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婦罹乳癌乳房切除,痛到像被電擊!醫揭「術後疼痛」發生率高達65%

婦罹乳癌乳房切除,痛到像被電擊!醫揭「術後疼痛」發生率高達65%#乳癌

48歲林小姐因罹患乳癌,接受右側乳房全切除手術,術後卻長達半年飽受電擊般的慢性疼痛困擾,雖然回診服用止痛藥但疼痛仍無法緩解,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經台北慈濟醫院疼痛科主任施秉成問診後,評估林小姐是乳房切除後的疼痛症候群,予以針劑注射介入治療,阻斷該處痛覺神經的傳導,徹底緩解疼痛,讓她得以重拾正常生活。

健保擴大癌症標靶藥!攝護腺癌、乳癌、卵巢癌⋯醫:降復發死亡風險

健保擴大癌症標靶藥!攝護腺癌、乳癌、卵巢癌⋯醫:降復發死亡風險#乳癌

衛福部健保署自2025年6月起擴大給付PARP抑制劑,提供符合條件的卵巢癌、乳癌、攝護腺癌患者使用。醫師表示,台灣以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為目標,積極推動早期篩檢、精準醫療與健保給付政策,此項政策有利於接軌國際治療,不僅幫助癌友在關鍵時刻對症下藥、減輕治療負擔,也為晚期癌症患者帶來更多治療希望。

乳房長不明腫塊不痛不癢?醫揪「乳房葉狀瘤」未切除恐釀皮膚壞死

乳房長不明腫塊不痛不癢?醫揪「乳房葉狀瘤」未切除恐釀皮膚壞死#乳癌

日前,30歲許小姐摸到左側乳房有明顯腫塊,且短期內快速變大,雖然沒有疼痛,但卻造成心理壓力,遂至台北慈濟醫院就診。後續,經乳房超音波與粗針切片檢查發現,乳房有約3公分大的葉狀瘤及2顆小腫瘤,經充分討論後,醫師執行內視鏡輔助微創乳房全切除手術合併重建,病理結果確認3顆腫瘤皆為「乳房良性葉狀瘤」,所幸手術順利,後續追蹤未見復發。

癌症切除了就會好?日本抗癌名醫揭真相:「這類癌症」開刀也沒用

癌症切除了就會好?日本抗癌名醫揭真相:「這類癌症」開刀也沒用#乳癌

幾乎所有早期癌症的治療,都以開刀為主,但是癌症是否切除了就會好?日本抗癌名醫中山祐次郎於《得了癌症怎麼辦?》一書中,以患者的立場提問,以醫師的角度回答,從如何挑選醫院、與醫師溝通的技巧,到各種治療法的差別都有,給所有懼於癌症、苦於治療、惱於尋找合適療程的患者帶來安定的力量。以下為原書摘文:

乳癌治療「最惡性型別」大突破!健保6月放寬給付:年省200萬藥費

乳癌治療「最惡性型別」大突破!健保6月放寬給付:年省200萬藥費#乳癌

現年53歲的Amanda,在2年前確診早期三陰性乳癌,為了陪伴歷經6年人工生殖才誕下的一對雙胞胎,她選擇在商保支持下,自費逾200萬接受免疫藥物輔助治療,當時連遺書都寫好了,所幸最終完成治療,至今預後良好。衛福部健保署2025年6月起正式將「免疫藥物輔助治療」及「PARP抑制劑」納入早期三陰性乳癌給付項目,接軌國際治療指引,也是乳癌治療史上一大里程碑。

