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與你攜手守護女性健康 共同邁向乳癌防治新里程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與你攜手守護女性健康 共同邁向乳癌防治新里程#乳癌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BCA)今(26)日舉辦媒體感恩餐敘,感謝社會各界在過去一年中持續關注乳癌防治與病友需求,看見乳癌議題的重要性。台灣乳癌發生率已高居女性癌症首位,且好發年齡比歐美年輕10歲,TBCA 呼籲社會、政府與企業共同加入防治行列,提升乳篩率、改善用藥可近性,並打造更友善的病友環境。 回顧 2025:服務擴展、支持深化,TBCA 與病友同行的每一步 響應2025年乳篩年齡擴大10歲,TBCA發起全國性乳篩宣導計畫,推廣40-74歲女性「定期乳篩,是妳的事(40-74)」的理念。強調政策調整下,乳篩資訊傳達需更加清晰,避免篩檢率波動造成防治缺口。TBCA深入全台22個縣市,完成36場宣導活動,至少2,061位女性受惠。 協會倡議:用藥可近性、政策改革、病友權益三大主軸推動不歇 TBCA 在政策倡議上成果豐碩,透過記者會、投書、論壇多元管道,針對乳癌治療與健保制度議題向政府提出建言。 一、早期乳癌用藥接軌國際指引 針對早期三陰性乳癌用藥缺口,TBCA 呼籲政府加速納入符合國際標準的治療選項,避免病友因無法負擔自費藥物而承受治療落差。 二、晚期乳癌用藥擴大給付,別讓病友看得到吃不到 在「晚期乳癌病友願望清單記者會」中,協會揭露健保三大限縮條件造成的使用障礙,呼籲政府加速納保、放寬資格,讓每位病友都能負擔得起延長生命的治療。 三、粉紅灰犀牛倡議 × 亞太病團交流合作,共商乳癌解方 TBCA 於「亞太華人乳癌病團交流會」促進跨國經驗分享,聚焦乳癌防治、創新病友服務與醫療可近性議題。 展望2026:提升乳癌防治關注,讓每一位女性都被看見、受到保護 台灣乳癌發生率逐年上升,而乳篩率尚未突破四成,防治仍需全民共同努力。TBCA 將持續推動防治工作,期盼提升民眾乳癌防治意識、改善乳癌用藥可近性以及打造更友善的職場環境。黃淑芳理事長表示:「乳癌不是一個人的戰鬥,而是社會的共同課題;未來一年,我們期待與媒體、政府、企業及民眾持續攜手,為台灣女性打造更健康、更有希望的未來。」 圖/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分享協會年度工作成果。(照片來源: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 圖/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黃淑芳理事長感謝社會各界關注乳癌防治議題。(照片來源: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

乳癌化療後,可以吃中藥嗎?醫揭「這原則」先做到:幫助減緩噁心嘔吐

乳癌化療後,可以吃中藥嗎?醫揭「這原則」先做到:幫助減緩噁心嘔吐#乳癌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許多患者在接受手術、化療、放療及荷爾蒙治療的過程中,往往同時面臨疲倦、噁心、手腳麻木、皮膚不適與睡眠障礙等多重副作用。臨床上也發現,部分病友因不適反應強烈,一度產生想放棄治療的念頭。醫師指出,中醫輔助治療可有效緩解常見不適、提升治療耐受度,協助患者更穩定地完成整體療程。

乳頭有分泌物就是乳癌嗎?黃色、 血色、 咖啡色⋯合併1狀況要小心

乳頭有分泌物就是乳癌嗎?黃色、 血色、 咖啡色⋯合併1狀況要小心#乳癌

乳頭出現分泌物是常見的乳房症狀,要怎麼判斷是否為乳癌呢?台灣乳癌權威、台北醫學大學外科教授杜世興於《乳癌路上不孤單》一書中,以「診療室的生命故事」為題,娓娓道出乳癌病患在確診與治療歷程中所經歷的真實心聲,也涵蓋了許多與乳癌診療相關的重要知識與進展,並導入乳房疾病的正確治療觀念,免於面對乳房疾病徬徨無助的窘境。以下為原書摘文:

