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癌症主治醫師沒說的選項 TEFA台灣凍卵協會醫療性凍卵補助 「公益希望計畫」成癌友「生育保存」唯一助力

癌症主治醫師沒說的選項 TEFA台灣凍卵協會醫療性凍卵補助 「公益希望計畫」成癌友「生育保存」唯一助力#乳癌

隨著癌症年輕化、醫療進步,癌症逐漸從「絕症」走向「慢性病」,但隨著治療存活率大幅提高,越來越多女性癌友在戰勝病魔後,卻面臨「未來生育難題」的考驗。育齡癌友Natasha表示,「從確診乳癌到決定凍卵,我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幾乎是被時間逼著做決定。」若癌症治療前能有「生育力保存」的專業諮詢團隊,或許會讓癌友做出更好的決定。 TEFA台灣凍卵協會推動「公益希望計畫」,針對20至40歲、因罹患乳癌或婦癌而有緊急凍卵需求的女性病友,提供凍卵補助,每人最高可獲得新台幣2萬元,協助減輕凍卵療程的經濟壓力。「公益希望計畫」目前與全台13家醫療院所與病友團體合作,提供專業諮詢與凍卵服務,成為癌友在治療前保留生育力的重要資源與後盾。 根據101年至111年衛福部國健署癌症統計,年輕女性(20-29歲)乳癌及子宮體癌罹患人數均呈上升趨勢,尤以子宮體癌增幅2倍,癌症年輕化現象顯著。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主任醫師黃馨慧指出,「乳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症,而且年輕患者比例逐年上升。」根據美國統計,約有十分之一的癌症患者為45歲以下的年輕族群。 癌後人生不再遙不可及,生育卻成癌友新難題 不過,黃馨慧醫師也指出,隨著乳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及治療技術進步,第0至2期的癌友五年存活率已超過9成,使得「癌後人生」不再遙不可及,但生育議題卻逐漸成為癌友們新的考驗。 剛結束4次化療、20次放療的乳癌病友Natasha表示,當時在診間,確診自己為第一期乳癌時,僅被醫師簡單告知可以「考慮凍卵」,並未有進一步的說明或協助就被轉介到院內生殖科。Natasha說:「當時我根本不知道之後還會面對什麼,也沒太多時間去消化這些資訊,只覺得一切都很倉促,被時間逼著做出許多重大的決定。」 實際進入生育保存療程後,Natasha才發現,凍卵雖然僅有一次取卵手術,但在這之前,必須經歷一段時間的針劑刺激療程與回診監測。費用也比原本預估高出許多,加上後續因乳癌治療而必須接受長達5至10年的賀爾蒙治療,讓她更加意識到,若等到所有治療結束,自己年齡已超過40歲,生育規劃將更加困難。儘管過程艱辛,但她強調,為了保留未來生育的選擇權,仍會決定凍卵。 癌症治療中的化療與放療,會對卵巢造成嚴重損害。卵子的數量與品質快速下降,尤其對年輕女性而言,可能造成提早停經或永久不孕。黃馨慧醫師表示,很多癌友在康復後才意識到自己失去了生育能力,屆時大多為時已晚。為了提升癌友未來成功懷孕的機率,在癌症治療前時至少應凍存15至20顆成熟卵子,隨著年齡增加,所需卵數亦相對提高。而臨床觀察越年輕的癌友,對於生育保存的意願越高。但問題在於,並非每位病人都有機會在治療前獲得即時且正確的衛教資訊。 凍卵不影響治療時程,多數癌友未獲充足衛教 黃馨慧醫師指出,癌症治療前的「隨機開始卵巢刺激」(random start ovarian stimulation)技術,已能讓病友在月經週期任一天開始凍卵,10至14天內即可完成,不會延誤化療時程,也不會增加癌症復發風險。這讓凍卵成為癌友在治療前的可行選項。 然而實際上,多數癌友並未在確診時即獲得生育保存的衛教。Natasha表示,許多醫療性凍卵的資訊都是自己上網找資料,也因此發現 TEFA 台灣凍卵協會有補助,當時政府並未有醫療性凍卵補助政策,TEFA的補助也是唯一的補助來源。 對 Natasha 而言,凍卵雖是自願選擇,卻也是一筆沉重負擔。「我花了12萬,之後還要化療、賀爾蒙治療,經濟上壓力很大。」她感謝能夠在網路上發現 TEFA 台灣凍卵協會的「公益希望計畫」,最終成功獲得補助。「雖然不是全部金額,但至少讓我知道有人支持我,也讓我更有信心完成這段過程。」 成功案例證明「有選擇就有希望」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早在2006年建議,醫療團隊應主動與癌症患者討論生育保存選項。黃馨慧醫師也呼籲,從提升年輕癌症患者生活品質的角度來看,建議台灣醫療團隊應更積極地將生育保存納入其整體照護流程中。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生殖中心主任醫師吳孟興表示,過往癌症主治醫師確實不大會主動告知患者「生育保存」的選項,而成大醫院自數年前就與血液腫瘤科、乳房腫瘤外科等跨科別合作,讓第一線專科護理師與醫師都具備生育保存轉介的基本認知,且已有癌友因醫療性凍卵而順利求子成功。 「不論是護理師、腫瘤醫、外科醫,病患只要開口,都能得到即時衛教與安排。」吳孟興指出,根據臨床經驗,病患選擇生育保存方式,會隨婚姻狀態、經濟能力、年齡與治療計畫而出現差異,每個人狀況不同,但最重要的是「有機會選擇」,這就是關鍵。 黃馨慧醫師分享醫療性凍卵的成功案例,一位乳癌患者在37歲完成凍卵療程,五年後42歲接受胚胎植入,成功產下一對龍鳳胎;另一位患者於32歲凍卵,37歲順利懷孕並活產,「這些故事不僅是數據上的成功,更代表癌友對未來的主動選擇權與掌控權。」 癌友「生存」、「生育」不應只能二擇一 台灣凍卵協會理事長曾琬婷表示,目前台灣已有部分地方政府如台北市、台中市等推動醫療性凍卵補助,保障癌友在面對疾病時,仍有機會為未來保留生育的可能。但仍需進一步推動全國統一的生育保存機制與補助標準,讓凍卵不再是特定人群的權利,而是所有癌友應得的選擇。 曾琬婷理事長呼籲,醫療端與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癌症病患的「生育權」,不僅提供技術支持,更應透過教育與政策,降低資訊落差、促進平等選擇權,讓癌症病友不用再「生存」與「生育」中被迫只能二選一。