乳癌奪命率十年增四成 醫籲早期守住希望、轉移期精準出擊

乳癌奪命率十年增四成 醫籲早期守住希望、轉移期精準出擊#乳癌

最新十大死因16日出爐,癌症仍居國人死因之首,其中女性頭號癌症乳癌與男性前列腺癌,過去十年死亡率平均上升約40%,並列成長最快的癌症,其中佔乳癌約20%的HER2陽性亞型因癌細胞生長迅速、易轉移且抗藥性強,被視為最具挑戰性的類型。面對乳癌,國家與醫界共同推動三箭齊發──早篩、早治與精準醫療,有效降低乳癌死亡率;隨著術前雙標靶皮下注射治療帶來重大突破,不僅大幅提升患者生活品質,也讓年輕患者有機會保留部分乳房,重拾美麗與自信。在健保給付助攻下,患者經濟負擔大幅減輕,得以活出更精采的人生。 乳癌長年為女性頭號癌症  三箭齊發「早篩、早治與精準醫療」降低死亡率 乳癌為台灣女性頭號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長年高居女性癌症首位。近年來在政府積極推動乳癌篩檢政策下,早期診斷個案穩定上升。根據統計,107–111年間,35–39歲女性的乳癌發生率從每10萬人約60人上升至近100人,發病高峰也從50–54歲提前至45–49歲,顯示乳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台灣乳房腫瘤手術暨重建醫學會理事長葉顯堂醫師指出,乳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因,反映的是整體患者人數的攀升。即便治療成果顯著、存活率持續提升,死亡總人數仍因母數擴大而增加。他表示:「乳癌防治成效必須從源頭開始做起,降低死亡率的關鍵,在於『三支箭』:擴大早期篩檢、強化早期治療落實,以及推動精準醫療策略。」 在乳癌各類型中,HER2陽性乳癌雖僅佔約兩成,由於癌細胞增生快速、容易轉移與產生抗藥性,被臨床視為最具挑戰性的亞型。葉醫師表示,過去這類患者缺乏有效的標靶藥物,常面臨反覆復發與惡化風險。隨著近年來醫療科技進步,隨著標靶治療日益成熟,特別是皮下注射雙標靶療法的導入,不僅顯著提升患者生活品質,也有助於提高治療順從性,進而強化整體治療成效。葉醫師也坦言,即便藥物選擇增加,在臨床上仍有不少患者因治療週期長、費用高昂,在經濟壓力下難以完成全療程,影響療效與預後,健保支持能大幅提升患者的治療意願。 難纏HER2乳癌迎轉機!雙標靶納健保 年輕患者重拾自信人生 HER2陽性乳癌治療過程繁複,常橫跨術前、手術、術後輔助及轉移期用藥。如今雙標靶皮下注射療法於去年( 2024 ) 12月正式納入健保,顯著提升可及性。早期患者最多可獲18個療程給付,轉移性病友則長達18個月(約26個療程),減輕120至180萬元藥費負擔,預估每年逾千名病友受惠。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醫師指出,臨床上HER2陽性乳癌年輕化趨勢明顯。曾有28歲未婚女性因摸到2公分硬塊就醫確診,接受1至2次術前雙標靶治療後腫瘤明顯縮小,成功進行整形式乳房保留手術。「即使夏天穿比基尼也不影響外觀,對自信與心理支持助益極大。」 除藥費壓力外,雙標靶皮下注射也大幅縮短治療時間。陳醫師說明,傳統靜脈注射需2至3小時,對職場女性與照顧者形成負擔;皮下注射則只需數分鐘,利用通勤或空檔即可就醫,顯著提升順從性與生活品質。葉顯堂理事長與陳芳銘理事長共同呼籲,乳癌不再是一段孤軍奮戰的療程,而是一條有新藥與健保制度支撐、醫療團隊陪伴、醫病攜手共決的希望之路。即便是被視為最棘手的HER2陽性乳癌,在健保給付支持下,也已有雙標靶療法可納入治療選擇;無論是年輕職場新鮮人、忙碌母親、甚至樂活長者,只要願意開始治療,在新藥與健保支持下,都有機會迎向更穩定的治療歷程,並活出更有品質的未來。

乳頭出血竟是「乳頭內長腫瘤」!醫示警「1狀況」乳癌機率恐增5倍

乳頭出血竟是「乳頭內長腫瘤」!醫示警「1狀況」乳癌機率恐增5倍#乳癌

45歲黃女士出現左乳頭斷斷續續出血的情況,因為沒有摸到硬塊或疼痛,所以沒有特別注意,後續左乳暈下方開始腫脹,且抽痛的情況越來越頻繁才就醫。經醫師檢查後發現,左乳暈下有一個約7乘以6公分的腫瘤,因為腫瘤壓迫造成乳頭乳暈嚴重變形,故安排手術完整切除腫瘤後,同時進行乳頭乳暈的微整型手術以恢復外觀,後續病理報告化驗為「良性乳管內乳突瘤」。

6月起健保擴大「3癌別」免疫療法給付!健保署:逾3400位癌友受惠

6月起健保擴大「3癌別」免疫療法給付!健保署:逾3400位癌友受惠#乳癌

台灣醫療與國際治療接軌,健保擴大給付免疫療法應用於3大常見癌別,自2025年6月1日起,新增可用於「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1線」、「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1線」及「早期三陰性乳癌」治療。健保署統計,3項癌別合計預估將有超過3,400位癌症病友受惠,患者每人可年省171~247萬元的免疫治療藥費,不用再面臨經濟與生存之間二選一的困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