健檢乳房有腫塊怎追蹤?最新微創取樣不留外觀傷痕、助女性安心診斷

健檢乳房有腫塊怎追蹤?最新微創取樣不留外觀傷痕、助女性安心診斷#乳癌

隨著乳癌篩檢及自我檢查意識提升,越來越多女性在檢查或觸摸到乳房腫塊時,難免擔心是否為惡性腫瘤。維馨乳房外科醫院顧問醫師歐陽賦指出,雖然臨床上年輕女性的乳房腫塊多屬良性,但無論良性或惡性,都應透過取樣並送交病理檢查,才能獲得最準確的診斷。由於醫師對腫瘤良惡性的初步判斷,主要依據影像與外觀特徵,然而這些仍屬臨床經驗法則,唯有病理檢查才能確定是否含有癌細胞。只是,許多女性在面對「是否需要取樣」的決定時,常因擔心留下疤痕或影響外觀而猶豫不決,這份心理負擔反而成了延誤診斷的最大障礙。 傳統切開取樣代價不小,患者往往擔憂卻步 歐陽賦醫師指出,良性腫瘤在影像檢查上通常呈現邊界清楚、形狀規則、結構均勻的特徵;相反地,若邊界模糊或形態不典型,則需提高對惡性病變的警覺。 不過,他也提醒,這些判斷多屬臨床經驗法則,即使外觀看似良性的腫塊,仍有可能隱藏癌細胞,因此最終仍必須透過病理檢查才能確認。 歐陽醫師進一步說明,為了進行病理檢查,醫師需要取出腫瘤或部分組織送交病理科分析。過去常見的作法是採外科手術切除,雖然能取得足夠樣本,但切口較大,容易在乳房留下明顯疤痕,甚至造成局部凹陷,且術後恢復時間長。許多患者因此猶豫不決,擔心僅為確診卻需承受傷痕,反而延誤了治療時機。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臨床現已可透過微創手術結合超音波或乳房攝影導引,以真空輔助取樣技術完成檢查。 歐陽賦醫師表示,這項技術僅需極小的穿刺傷口,大小如針孔,通常無需縫合,術後恢復快速,對外觀幾乎沒有影響,也大幅降低病患的心理壓力。 影像導引微創取樣:傷口精準定位減少破壞 歐陽賦醫師分享,近期有一位在紐約科技公司任職的40多歲女性,於美國進行乳房攝影檢查時,發現乳房深層、緊貼胸壁處有一群鈣化點。由於影像顯示具有惡性可能,當地醫院先嘗試以立體定位方式取出鈣化點,但未能成功,因此建議她以開刀方式切除。然而,該名患者乳房組織相當豐厚,若採開刀方式,需從表層一路深入至病灶,不僅切口大、組織破壞多,外觀影響明顯,術後恢復也較為辛苦,且治療費用更是台灣的數十倍。 後來她得知維馨乳房外科醫院具備獨特的影像導引技術,能結合微創取樣方式進行精準取樣,於是立即訂機票返台求診。歐陽賦醫師僅透過乳房表面一個極小的穿刺口,即可直達病灶,完整取出鈣化點。整個手術無需縫合,隔天即可恢復日常生活。她術後立即搭機返美,而後續病理檢查結果也證實為良性,不需再進一步手術治療。 歐陽賦醫師強調,正確診斷的關鍵不在於取樣數量,而是能否精準取得可疑部位的組織。 即使病灶位於乳房深處或貼近胸壁,只要導引條件合適,也能順利取得足夠樣本供病理檢驗,真正達到「快速、準確、無痕、傷口小」的診療目標。 多發性纖維腺瘤更須留意是否有癌變可能 歐陽賦醫師表示,在臨床上,部分年輕女性會同時出現多顆乳房腫瘤。從影像上來看,多數屬於良性,因此醫師通常會建議定期追蹤。不過,他也提醒,「會被建議追蹤,就代表醫師無法完全保證這些病灶永遠維持良性。」事實上,當腫瘤數量多時,要在每次檢查中精準比較每一顆腫瘤的大小或變化,幾乎是不可能的。有時若新長出惡性的小腫瘤混雜其中,反而容易被忽略,導致延誤癌症的早期治療。 他強調,追蹤必須是「有實質效益」的追蹤,除了定期觀察既有腫塊,也應確保新出現的病灶能被及時發現。若能透過微創取樣技術,在單一極小切口下就能釐清多個可疑病灶,不僅可降低外觀損傷,也能更精準地排除潛在的惡性變化。 歐陽賦醫師呼籲,40歲以上女性應定期接受乳房篩檢,及早掌握健康狀況。他進一步指出,當影像檢查顯示有腫塊或顯微鈣化點時,雖然多數為良性,但唯有透過取樣與病理檢查,才能真正確認病灶性質,解除不確定的疑慮。隨著微創取樣技術日益普及,女性在追求準確診斷的同時,也能兼顧外觀與心理的舒適,達到「早期發現、安心診斷、無痕處理」的理想境界。 圖/維新乳房外科醫院導入「安可兒真空輔助微創取樣系統」,象徵醫院持續精進、追求國際級標準的決心,同時展現對推動女性健康的長期承諾!

