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運動有機會逆轉癌症!乳癌患者「每週走●●小時」乳癌死亡率降一半

運動有機會逆轉癌症!乳癌患者「每週走●●小時」乳癌死亡率降一半#乳癌

癌友除了手術、化療和放療,抗癌一定要運動!前美國運動醫學會前會長、賓州州立大學公共衛生科學系特聘教授凱瑟琳.施密茨(Kathryn Schmitz)於《動結癌症》一書中,根據最新科學證據,從癌症治療前、手術後、化療放療期間、重建時期、治療後,一直到癌後餘生,設計出癌友專屬的「動」結癌症計畫,幫助癌友對抗癌症。以下為原書摘文:

乳房攝影發現「乳房鈣化」就是乳癌?醫揭「鈣化2類型」這種才需擔心

乳房攝影發現「乳房鈣化」就是乳癌?醫揭「鈣化2類型」這種才需擔心#乳癌

57歲陳小姐,生活規律健康,卻在今年健檢的乳房攝影,發現雙側乳房微鈣化,轉診基隆長庚醫院做切片病理化驗,證實罹患乳腺管原位癌。由於病人希望治療的傷口小,且後續不要再接受輔助的放射線治療,醫療團隊運用達文西手術進行乳房全切除,並完成立即性乳房重建,術後病人恢復良好,也以正面樂觀的心態面對未來人生。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舉辦「她們的美麗重生相片故事展」邀請乳癌病友分享生命故事 期盼國人關注乳癌防治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舉辦「她們的美麗重生相片故事展」邀請乳癌病友分享生命故事 期盼國人關注乳癌防治#乳癌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BCA)與佐登妮絲今(31)日一同,為8月1日至10月30日在佐登妮絲城堡正式展出的「她們的美麗重生相片故事展」進行暖身宣傳。本次展覽主題以25位乳癌病友抗癌歷程為主軸,透過病友「原本的人生」、「人生轉捩點」及「美麗重生」三個生命階段的相片,闡述個人生命故事,呈現癌症患者堅韌不拔的生命力。 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表示,這次的相片故事展不僅是一場展覽,更是一個以生命為題的抗癌歷程分享。希望透過病友們的真實故事,為其他正在抗癌的姐妹們注入力量。誠摯邀請社會大眾蒞臨參觀,每一張照片、每一個故事都是珍貴的生命教材,能夠啟發更多人正視乳癌防治的重要性。更要感謝公益夥伴「佐登妮絲」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女性健康,經由這樣的合作,能夠讓更多人了解乳癌防治的重要性,給予病友們更多的支持和鼓勵。 黃淑芳理事長也向參與活動的病友姐妹致謝,要將個人的苦痛向他人訴說是非常困難的事,但是姐妹們的投稿作品都呈現出積極抗癌的正向思考。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有堅強的靈魂與意志,希望這些故事能夠成為他人的希望之光。 佐登妮絲集團總經理陳佳琦表示很開心有機會與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合作這次的展覽,歡迎社會大眾蒞臨佐登妮絲城堡參觀。這次展出的作品相當發人深省,自身也深受啟發,相信觀展民眾都會有所感觸。佐登妮絲長期關懷女性議題,希望透過企業拋磚引玉,能喚醒更多人關注女性健康。未來佐登妮絲也會保持初心,持續投入公益活動,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現場邀請三位病友代表分享參展作品,以自身經驗為題,提醒女性朋友應該多注意身體變化,搭配定期乳癌篩檢,才能達成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的目標。如果不幸罹癌也不要害怕,早期乳癌存活率超過九成,保持正面心態,配合醫師指示積極治療,美麗重生的那天很快就會到來。 她們的美麗重生相片故事展資訊 展出日期:113年8月1日至10月30日(周三公休) 參觀時間:09:00~19:00(最後購票時間18:00) 展出地點:佐登妮絲城堡(嘉義縣大林鎮大埔美園區三路15號) 其他說明:入園須按佐登妮絲城堡收費規定購買門票,門票可折抵城堡內消費,詳細資訊請參閱佐登妮絲城堡官網說明 關於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BCA) 1997年長期於醫院擔任志工的乳癌病友們首次聚集舉行全國「少奶奶」大會師,開啟了台灣乳癌病友志工的交流。2002年4月21日,考量病友團體及乳癌支持服務的長期性成長及發展,全台26個乳癌病友團共同組成全國性組織平台「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aiwan Breast Cancer Alliance,簡稱TBCA),期望透過平台組織性地運作和系統性地規劃,讓團體間的交流互動更為緊密,並能藉由資源共用及共享,擴大及延伸服務能量。 TBCA 的成立,讓乳癌病友們不再只知相擁哭笑,而是能系統性談支持服務的推廣、知識性地談病理及醫病溝通,甚至談到了國際,讓全球癌症醫護及病友支持團體驚訝且羨慕台灣病友服務的傲人成績及發展。TBCA目前已結合45個地方病友團體,現有約 15,000 位會員受惠於TBCA所推動的病友支持服務。 TBCA 六大呼籲 今年TBCA提出六大呼籲,包含「乳癌防治衛教資源整合及共享」、「乳癌篩檢補助年齡下修至40歲」、「提供病友心理支持資源」、「年輕病友生育保存」、「乳癌篩檢差額負擔自由選」以及「早期乳癌用藥納保」。期盼政府、社會大眾一起為乳癌防治跟病友權利繼續努力! 陳佳琦總經理(左)代表佐登妮絲集團捐贈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黃淑芳理事長(右)代表受贈。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黃淑芳理事長感謝贊助夥伴佐登妮絲與病友姐妹熱情參與本次展覽活動。 佐登妮絲集團陳佳琦總經理歡迎民眾蒞臨佐登妮絲城堡參觀【她們的美麗重生相片故事展】。 病友代表許瑜珊(左)、陳紹韻(中)、馬麗麗(右)分享展出作品與抗癌故事。 【她們的美麗重生相片故事展】於8月1日至10月30日在佐登妮絲城堡展出。

