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肌力訓練

快速提升肌力訓練效果!教你「3技巧」刺激肌肉:休息暫停很重要

快速提升肌力訓練效果!教你「3技巧」刺激肌肉:休息暫停很重要

當我們在增強肌力訓練的過程中,你是否也發現肌力的成長速度日趨緩慢?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從訓練生理學的角度來說,當我們將訓練加諸於身體時,對身體而言它就是一種「刺激」,因此,我們的身體為了求生存就會對這項刺激產生「生理反應」,但當這項刺激一直不斷的重複進行,則會使我們的身體產生「適應」的狀況。

特別企劃:癲癇警訊

味覺異常竟是「癲癇」前兆?醫揪「5大常見症狀」不只有全身抽蓄

味覺異常竟是「癲癇」前兆?醫揪「5大常見症狀」不只有全身抽蓄

一名45歲患者,左上肢有斷斷續續麻痛感,伴隨味覺異常及上腹部不適感,每次約持續10多秒鐘,症狀就自行緩解,除此之外無其他肢體無力、肢體抽搐等異常。幾個月後,患者因全身抽搐、失去意識被送到醫院急診,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右側額、顳葉惡性腫瘤伴隨腦水腫,醫師診斷為「腦惡性腫瘤併發癲癇」發作,後續進行腦腫瘤切除及放射治療中。

2025處暑養生》日夜溫差大最怕著涼!中醫推1招「生薑泡腳」防感冒

2025處暑養生》日夜溫差大最怕著涼!中醫推1招「生薑泡腳」防感冒

處暑,是24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約在每年國曆的8月23日前後。「處」有終止之意,象徵炎熱至此逐漸退去,此時盛夏的酷暑開始消散,氣溫日漸下降,早晚已能感受清涼,標誌著季節從盛夏邁向初秋,日夜溫差拉大,需注意養生調養與氣候變化,中醫師建議穴道保健及養生茶飲。

講話聲音沙啞、一直清喉嚨?醫揭「聲帶受傷」原因:肩頸僵硬也是元兇

講話聲音沙啞、一直清喉嚨?醫揭「聲帶受傷」原因:肩頸僵硬也是元兇

聲音沙啞粗糙、講話一直清喉嚨,小心說話方式不當導致聲帶受傷,讓嗓音異常。該如何治療及改善症狀,恢復正常嗓音?《優活健康網》特邀仁生復建科診所院長、復健科醫師陳渝仁撰文指出,嗓音異常也可能和疾病有關,例如肩頸緊繃、胃食道逆流、氣喘等,應就醫並透過腹式呼吸訓練,有助調整呼吸及聲音品質。

頻尿、尿急憋不住、小便慢慢滴⋯醫警告「9症狀」恐是攝護腺肥大徵兆

頻尿、尿急憋不住、小便慢慢滴⋯醫警告「9症狀」恐是攝護腺肥大徵兆

70歲呂先生患有糖尿病,長期小便困難並服用攝護腺肥大藥物,曾因膀胱結石手術治療。去年底中風後,排尿更加困難,反覆放置尿管。超音波檢查發現攝護腺明顯肥大合併嚴重中葉突出,且膀胱壁出現小樑化的慢性變化,考量本身患有多重慢性疾病,麻醉及手術風險較高,選擇「攝護腺水蒸氣消融手術」,2週後移除尿管可自行解尿。

隆鼻最怕整成「牙刷棒」筆直不自然⋯醫揪「2要點」手術前先溝通

隆鼻最怕整成「牙刷棒」筆直不自然⋯醫揪「2要點」手術前先溝通

隨著整形手術的普及,有些人會選擇隆鼻讓五官變更立體,然而,很多人做完隆鼻手術後,卻顯得「做假」不自然,耳鼻喉專科醫師陳建業指出,這種情況其實與隆鼻材質的選擇、醫師的技術及審美觀有很大關係,成功的鼻整形應該是自然不留痕跡。《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隆鼻的相關知識,提供給民眾參考。

