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健康意識提升,避孕成為不同人生階段的重要課題,了解月經週期有助於掌握自然避孕時機。常見避孕方法包括事前與事後口服避孕藥,以及保險套、子宮內避孕器、陰道環等多元選擇,應依個人需求與專業建議選擇適合方式。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產品,正確避孕是自我保護與負責任生活的展現。
當走向痛苦的生命末期時,安樂死是可能的選擇嗎?當全世界有超過15個國家通過安樂死合法,台灣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嗎?至今6年過去,安樂死立法仍遙遙無期。《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專訪推動安樂死合法化的婦產科醫師江盛,他從2018年開始致力推動「死亡權利法案立法公投案」(簡稱「安樂死公投」案),在街頭巷尾找人連署,爭取安樂死合法的可能。
立冬是冬天的開端,氣溫開始明顯轉冷,萬物進入休養蓄藏的階段。中醫認為,這段時間應重視「養腎護陽、儲存元氣」,若忽視保暖與調養,可能造成腎氣不足,出現手腳冰冷、腰痠背痛等不適,立冬養生建議用一壺暖身茶、兩個穴道,再加上三九貼,啟動身體自我修護。
台灣夏季氣候濕黏悶熱,不僅讓人心煩氣躁,也讓頭皮問題浮現。頭皮出油過多、頭皮屑增生及落髮,是現代人最常見的3大頭皮困擾。醫師提醒,這些問題往往與清潔不當、慢性壓力、作息不正常及高糖高油飲食有關。建議民眾應定期檢視頭皮健康狀況,一旦出現6大警訊,應儘早介入處理,避免問題惡化。
免評巴氏量表將上路!80歲以上免巴氏量表就能申請外籍移工,最快7月底上路,但勢必衝擊現有聘僱外籍看護需求的失能、失智者家庭,甚至是已聘請的家庭都可能受到影響,民團 憂重症家庭聘不到。對此,衛福部22日表示,在聘僱審查上將讓重症家庭走綠色通道,分流加速審查;申請期空窗民眾也可使用長照服務。
日前,一名國中男學生參加暑期夏令營,從事戶外球類活動約40分鐘後,突然出現頭暈、四肢無力、小腿抽筋等初期熱傷害症狀,隨後出現噁心、臉色蒼白,雖大量出汗,但皮膚觸感冰冷,體溫飆升至接近39度,心跳也明顯加快。送醫後,經醫療團隊立即執行快速降溫、靜脈輸液與生理監測後,病童體溫逐步恢復穩定,嘔吐停止,意識清醒,經住院觀察一晚後順利出院。
60多歲的陳先生習慣每天喝一小杯紅酒,自認飲酒量少無礙健康,卻在家人陪同下進行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紅血球異常變大、出現輕微貧血。醫師指出,這種情況屬於巨紅血球性貧血,常見原因之一就是酒精性肝病,即使飲酒量不多,長期累積仍可能造成肝臟負擔,進而影響造血功能、導致脂肪肝及紅血球異常。
產後身材走樣是許多媽媽會面臨的困擾,擔心自己無法快速地回到產前的模樣,往往用錯方法瘦身,不但可能造成減重成效不佳,甚至會影響產後恢復與哺乳狀況。想要產後瘦身,《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初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周宗翰教你透過排濕、調肝、養脾腎4大原則,自然提升代謝力,溫和瘦身不傷身。
在物價高漲的時代,日常支出如何精打細算更加重要,尤其是日常三餐的食材,是實現省錢效果的關鍵之一。《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日本節約顧問兼理財規劃師丸山晴美利用超市購物「3大省錢原則」,教導上超市買菜的主婦,除了鎖定便宜的商品,還有更多方法幫助節省荷包。
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報到!大暑時節,午後常見雷陣雨,水氣充沛,萬物欣欣向榮,作物也進入快速生長期。然而濕熱交蒸的氣候,容易引發中暑、失眠煩躁、腸胃不適等症狀。中醫師建議,民眾可透過飲食調養與穴位按摩,有效緩解不適,幫助身體順利度過酷暑高溫。
大暑是24節氣之中的第12個節氣,介於小暑和立秋之間,今年7月22日正式步入大暑。中醫師指出,大暑容易引發內外溼邪,此時喝些消暑酸梅湯,或煮一鍋綠豆薏仁湯放涼食用,都是清熱養生的好選擇。《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大暑養生方法,面對炎熱的大暑節氣,身體可能出現哪些疾患?又該如何預防保健?
偏頭痛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困擾,全台約有200萬人受影響,長期使用電腦、壓力大、作息不規律都是誘因。不少患者幾乎天天靠止痛藥止痛卻無效,就醫也常被認為是體質問題。台北榮總最新研究發現,只需一滴血,即可透過微核醣核酸(microRNA)生物標記檢測偏頭痛,不僅能確診,甚至可預測高風險族群,為治療帶來新希望。
若減肥靠吃與運動沒效果,不少人會選擇減重手術。減重手術主要透過改變胃和腸道的結構來減少食量或吸收,從而達到減重的目的,較常見的手術包括包括袖狀胃切除術、胃繞道手術、胃內水球術、無痕胃拉提等。《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減重手術的種類與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