六旬婦巨大腫瘤幸為早期乳癌 醫:術後最怕復發!細胞週期抑制劑解危機

六旬婦巨大腫瘤幸為早期乳癌 醫:術後最怕復發!細胞週期抑制劑解危機#乳癌

「早期乳癌可以治癒,但最怕就是術後復發!」臺中榮民總醫院乳房腫瘤外科楊捷儒醫師如此說道。根據研究指出,荷爾蒙陽性早期乳癌患者,術後有2成以上復發機率,一旦復發不但會造成患者心理上的負擔,若同時合併有遠端轉移治療也會較為棘手。為降低乳癌術後復發的威脅,我國健保已於今年正式給付細胞週期抑制劑新藥,盼能幫助患者把握早期階段邁向治癒目標。 乳癌每年新發人數破萬!術後仍有3成復發危機 乳癌為台灣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不僅每年新增人數破萬,也蟬聯六年來死亡率的前三名!楊捷儒醫師指出,乳癌的型別通常會以腫瘤細胞的染色結果來分類,最常見的就是荷爾蒙陽性,占整體乳癌七成。由於台灣推動乳癌篩檢有成,多數患者皆能在早期發現,通常治療可有不錯的成效,也因此早期乳癌會以「治癒」為目標。 然而,荷爾蒙陽性患者中,若同時具有淋巴結陽性,就有三成的機率會復發。楊捷儒醫師表示,一旦患者不幸復發又有遠端轉移,治療就會變得更棘手且疾病會對患者的生活品質造成影響,如轉移至肝臟而有腹水、轉移至骨頭造成疼痛或骨折,因此術後的藥物治療目的就是要下降復發的機率。 符合四大條件注意!你就是高復發風險族群! 楊捷儒醫師分享,近期收治一名近六旬的家庭主婦,初期胸部有腫塊不予理睬、也沒有跟家人坦白,直到腫瘤已經大到有沈重感才前來就診,所幸經檢查確認仍屬於早期乳癌,有機會治癒。後發現淋巴結已轉移4顆以上,屬於高復發風險族群;正巧搭上目前健保給付之條件,可於術後搭配最新細胞週期抑制劑藥物,至今控制相當不錯,也無太大的副作用,在接受治療的同時患者也能維持生活品質。 楊捷儒醫師指出,若為荷爾蒙陽性乳癌患者,若符合下列四項條件之一,就代表為高復發風險族群,建議手術後應配合2年的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以下降復發的風險 1.淋巴結轉移4顆以上。 2.淋巴結轉移1-3顆,腫瘤大於等於5公分 3.淋巴結轉移1-3顆,但Ki-67指數大於 20% 4.淋巴結轉移1-3顆,腫瘤分化程度第三級 細胞週期抑制劑可降低32%復發風險,現已有健保給付 由於過去多年針對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並沒有太多新藥選擇可提升治療效果,而近年細胞週期抑制劑新藥問世,臨床也證實在早期乳癌術後的輔助性治療加入細胞週期抑制劑,能有效降低32%復發風險。台灣乳房醫學會自2023年更新國內治療指引後,健保也在今年跟上指引,將細胞週期抑制劑納入給付,盼能夠有效降低復發對國人所帶來的健康威脅。楊捷儒醫師也提醒患者,若為早期乳癌荷爾蒙陽性(HR+/HER2-)的患者,且符合淋巴結陽性的四大條件就能使用細胞週期抑制劑,應在術後藉由輔助治療持續控制復發風險,避免癌症復發的威脅。

凍卵好貴?政府擬推「醫療性凍卵補助」力拼年底上路:「這類人」受惠

凍卵好貴?政府擬推「醫療性凍卵補助」力拼年底上路:「這類人」受惠#乳癌

早年罹患癌症等重大疾病患者,可能會因疾病或是治療用藥影響到生育功能,因此許多患者會希望透過凍卵保留生育機會。隨著乳癌年輕患者生育保存意識抬頭,國健署研擬推出醫療性凍卵補助,力拚2024年底上路,醫師樂見其成,強調現行凍卵技術不影響癌症療程,不願再見高額凍卵費成保留「一線生機」門檻。