乳癌晚期不是生命終點!石崇良:健保擴大給付「2種乳癌」逾千人受惠

乳癌晚期不是生命終點!石崇良:健保擴大給付「2種乳癌」逾千人受惠#乳癌

晚期乳癌不等於末期!一名6旬婦人3年前因乳房硬塊異常變大,就醫確診為第4期HER2陽性乳癌,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肝臟與骨頭,歷經標靶組合治療與藥物臨床試驗,效果皆不如預期,但她仍不放棄治療,2025年2月起透過健保給付新一代ADC藥物,不僅減輕1年上百萬的醫療費用重擔,病況還得到穩定控制。

環境荷爾蒙增乳癌風險!乳癌權威揭「6大危險因子」免洗餐具也中標

環境荷爾蒙增乳癌風險!乳癌權威揭「6大危險因子」免洗餐具也中標#乳癌

乳癌是一種和荷爾蒙息息相關的癌症,平常也要注意環境賀爾蒙。《超越乳癌》一書中由國內最權威7位乳癌專家——張金堅、郭文宏、黃其晟、葉顯堂、劉峻宇、鍾元強、戴浩志所撰寫,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從乳癌的預防、診療到追蹤等各方面,指導病患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全方位幫助病友了解乳房治療相關的醫學知識。以下為原書摘文:

