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長者占總人口達到20%,每5人當中就有1人是老人。說到老化,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我爸活到90多歲,算長壽了啦」,但仔細想,他是健康走完人生,還是後面10年坐輪椅、記憶混亂、什麼都要靠人幫忙?《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醫師說明,老了之後若能做到5件事才是真正的健康老化。
不論男女都期待擁有完美體態,為此培養運動習慣,健身、有氧樣樣不少,甚至就連日常飲食也格外講究。說到增肌減脂,直覺會聯想到蛋白質,但想要增強效果,光靠蛋白質還不夠,《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介紹近年日本流行的「4:6胺基酸飲食法」,由營養師戴岑樺現身解答,主張更高效的增肌減脂飲食策略。
衛福部健保署自2025年6月起擴大給付PARP抑制劑,提供符合條件的卵巢癌、乳癌、攝護腺癌患者使用。醫師表示,台灣以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為目標,積極推動早期篩檢、精準醫療與健保給付政策,此項政策有利於接軌國際治療,不僅幫助癌友在關鍵時刻對症下藥、減輕治療負擔,也為晚期癌症患者帶來更多治療希望。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漾媽媽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陳珏如) 產後餵奶輕鬆上手 能夠順利提供寶寶珍貴的母乳,是每個媽咪的願望,但懷孕時期總是聽說哺乳既辛苦又煎熬,不免讓孕媽咪還沒親身體驗就先感到害怕,其實哺乳的學習可以從產前開始,提早了解母乳哺育相關知識,做好身心的準備,能讓產後的母奶哺餵更順利,避免哺乳時的慌張與疼痛。 ...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鄭旭棠、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執行長黃惠芬) 六月底的八仙塵爆事件,喚起許多人對於燒燙傷的關注。事實上,「燒燙傷」一直是嬰幼兒容易發生的意外事故之一;因此,對於父母或主要照顧者來說,這些是平日就必須了解的重要課題。 急救首要原則/降溫 一旦不幸發生燒燙傷,首要之急為「降...
(文‧整理/彭曉薇 採訪諮詢/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專任主治醫師周秉萱) 迎接新生命到來固然是件開心的事情,但由於體內荷爾蒙變化、生產傷口疼痛、照顧寶寶力不從心、哺餵母乳之路不順暢、眾人焦點都在寶寶身上,或是親朋好友干涉育兒方式等各式各樣的原因,都可能讓產婦天天掉淚、鬱鬱寡歡,無論怎樣努力都揮不走頭頂上那片厚厚的烏雲罩頂,這代表著媽咪有產後憂鬱症的徵兆,週遭的人應該給予適度關...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南部登革熱疫情趨嚴重,民眾熟知,登革熱是藉由病媒蚊傳染,根據研究顯示,溫度是影響蚊子存活的主要因素,然隨著全球暖化,疾管署針對斑蚊在國內擴散的情形一直保持高度警戒,以防堵疫情蔓延。溫度為影響病媒蚊存活原因因全球化及氣候變遷等因素,英國牛津大學團隊蒐集全球4萬件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調查資料,結合環境資料進行種類模式分析,繪製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全球分布預測圖。疾...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父親節即將到來,想必許多家庭都準備了豐盛大餐,或是安排聚會慰勞老爸,國健署提醒,不管是西餐、燒烤或是火鍋,都可能隱藏飽和脂肪,小心過多的熱量及油脂,容易造成爸爸健康的負擔!飽和脂肪 增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指出,攝取過多飽和脂肪,容易使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致血管內壁增厚、血管彈性降低,使血壓上升,增加血栓、中風、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飽和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不畏懼雙癌,也不聽信偏方,他積極接受治療,延長存活率!日前,一名80歲的陳先生,3年前被確診出大腸直腸癌,但當時以為只要手術切除後就沒事,孰不知,去年5月回診時卻發現癌細胞轉移至肝臟,面對雙癌的他,不但沒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積極接受血管新生抑制劑標靶合併化療、外科切除手術,最後成功擊退腸癌,而目前恢復狀況良好,也正準備前往大阪自助旅行。平均每35.1分鐘 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惡性腫瘤自民國71年起,已連續33年高居國人死因首位,其中肝癌發生率雖然排名第三,但死亡率卻是第一名,且五年的整體存活率也僅有2成左右,在治療上相當棘手。而肝癌的治療方式非常多,如外科手術切除、射頻燒灼術、酒精注射等,但換肝仍是目前公認存活率最高的方式,只不過等候適當的肝臟捐贈者不容易,因此,近年來在醫學上經常運用電腦刀進行治療,為患者爭取時間,提升約1年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早洩」是所有男人最大的天敵,也是致命傷,據調查發現,在台灣平均每三名男性中,就可能有一人太快射精,但其實以目前的醫療科技來說,只要不害羞,勇於接受治療,大部分的人都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舉例來說,像是一名37歲的男性,雖然已育有一子,但多年來仍飽受早洩之苦,不管任何偏方都無效,直到就醫服用藥物後,已逐漸獲得改善。早洩各年齡層都有 3分鐘內射就算書田診所泌尿科...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3D列印無上限,幫助口腔癌患者重拾面容!日前,一名58歲的平先生,五年前確診罹患口腔癌,今年初癌症復發再度,但因癌細胞已侵犯到下顎骨,需切除右側臉頰,且切除後還要再移植小腿骨,予以重建,手術過程困難又複雜。因此,為降低手術的困難度與時間,醫師利用3D列印技術作出病患下顎骨模型,模擬手術過程,提高手術精確性,而目前平先生術後恢復良好,並於1星期內順利出院。模擬...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壓力大腸胃老是出問題?一位40歲的陳先生,從年輕時一旦遇到工作壓力,就會感覺肚子不舒服,剛開始並沒有特別介意,但長期腹瀉及胃潰瘍症狀並無好轉,讓陳先生開始警惕,至醫院進行檢查後,醫師告知陳先生罹患的是不常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長期胃潰瘍、急性胃穿孔、出血,或是腹部疼痛久治不癒,應警惕罹患胃腸道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可能性。」臺北榮民總醫院腸胃內科侯明志教授表示,神經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