乳房硬塊一定是乳癌嗎?婦檢查才知是「罕見肉癌」!醫親解治療關鍵

乳房硬塊一定是乳癌嗎?婦檢查才知是「罕見肉癌」!醫親解治療關鍵#乳癌

苗栗56歲黃女士,近幾個月來時常覺得左邊乳房有異物,原先不以為意,但近期開始明顯觸摸到硬塊且有痛感,因此到大千綜合醫院就診。經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左邊乳房有個近10公分腫瘤,原以為僅是一般乳腺癌,但經手術切除,病理報告顯示為罕見肉癌,所幸術後恢復良好,目前持續密集追蹤狀況。

乳癌防治月最好的禮物:轉移性荷爾蒙陽性乳癌 Trop-2 ADC藥物納健保 估逾百名癌友受惠 省下百萬藥費

乳癌防治月最好的禮物:轉移性荷爾蒙陽性乳癌 Trop-2 ADC藥物納健保 估逾百名癌友受惠 省下百萬藥費#乳癌

Trop- 2 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為乳癌目前最新型態的治療藥物,許多癌友不僅期待透過創新藥物改善治療情況,也希望有健保支持降低經濟負擔。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健保署也為癌友帶來「接二連三」的好消息:繼三陰性乳癌第二線健保給付Trop- 2 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後,自114年10月1日起,部分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HR+/HER2-)乳癌患者的第三線Trop- 2 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也獲得健保給付,替癌友省下逾百萬藥費。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表示:「感謝健保署回應『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一年內快速惡化患者』的治療需求,讓癌友不因藥費無法接受創新療法,有望延長存活期。這也展現政府推動2030年癌症死亡率下降三分之一,實現『健康臺灣』願景的決心。」 台灣最大宗乳癌亞型-荷爾蒙(HR) 陽性、HER2陰性 晚期病人盼到治療曙光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乳癌連年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其中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病人占比超過六成,為最常見亞型。此類局部晚期或轉移性患者會使用荷爾蒙療法合併CDK 4/6細胞週期抑制劑或接續mTOR抑制劑作為第一、二線治療選擇。然而,部分患者可能在治療一年內會對這種治療產生抗藥性,一旦惡化在過去僅能接受傳統化療作為第三線治療選擇。陳芳銘教授補充,相較於三陰性乳癌,HR+/HER2-患者在化療上的反應普遍較差,耐受性與生活品質也易受影響。反觀Trop-2 ADC治療下,病人可望獲得更長的疾病無惡化存活期,無明顯不適副作用,為這群癌友帶來新的治療希望。 45歲病人歷經二線治療無效、化療副作用無法承受 接續Trop-2 ADC治療後腫瘤明顯縮小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乳房外科主任李忠良指出,約有10~15% HR+/HER2-乳癌患者在使用CDK4/6抑制劑後,容易於治療的一年內產生抗藥性、病情惡化。他分享門診中一名45歲職業女性案例,診斷時即為肝轉移晚期,接受CDK 4/6抑制劑治療後腫瘤仍持續變大,改用化療後則出現明顯副作用,病人難以承受。所幸,後續第三線使用Trop-2 ADC治療,兩個月內癌症指數明顯下降、腫瘤縮小,目前已穩定治療半年以上,未出現明顯副作用。 Trop-2 ADC助亞洲病患延命達21.1個月 三線使用藥物接力策略更完整 根據國際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使用Trop-2 ADC治療的亞洲組患者(含台灣)此一次族群,整體存活期可延長至21.1個月,相較化療組多出8.8個月,且副作用相對輕微。李忠良主任補充,Trop-2 ADC不需基因檢測即可使用,是種結合標靶與化療特性的複合體藥物,利用抗體的專一性,將化療藥物送進癌細胞,精準擊殺癌細胞,並產生旁觀者效應。作為第三線治療選擇,比傳統化療更具選擇性與耐受性,治療品質也明顯提升。 健保擴大給付 每年逾700癌友受惠  有助醫療平權並降低乳癌死亡率 本次給付上路後,預估未來五年每年將有超過700名乳癌患者受惠,可望大幅減輕癌友與其家庭的負擔。乳癌患者以年輕型與停經前女性居多,她們多是家庭與職場的支柱。陳芳銘教授表示:「我要向這群女性致敬,因為每一線的治療,都是病人鼓起一次勇氣的挑戰,這次有了健保給付的支持,只要放心與醫療團隊好好溝通、不要放棄,就有機會創造生命可能。」

胸部有小腫塊是乳癌嗎?初期有什麼症狀?醫示警「1關鍵」千萬不可輕忽

胸部有小腫塊是乳癌嗎?初期有什麼症狀?醫示警「1關鍵」千萬不可輕忽#乳癌

根據國健署資料,「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最高的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至69歲之間,每年有上萬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超過2千人失去性命。醫師建議平時應保持規律運動、減少高脂飲食、飲酒及養成自我檢查的習慣,40至74歲女性可善用政府提供2年1次公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守護自身健康。

乳房長硬塊別擔心?醫揪「乳房纖維腺瘤」癌變風險低:平常追蹤即可

乳房長硬塊別擔心?醫揪「乳房纖維腺瘤」癌變風險低:平常追蹤即可#乳癌

「乳房纖維腺瘤」是常見的良性乳房腫瘤,主要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尤其是15~35歲之間。當乳房檢查發現腫塊時,患者常會擔心是否需要開刀?不用開刀真的沒沒問題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由醫師白映俞分享乳房纖維腺瘤的成因、症狀以及診斷方法,幫助民眾正確認識乳房纖維腺瘤。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