有規律運動習慣,原本排便狀況正常,但過去6個月幾乎每2~3天才上1次廁所,3個月前因工作繁重,使她一天腹瀉多次,或有時突感腹部絞痛不適,卻又解不出來。經醫師檢查排除其他腸胃疾病後,判斷為腸躁症的可能性頗高,建議進行高纖飲食、補充益生菌及腸胃藥,腹瀉及便秘交替的症狀才獲改善。
好發20至40歲學生、上班族的「發炎性腸道疾病」因反覆發作且無法根治,引起嚴重腹痛、 血便,讓病人在生活上需與馬桶為伍、外出得包尿布,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常因此苦不堪言!醫師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初期常會被當成急性腸胃炎或大腸急躁症合併痔瘡出血,若未妥善控制,長期下來會增加急診、住院、手術切腸,甚至腸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