我是乳癌復發高風險群嗎?醫揭4大風險因子:先看「這裡」是否轉移

我是乳癌復發高風險群嗎?醫揭4大風險因子:先看「這裡」是否轉移#乳癌

乳癌術後不到1個月就復發,該怎麼辦?林小姐在48歲時摸到乳房硬塊,檢查確診乳癌第3期,醫師為其安排化療並採取手術切除病灶,原以為能杜絕後患。沒想到動完刀才3週時間,乳癌竟又復發,讓她大受打擊。經醫師建議,局部復發後進行第2次手術,立刻先自費細胞週期抑制劑,用藥1年至今未復發,該款新藥今年納入健保給付,成為更多癌友福音。

乳癌新分型 HER2弱陽性作怪 乳癌易轉移、復發,創新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揪出癌細胞邊緣人

乳癌新分型 HER2弱陽性作怪 乳癌易轉移、復發,創新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揪出癌細胞邊緣人#乳癌

雖然乳癌發生率長年高居台灣女性十大癌症之首,乳癌治療持續進步可使死亡率有效降低。但乳癌專業醫師發現,有些轉移、復發的乳癌病友,依現行荷爾蒙接受體(ER、PR)、人類上皮細胞第二型增生因子接受體(HER2)、三陰性(TN)的亞型分類治療,卻面臨療效不佳或治療失敗的窘境,發現這群乳癌病患可能歸屬於HER2弱陽性。因應未來更好的治療選擇,醫師提醒現已有創新抗體藥物複合體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提供乳癌患者,且建議針對HER2再精準分型。 精準分型「HER2弱陽性」 再對症下藥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施昇良指出,HER2基因過度表現會導致癌細胞快速增生、分裂,台灣的乳癌病友約有20-25%為HER2陽性,經免疫組織化學(IHC)染色檢視癌細胞膜上的HER2蛋白表現量若為3+即為陽性。然而患者體內的癌細胞HER2受體基因表現並非全有或全無,HER2陽性或陰性乳癌的判定,其治療方式及用藥選擇差異極大。最新乳癌國際治療指引及台灣乳房醫學會皆定義了乳癌新分型:HER2弱陽性,即癌細胞膜上的HER2蛋白表現量若為IHC 1+,或IHC 2+再經螢光檢驗法檢測為陰性的患者,都屬於「HER2弱陽性」。過去被分類為荷爾蒙陽性或三陰性乳癌病友中,都有可能屬於HER2弱陽性這個新分類。 「旁觀者效應」精準抗癌 治療新突破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莊捷翰分享,一名五十歲患者診斷時為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並持續接受治療。不料三年後復發,出現肝、骨多處轉移,經使用標靶加抗荷爾蒙藥物,患者9個月後就惡化,後續經化療等治療也都維持不久又惡化,病患肝、肺、骨轉移,合併腹水、痛苦不堪,甚而肺積水導致走路都喘,需以輪椅代步,北上尋求名醫卻得到告知只剩6個月壽命的答案。 患者絕望之際,莊捷翰醫師想到新一代創新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對HER2弱陽性療效比較化療,可延長將近5個月的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建議病患試試看。病患用藥後肝、肺、骨頭90%腫瘤消失,至今已存活16個月,患者目前行動自如使生活品質大獲改善,治療的成效讓醫師、病人都驚艷。他說,這個病友是HER2弱陽性,難怪之前以荷爾蒙陽性來治療的效果不如預期。 莊捷翰醫師指出,新一代創新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是以HER2抗體為主幹,挾帶8個化療藥物進入癌細胞,並且有「旁觀者效應」。他指出,癌細胞可能群聚在一起,HER2表現量大的首當其衝被毒殺後,少量化療藥物被釋出、穿過鄰近癌細胞的細胞膜並進入癌細胞中,針對附近HER2表現量低或無HER2表現的癌細胞也一併清除,他形容這就像「站在一旁也中槍」。因為「旁觀者效應」,能更有效清除癌細胞,有機會延長病患的存活時間。 莊捷翰醫師及施昇良醫師皆提醒,一旦乳癌病友復發、轉移,建議應該重新做一次轉移部位的病理切片,尤其當病患對抗荷爾蒙藥物治療無效或對化療藥反應不佳,都要想到患者可能需要再精準分型,再提供精準治療。

乳癌為何該接受「術前輔助治療」?醫:高達6成5可讓「腫瘤消失」

乳癌為何該接受「術前輔助治療」?醫:高達6成5可讓「腫瘤消失」#乳癌

「喜歡我的乳房嗎?」電視劇《不夠善良的我們》中,40歲單身粉領族Rebecca在忙碌的工作中突然被宣告罹患乳癌,一夕之間面臨巨變,寫實劇情引發廣大女性共鳴。醫師指出,乳癌中的三陰性乳癌因存活率較差、復發較早、容易轉移至肺腦等器官,有「最惡乳癌」之稱,呼籲年輕型病友接受術前、術後輔助治療,才有機會免除乳房重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