穿無鋼圈內衣,乳房會下垂嗎?醫:想要「完美胸型」大小胸罩杯這樣挑

穿無鋼圈內衣,乳房會下垂嗎?醫:想要「完美胸型」大小胸罩杯這樣挑#乳癌

「要集中托高,要有包覆性,要性感」對於穿著內衣這門美學,女人們要的可不只是「能蔽體」而已,一定要穿出讓自己滿意的好身材,胸形更加堅挺,讓「內在美」看起來更有料。不過,除了外觀要美,也有不少人提出疑問,究竟,穿錯內衣會不會得乳癌?內衣怎麼挑才適合?《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醫師解答。

HER2乳癌雙標靶新劑型:給藥2小時變8分鐘!已納健保

HER2乳癌雙標靶新劑型:給藥2小時變8分鐘!已納健保#乳癌

乳癌治療中最早發展也最廣為人知的特定生物指標–HER2,中文全稱為『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若腫瘤切片接受化驗後,發現HER2為陽性,就代表乳癌癌細胞惡性度較高,較容易惡化。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李思錦醫師表示,HER2乳癌本為預後較不佳的族群,但隨著HER2標靶的出現與發展,目前這群患者的治療成績與生活品質都已獲得大幅提升,近期甚至在給藥方式上也研發出與傳統『靜脈滴注』不同的『皮下注射』新劑型,大大改善患者需長時間留院接受治療的不便。此款乳癌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藥物,已於去年(113年)12月起正式獲健保給付,符合條件之早期與轉移性乳癌患者都有機會申請使用。 乳癌確診就先驗HER2!升級雙標靶策略有望提升療效 不管期別早晚,確診乳癌時即接受切片檢查,確認自身乳癌型態,已成為現今的治療標準程序。李思錦醫師說明,HER2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檢驗項目,通常會先以『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簡稱IHC,進行檢驗,結果若為3+即可判定為陽性;若為2+時,則需要再用『螢光原位雜交法』,簡稱FISH,進行第二次陽性與否的確認。 一旦經IHC或FISH判定為HER2陽性乳癌時,就適合接受HER2標靶治療。李思錦醫師分析,針對早期或晚期的HER2乳癌,現今都已有多元HER2標靶藥物可使用,在某些情況下,採用HER2雙標靶策略,可以帶來比HER2單標靶更佳的預後。如針對淋巴結有轉移現象之早期HER2乳癌,健保自去年底已擴大給付HER2雙標靶組合,預期可以帶來降低復發率,提升我國乳癌整體治癒率的成果;晚期HER2乳癌使用HER2雙標靶組合時,則可大幅增加對於疾病惡性度的控制,讓患者不僅活得更久也能活得更好。 HER2雙標靶採皮下注射只要8分鐘 省時省床位 創醫病雙贏 HER2乳癌的預後能獲得大幅提升,HER2雙標靶組合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李思錦醫師說到,傳統兩種HER2標靶藥物必須個別透過靜脈滴注的方式給藥,每個藥都要花掉1小時,因此兩個藥加起來就是2小時,加上前前後後的準備、留觀,患者大半天都得待在醫院。 李思錦醫師分析,其實在新冠疫情後,病人越來越不喜歡長時間待在醫院,加上現今醫院普遍醫療量能、床位緊縮,面對長時間給藥的情況,醫病雙方其實都期待改善,而新的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就是能突破上述困境的解方。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是把兩個藥物合而為一,透過皮下緩慢推注給藥,整個過程只需8分鐘,對病人來說可以快速完成治療、保有更多自我的時間;對醫院來說,也降低醫護工作量,緩解緊繃的注射室床位。 HER2雙標靶皮下劑型納健保!助乳癌病友活得更自在美麗 新的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雖然已問世一段時間,但過往會選擇使用的病人仍屬少數,李醫師不諱言是因為昂貴的藥價,好消息是,目前健保已開放給付,早期和轉移性病患都在開放之列。 談到這個給付的好消息,李醫師樂觀其成,認為接下來病人實際開始使用後,除了可以節省下很多時間外,若是不需合併與需裝設人工血管的化療一起治療時,還可以不用另外再裝人工血管,病人舉手投足之間能活得更自在,「感覺更像是一般人,而不是乳癌病人!」李醫師也鼓勵乳癌病友,現今乳癌治療日新月異,進展越來越快速,罹癌也無須灰心,配合醫師醫囑,找到適合自身的個人化治療,乳癌也能活出美麗人生。 圖/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 李思錦醫師

