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有用嗎?有副作用及禁忌嗎?中醫親揭「三伏天」養生原理、效果
三伏貼基於「冬病夏治」
恩主公醫院中醫部主任張晉賢指出,三伏貼是一種傳統中醫療法,基於中醫的「冬病夏治」原理,利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將辛溫藥材(如白芥子、細辛、延胡索)製成藥餅貼敷於特定穴位,可驅散體內寒邪、調節陰陽平衡,預防冬季易發疾病。
張晉賢表示,三伏貼有助於調節體質,適用於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咳嗽等冬季常見疾病;針對異位性皮膚炎、反覆感冒、虛寒性胃痛等其他體質相關疾病,則需經由中醫師專業評估後再行治療。
三伏貼通常會配合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來治療,時間依據農曆節氣與天干排列來計算,從夏至(6月21日)開始,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而立秋(8月7日)之後的第1個庚日為末伏,利用天氣最炎熱的時期來調理體質,發揮冬病夏治的療效。
以下為2025年三伏天時間:
- 初伏:7月20日
- 中伏:7月30日
- 末伏:8月9日
延伸閱讀:
感冒咳不停「喝可樂」能止咳?中醫教「正確止咳法」這些食物才有效
三伏貼改善過敏、氣喘、感冒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昆明中醫區副院長邱榮鵬指出,鼻過敏是兒科常見的慢性病,台灣環境濕熱且空氣污染嚴重,過敏性鼻炎發生率約5~20%,常見症狀有鼻塞、打噴嚏、流鼻水、揉眼睛⋯等,若小時候沒治療好,後續容易衍生過敏性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經常反覆性感冒等症狀。
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張絜閔表示,多項實證研究證實,三伏貼能改善過敏性鼻炎患者的生活品質,並有效改善氣喘、鼻過敏、過敏反應、感冒及睡眠狀況。研究亦指出,三伏貼能調節免疫功能,如 IgA、IgE、IgG、IL-4 及IFN-γ,降低嗜酸性白血球數量,並抑制IgE形成,從而降低身體對過敏原的過度反應。
根據2006年三伏貼療效研究顯示,三伏貼治療1週後及1年後,分別有45.7%及59.1%的患者覺得治療有效,超過40%過敏症狀有改善,其中以19歲以下與氣喘患者療效更佳。2022年《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指出,小兒氣喘多屬陽虛、氣虛、痰濕體質,建議1個療程為3年,可敷貼1~2個療程,並視病情與療效調整。
延伸閱讀:
三伏貼怎麼算?看診費用多少?怎麼貼治療最有效?中醫師親揭原理秒懂
三伏貼需中醫評估後使用
三伏貼是冬病夏治的好幫手,許多人好奇三伏貼真的有用嗎?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監事長歐乃慈表示,三伏貼適合體質虛寒、容易感冒、氣喘、鼻炎、容易手腳冰冷、冬病夏治者,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使用,使用時需注意敷貼方法、敷貼時間以及副作用。
三伏貼怎麼貼?歐乃慈說明,使用時應注意貼敷時間,一般為30分鐘~2小時,並避免受寒或接觸冷水。此外,一般建議3歲以上身體狀況穩定者可考慮使用,兒童劑量與貼藥時間需縮短,並由中醫師評估是否適合。
三伏貼有副作用嗎?歐乃慈解釋,有些人可能會感到輕微的刺痛或發熱,這通常是藥效發揮的正常反應,然而,若感到強烈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三伏貼並非每個人都適合使用,尤其孕婦、嬰幼兒、過敏體質者以及皮膚有損傷的人應避免使用,建議使用前仍需諮詢中醫師。
總結來說,三伏貼是一種安全有效的中醫治療法,主要用於調理體質、預防冬季疾病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等。但使用前應充分了解自身體質,特別是對過敏體質、皮膚損傷者,應由中醫師評估後謹慎使用,以確保療效與安全。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