秋冬換季好發氣喘,全台200萬人中招!醫:溫差「逾●●度」恐急性發作

秋冬換季好發氣喘,全台200萬人中招!醫:溫差「逾●●度」恐急性發作

秋冬換季是氣喘、過敏的好發季節,統計指出,全台約有200萬人有氣喘問題,每5名氣喘患者就有1人控制不佳,21%未定期回門診追蹤。醫師提醒,氣喘是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常出現喘、悶、咳等3大典型症狀,可透過過敏原檢測找到致敏關鍵,從源頭阻斷發炎反應,有助避免氣喘發作。

頭痛、下背痛⋯慢性疼痛讓人受不了!醫揭「這招」10分鐘舒緩疼痛

頭痛、下背痛⋯慢性疼痛讓人受不了!醫揭「這招」10分鐘舒緩疼痛

長期關節痛、下背痛⋯小心慢性疼痛找上你!等一名56歲男性患者,幾年前因腰椎椎間盤突出開刀,術後持續下背疼痛,休息時也感到很不舒服,甚至無法正常走路,期間也跑了大醫療院所接受針灸及止痛藥物治療,但狀況仍未改善。後續,在朋友介紹下到新竹台大分院復健科就醫,接受高能量雷射治療後下背疼痛逐漸改善,並搭配復健運動強化核心肌群,3個月後工作與日常生活逐漸恢復正常。

中國「毒枸杞」如何避免吃下肚?專家授枸杞「挑選3招」:選這顏色

中國「毒枸杞」如何避免吃下肚?專家授枸杞「挑選3招」:選這顏色

近期中國揭露部分青海、甘肅商戶違規使用工業硫磺處理枸杞,可能導致食用者肝腎衰竭。專家強調,市售枸杞有9成來自中國,選購時可透過顏色、氣味、觸感判斷品質,經日曬的枸杞應呈暗紅色,避免購買顏色過於鮮豔的產品。建議民眾應從合法通路購買,並選擇真空或密封包裝,才能確保品質。

孕期碰到「怪獸婆婆」管東管西怎麼辦?試著說「9句話」讓婆婆閉嘴

孕期碰到「怪獸婆婆」管東管西怎麼辦?試著說「9句話」讓婆婆閉嘴

懷孕對於準媽媽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時期,充滿了期待和擔憂。然而,有時候,婆婆可能會過度參與,熱切地提供建議或指導,讓準媽媽感到壓力重重,儘管婆婆的關心是出於好意,但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緊張和不適。《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探討9句可以用來拒絕婆婆參與的台詞,並提供一些情境範例。

內在小孩是什麼?心理師揭「5種原型」自我療傷:與兒時的自己和解

內在小孩是什麼?心理師揭「5種原型」自我療傷:與兒時的自己和解

近幾年總是很常聽到大家談論「內在小孩」,這個專屬藏在每位大人內心中的「內在小孩」你認識他嗎?內在小孩是什麼?每個人內心深處,其實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他就是內在小孩。《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心理師許皓宜揭密常見的內在小孩5種原型,看看你是哪一種。

COVID-19降溫?感染科醫憂民眾過於樂觀:每週仍有幾十名死亡案例,年長者進出醫院沒停過

COVID-19降溫?感染科醫憂民眾過於樂觀:每週仍有幾十名死亡案例,年長者進出醫院沒停過

COVID-19疫情爆發至今4年多,考量疾病發展與國際作法,疾管署宣布今年秋冬COVID-19疫苗將選用JN.1疫苗,10月1日起與流感疫苗同步分2階段開打。感染科醫師表示,目前每週仍舊有幾十個死於新冠併發重症案例,同時病毒株不斷在變異,民眾對疫情仍舊不可輕忽。 三軍總醫院感染科醫師暨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表示,目前COVID-19本土案例的病毒以KP.2、KP.3為主,也有JN.1,...

每次聚會完總是心好累?心理學家揭「5種無效社交」別把空虛當充實

每次聚會完總是心好累?心理學家揭「5種無效社交」別把空虛當充實

社交生活可以降低壓力程度、改善心情,但不是每一段關係都是有益的。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心理學家之一,關係心理學家胡慎之於《恰如其分的孤獨》一書中,以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和豐富的諮詢經驗,剖析孤獨感從何而來,以及如何擺脫負面孤獨感,幫助讀者學會肯定自己、瞭解內心真正的需求,走出自我內耗改善人際關係。以下為原書摘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