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到來,過敏性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可以考慮接受中醫天灸療法「三伏貼」的治療。三伏貼是運用中醫「冬病夏治」理論,對於體質較虛寒者,在冬天常發作的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胃痛、腹瀉、關節疼痛等,利用夏日陽氣旺盛時進行治療,補充身體的能量與陽氣,在下半年的冬天可以抵禦外寒,減緩不適。
炎夏到來,過敏性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可以考慮接受中醫天灸療法「三伏貼」的治療。三伏貼是運用中醫「冬病夏治」理論,對於體質較虛寒者,在冬天常發作的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胃痛、腹瀉、關節疼痛等,利用夏日陽氣旺盛時進行治療,補充身體的能量與陽氣,在下半年的冬天可以抵禦外寒,減緩不適。
台灣夏季高溫動輒超過30度,各年齡族群皆須慎防熱傷害,若未及時妥善處理中暑症狀,嚴重時可能導致器官衰竭,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中醫師提醒,中暑可分為傳統型與勞動型兩大類,各有不同的高風險族群與症狀表現,並整理中暑的成因、症狀與緊急處理方法,讓民眾安心度過炎炎夏日。
BMI與腎臟病有關?研究顯示,身體質量指數越高,罹患末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也越高,可能與肥胖引起的高血壓與代謝異常有關。中醫師指出,改善體態時切勿過度節食,每日熱量攝取不宜低於1200大卡,並應在專業醫師與營養師指導下進行,才能兼顧體態管理、腎臟保護與整體健康。
小暑是夏季的第5個節氣,俗話說:「小暑過,一日熱三分」,描繪出此時氣溫逐日攀升的特點。另一句俗諺「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則形容這段時間濕熱難耐,如同身處蒸籠般的悶熱感受。中醫師提醒,民眾平時可透過茶飲食譜及穴位養生,在小暑時節幫助保養心臟、健脾胃。
畢業求職季來臨!隨著畢業季的到來,許多應屆畢業生即將告別校園,邁入職場。然而,從學生身份轉變為社會新鮮人並非輕鬆的事,面對未知的未來,以及對自我價值和職涯方向的疑問,不少畢業生陷入了焦慮與迷惘。《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由中醫師分享身心調理的方法,調理好身體才能迎向人生新篇章。
「曾經遇過一位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中醫師張若偉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夏至」即將來臨,是24節氣之中的第10個節氣,介於「芒種」和「小暑」之間;中醫師表示,夏至夏至天氣熱,人體出汗多,易失津液,養生關鍵在於健脾養心,可多吃帶苦味、酸味食物,除了苦瓜,冬瓜湯與烏梅汁,都是清熱消暑的好選擇。《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夏至的養生方法。
隨著夏至將至,接連的炎熱高溫常讓人沒食慾、心煩氣躁、頭昏腦脹、倦怠乏力,飲食上該如何調理才能讓身體消暑呢?中醫師指出,夏季高溫容易讓體內水分流失,若長時間處於高溫又大量流汗、水分攝取不足的情況,會增加心臟負擔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建議透過三伏貼、穴位按摩、消暑綠豆湯等方式,有效緩解暑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