健保給付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千名乳癌病友受惠省百萬

健保給付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千名乳癌病友受惠省百萬#乳癌

乳癌為女性癌症發生率之冠,年新增病例已突破1萬7千人,幾乎與男女十大癌症冠軍的肺癌並駕齊驅。自2024年12月1日起,健保署啟動「乳癌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給付,這是我國首度開放既有品項之高價癌症藥物的皮下注射劑型,象徵乳癌健保給付除了重視療效外,更進一步邁入關注生活品質的新紀元。衛福部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表示,此項給付涵蓋早期與轉移性乳癌病友,預估首年將有破千名病友受惠,到第五年每年約可惠及1,700位病友。早期病友最多可給付18個療程,轉移性病友則可給付18個月(約26個療程),每位病友可望節省120萬至180萬元不等的藥費。 乳癌中約有20%屬於HER2過度表現型,這類型乳癌較易侵犯淋巴結,具有較高的復發率與較低的存活率。台灣乳房醫學會陳守棟理事長指出,HER2標靶治療已從早期單一藥物使用,演進至現今的雙標靶策略,如今更發展出突破性的皮下注射劑型。特別是針對仍在職場打拼或擔任家庭照護重任的患者而言,這項進展不僅提供更有效的治療選擇,更能幫助她們在治療過程中維持較正常的生活作息。 創新給藥方式 提升治療效率與生活品質 高雄醫學大學教授侯明鋒醫師強調,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最大的優勢在於給藥時間的大幅縮短。傳統靜脈注射需時2至3小時,且每種藥物都需要1至2小時的給藥時間,加上準備與留觀程序,病友每次治療往往需要耗費半天時間。相較之下,新型皮下注射僅需5至8分鐘即可完成給藥。以早期治療18個療程計算,病友可節省超過2,000分鐘,約34小時的治療時間。此外,皮下注射不需反覆尋找靜脈,也可能免去裝設人工血管之苦,降低了對血管的損傷風險。 這項創新給藥方式不僅便利病友,也減輕了醫療量能負擔。由於無需進行藥物泡製與血管沖洗等程序,可望緩解治療室床位壅塞的情況。針對早期乳癌,使用HER2雙標靶可提高達成病理完全緩解的機會,也就是在術後病理切片上完全找不到癌細胞;對於晚期乳癌患者,則可幫助穩定病情、控制癌細胞,延長存活並改善生活品質。 陳守棟理事長提醒,符合條件的病友需具備HER2過度表現(IHC3+或FISH+)特徵。早期乳癌患者須具有腋下淋巴結轉移但無遠端臟器轉移,若於外科手術後使用需達病理完全緩解。轉移性乳癌患者可在轉移後第一線即申請使用,但需注意與其他HER2藥物總療程合併計算的使用期限。接受治療前仍需與醫師充分討論,注意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的不適、發紅或腫脹等症狀,應適時向醫護人員反應,以利及時處理。此突破性的治療方式,不僅為病友節省寶貴時間,更為醫療體系創造更有效率的治療模式。

「這種早期乳癌」治療納健保!醫1招「雙管齊下」近5成可完全切除腫瘤

「這種早期乳癌」治療納健保!醫1招「雙管齊下」近5成可完全切除腫瘤#乳癌

72歲林女士於數月前,在右胸自行摸到腫塊,剛開始不以為意,未料腫塊卻隨著時間變大,同時她更發現在右側腋下也出現了腫塊。求診台南市立醫院血液腫瘤科,經醫師透過粗針切片檢查,病理報告確認為HER-2陽性右側乳癌,電腦斷層檢查更發現,合併有右側腋下淋巴結轉移,初步研判罹患第3期乳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