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新手媽媽生產完,會有上半身勇壯的體態感,為了恢復產後體態除了常見的飲食調整還有保持運動習慣,萬年不敗的定律讓很多新手媽媽們既焦慮又辛苦。其實從孕期開始,長期姿勢不良,加上懷孕、抱小孩等行為,容易導致「上交叉綜合症」,形成所謂虎背熊腰的視覺胖,先了解原因與解決方法,才能對症下藥而不是一位盲從減重。
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維持整潔的居家環境並非易事。不過,只要有一個地方保持清潔,整體感覺就會煥然一新。《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日本一位前家政婦出身的居家整理達人麻美,分享了她心中最該優先打掃的地點「廚房」,只要廚房乾淨了也能帶動其他區域的整潔。
腸道菌不僅影響腸胃健康,更與「記憶力」有關!恩主公醫院與台大醫院團隊利用果蠅實驗證實,若果蠅失去腸道益生菌,長期記憶將中斷,若補充益生菌,記憶功能可恢復,顯示腸道菌對記憶的維持至關重要。此研究成果不僅登上國際期刊,更為失智症與相關神經退化疾病的早期預防提供了新契機。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為避免市售食品動物用藥殘留,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及衛生局聯合分工檢驗體系負責動物用藥檢驗之實驗室共同合作,執行102年度市售食品殘留動物用藥監測計畫,3~4月間共檢驗100件市售禽畜產品,檢驗結果99件符合規定,1件不符規定。檢體包括牛乳22件、羊乳11件、香腸10件、漢堡肉10件、雞肉21件、豬肉23件及貢丸3件,檢驗結果1件羊乳檢出林可黴素0.012pp...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為慶祝端午節,草屯療養院附設社區復健中心的職能治療師,帶領阿公阿嬤們一起參與綁粽子,讓長輩們也感受到過節的歡樂氣氛,來參與綁粽的8位阿嬤及1位阿公上課前就相當興奮,「護理長,我們趕快去綁粽子」!國河阿公是當中唯一的男性,他表示,綁粽子讓他想起小時候在媽媽身旁幫忙的日子,雖然懷念但他仍相當精神奕奕,還一一提醒阿嬤們要綁漂亮一點,還有要記得包內餡,要不會變成素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李媽媽懷孕時就決定要給出生寶貝喝母乳,因為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來源,但面對首次母乳哺餵時,沒有經驗又面對哇哇大哭的嬰兒,總是讓新手媽媽心慌意亂。成功的哺餵母乳需俱備四點:(一)儘早哺餵,出生時即刻讓寶寶吸吮乳頭,可促進乳汁之分泌。(二)有效且正確的乳房護理,包括熱敷、按摩、擠出乳汁。(三)有效的吸吮,寶寶在吸吮時必須含住大部份的乳暈和乳頭在口中,且確定寶寶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成大醫院為慶祝緣恩病房成立15週年,並傳達對緣恩病房愛心捐款人的感謝,於6月11日在安寧病房舉辦「綠葉上枝頭」感恩活動,讓捐款人的善意化成葉片,貼到緣恩樹上頭。捐款人包括病友家屬、志工、醫師、成大攝影社、農場負責人、護理長等,捐款人在趙副院長等人頒發獎狀後,將手上的葉片貼到緣恩樹上。成大醫院副院長趙文元表示,成大醫院安寧病房15年前成立後,努力有成果,在各界...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隨著端午節到來,聖馬爾定醫院附設芳安護理之家,為讓長輩們也感受過節熱鬧的氛圍,於11日在護理之家舉行「粽藝飄香慶端午」活動,讓長輩們不僅可以享用粽子的美味,更能體驗動手包粽子的樂趣。長輩們大顯身手,一邊包粽子,一邊也指導著在旁的護理人員和實習生綁粽子的技巧。張余奶奶在現場包粽子速度是數一數二的快,原來奶奶年輕時曾經得過包粽子冠軍,奶奶說,從小就看自己的母親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端午飄粽香,今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豐原醫院營養科謝惠敏主任特別叮嚀,粽子是糯米製品,不易消化,且因含油量較高,建議一般人一餐至多吃1~2個,老年人或有腸胃道潰瘍、消化道問題的患者則最好不要餐餐吃粽子。營養科謝惠敏主任表示,糖尿病友最常有的疑問是吃了粽子血糖會上升,其實糯米和米都是五榖類,只要不過量,以粽子代換飯量即可,糖尿病患者一餐以一個粽子為限,須選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癲癇,或稱腦癇、羊癇,又稱伊比力斯症,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一般來說是腦病變造成的腦細胞突然異常的過度放電,所導致的的腦功能失調;氣喘是呼吸道常見的疾病之一,已經成為現代人健康的嚴重憂患,它屬於慢性疾病,發作時可導致患者呼吸困難,甚至可能導致窒息。有鑑於此,三軍總醫院特規劃「氣喘、癲癇」講座,由該單位胸腔內科醫師彭忠衎、神經內科醫師顏哲宏主講。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生病之後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因為治療讓自己處於精神緊繃的狀況?癌症病友常要面對死亡的威脅與恐懼、身體上的痛苦、治療副作用的變化、外形的改變、醫藥費的慢慢支出、家庭與家人的負擔。因此心理壓力也比常人容易大很多,可能會引發心神症狀或疾病。現在,癌症希望基金會特規劃高雄中心「烏克麗麗班」。特邀請陳鳳儀老師指導,該單位歡迎癌友一起來,和其他病友彈彈唱唱,分享心路歷...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衛生署公佈98年台灣地區口腔癌發生人數,已高達6480人,排名在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的第四位,但若進一步以不同年齡層來看、口腔癌卻是發生在中壯年(25~44歲)男性中的第一位,同時也是男性癌症中增加最快速的癌症。阮綜合醫院癌症中心梁錦榮主任表示,經由許多研究的顯示,慢性刺激是口腔癌發生的主要成因,其中以嚼食檳榔為最主要,其它像吸菸、喝酒、過度陽光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