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食譜》2025大暑到!中暑、失眠、食慾不振⋯來碗「豆粥」清熱解毒
五甲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邱雅笙表示,中醫古文「暑熱傷氣」,夏天過於炎熱,熱邪容易損傷體表衛氣,造成身體發熱、大量流汗、疲勞困倦、臉色蒼白虛弱、口乾且飲不解渴、小便量少難出等中暑症狀。
延伸閱讀:
不愛喝水要怎麼補水?營養師教你喝「7大健康飲料」代替白開水
大暑易中暑、失眠、食慾不振
邱雅笙說明,中醫認為四季皆有其對應的臟腑,「夏養心」,夏天是心臟養生的季節,心浮氣躁容易導致夜晚失眠。「汗為心之液」,天熱汗水大量流失會耗散心氣與心陰,因此大暑前後也常見心悸胸悶、稍動即喘、睡眠障礙及心情煩躁。
邱雅笙指出,「暑熱發自陽明」,所謂陽明,指的是中醫所說的胃經與大腸經,與腸胃功能密切相關。夏季暑熱容易傷津耗氣,損傷陽明經絡的氣血,進而影響腸胃運作,導致食慾不振、腹脹不適,甚至引發腹瀉、腸胃炎等常見症狀。
延伸閱讀:
中暑如何刮痧自救?中醫1招「出痧手法」助快速退熱:別刮超過●●分鐘
大暑按摩3穴位緩解不適
針對大暑時節容易出現的中暑、失眠、煩躁、腸胃不適等問題,邱雅笙建議以下穴道保養,可用於日常調理:
【內關穴】
內關穴位於手腕內側腕橫紋上3指幅、兩條肌腱之間,重壓些微痠麻感。「內關心胸胃」,當出現中暑症狀,如心悸、口乾、噁心反胃、頭痛等,可以內關穴進行緩解。
【合谷穴】
合谷穴位於大指食指併攏後,肌肉隆起最高處,按壓時痠脹感明顯。合谷除了是強身健體大穴外,更是上半身循環的重要開關之一,按壓合谷穴可以把積在體內的熱邪排出,兼有醒腦開竅之效。
【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肚臍上4指幅,是調理脾胃的重要穴道。夏天食慾不佳、噁心脹氣,可輕輕握拳敲打中脘穴,可讓堵塞不通的胃氣運行,調理脾胃功能。

大暑養生吃酸味食物、豆粥去濕
大暑食療養生怎麼吃?邱雅笙建議,調養心神茶飲「生脈飲」及清熱利濕、健脾養胃粥品,皆有助緩解暑熱,民眾可參考食譜作法:
【生脈飲】
「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緩是渙散,酸味的食物有收斂的效果,大暑炎熱,汗水大量流失,心氣渙散,可以多吃酸味的食物收斂回來。
藥材:人參2錢、麥冬3錢、五味子1錢,使用500毫升熱水反覆沖泡。
功效:人參補氣,麥冬補陰,五味子味酸,具有止汗歛汗的效果,三者同用可修補因炎熱損傷的體表衛氣及人體流失的水分。
【二豆粥】
大暑時期濕熱並重,除應清熱利濕外,暑濕的影響易導致脾胃功能受阻,故同時必須兼養脾胃。
食材:白扁豆50公克、綠豆50公克、白米100公克,洗淨後同煮成粥,適量調味。
功效:白扁豆健脾利濕、綠豆清熱解毒除煩,兩者同時使用可有消暑去濕、調理脾胃的效果。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