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空腹血糖正常,糖化血色素卻偏高?帶你看「血糖監測」3大目的

為何空腹血糖正常,糖化血色素卻偏高?帶你看「血糖監測」3大目的

2025/11/13
台灣糖尿病患者已突破250萬人,糖尿病控制已成為不可忽視的議題。醫師指出,糖尿病的控制關鍵在於「自我監測」。透過正確量測空腹血糖、飯後血糖與糖化血色素,並善用現代血糖監測工具,病人能即時掌握血糖變化、降低併發症風險,讓糖尿病照護更精準、更安心。

控糖需搭配居家監測

「我在家量測空腹血糖是90毫克/公合(mg/dL),為什麼醫院檢查的糖化血色素還是偏高?」新竹台大分院內科部代謝內分泌科醫師蔡元祐指出,許多民眾在糖尿病追蹤檢查時,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其實糖尿病控制不僅看空腹血糖。

事實上,糖化血色素(HbA1c)反映過去3~4個月的血糖平均值,若紅血球壽命較短、或有貧血、腎功能異常等,可能導致結果與實際血糖不符。若僅依空腹血糖判斷,容易忽略飯後或夜間血糖波動,建議搭配居家監測,才能全面掌握血糖控制情形。

延伸閱讀:
34歲白領「三多一少」症狀檢查竟糖尿病腎病變!醫:5大表現一定要就醫

血糖監測3大目的

糖尿病衛教師盧芳有指出,許多糖尿病患者雖然每天都有量血糖,但沒有進一步分析數值變化,就無法真正發揮真正的效果。因此,血糖監測的目的不只是記錄數值,而是調整生活與用藥的重要依據。

  • 防範低血糖與高血糖:血糖快速變動可能引起頭暈、冒汗等假性低血糖現象,應先量測確認是否低於70mg/dL,必要時補充含糖飲品。
  • 飲食與用藥評估:建議量測配對血糖,即餐前與餐後血糖差距,以30~60mg/dL為宜;若超過60mg/dL,代表醣類攝取過多,低於30mg/dL則需留意低血糖風險。
  • 生病與睡眠影響:感染、壓力或睡眠不足都會影響胰島素分泌,造成血糖波動,應加強監測與調整作息。

延伸閱讀:
盤點「根莖類蔬菜」營養成分!營養師「4種低GI蔬果」有效抗糖尿病

血糖監測器成重要工具

隨著科技發展,連續血糖監測器(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已成為血糖管理的重要工具,感測器能連續追蹤7~14天的血糖趨勢,清楚呈現全天波動情形。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血糖維持在70~180mg/dL的時間應超過70%,低於70mg/dL的時間應少於4%。

盧芳有說明,對於擔心頻繁指尖採血的糖友,可使用可攜式裝置的連續血糖監測器,即時追蹤記錄血糖變化趨勢。目前臨床常用的CGM安裝於上臂皮下組織,可連續配戴7~14天不等,可記錄24小時連續血糖的趨勢圖。

蔡元祐呼籲,持續觀察血糖變化,能協助病人了解生活與飲食對血糖的影響,進而精準調整,讓控糖更有效率。若生活型態與用藥穩定後,可每週選擇2~3天量測指尖血糖,並與醫療團隊討論最適合的頻率與時機,才能有效追蹤血糖變化。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