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該繳回駕照?民團憂恐成「無照上路」!醫建議「分級限照」1招解套

老了該繳回駕照?民團憂恐成「無照上路」!醫建議「分級限照」1招解套

2025/7/17(2025/7/17 15:37更新)
新北市三峽於5月19日發生重大車禍,造成3死12傷的悲劇,而因肇事者是高齡78歲的老翁,也再度喚起社會對高齡駕駛議題的關注。對此,民團認為台灣高齡交通不能靠敬老卡撐全場,城鄉差距未解,繳照後恐被迫成無照上路;醫師建議配合醫療資源進行駕駛功能評估,對高風險者分級限照。

高齡駕照繳回恐變無照上路

「80歲長輩騎機車幫90歲行動不便鄰居買菜,是台灣日常寫照。」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15日在高齡駕駛研討會說,65歲早已不等於必然退休年齡,許多人仍可擔任顧問或從事兼職工作,對銀髮族而言,交通不只是移動工具,更是社交連結的基礎建設。

張淑卿說,沒有完善、便利的交通系統支持,當鄉村地區的高齡者被迫繳回駕照,卻沒有其他替代交通配套模式,長輩恐怕只能鋌而走險,勉強繼續騎車、開車,這樣的無照駕駛行為,並非出於不守法,而是別無選擇。

張淑卿說,台灣僅7年就邁入超高齡社會,速度之快令人震驚,其中10%高齡者獨居、老老照顧51.7萬人。儘管敬老卡提高大眾交通可負擔性,但台灣交通系統存在明顯城鄉差距,儘管交通部積極改善,但鄉村地區仍面臨班次稀疏、候車困難問題,公共運輸使用率僅14.9%。

延伸閱讀:
上了年紀該有的必備品!不想成固執貪婪的老人,要先擁有「1寶物」

駕駛資格應以實際狀況判斷

張淑卿說,交通對高齡者自主生活支持很重要,若一刀切地剝奪他們的交通工具,反而可能導致懸崖式的自我放棄。駕駛資格應以個人實際身心狀況判斷,而非單純以年齡劃分,確保行車安全的同時,保障高齡者自由移動的權利,建議國家增設高齡交通議題專款專用。

張淑卿認為,高齡交通議題應打破交通、社福、衛生等部門間的隔閡,建立統一協調平台,從高齡者實際需求出發,提供客製化、彈性的交通服務方案,如開發智慧交通工具、打造銀髮計程車共乘等模式,採用通用設計,兼顧身心障礙者及高齡者多元需求。

延伸閱讀:
到100歲就是長壽?做到「5件事」才是健康老化:吃對老得比較慢

建議高風險者進行分級限照

萬芳醫院高齡醫學科主任吳芝穎說,長輩確實應該有行動自主權,健康老化仰賴多活動、多社交,剝奪駕駛權可能造成行動不自如。但不能忽視的是,高齡駕駛肇事比例確實逐年增加,高齡駕駛需具備注意力、執行力、外在空間感知,以及遇到事故反應速度。

除了感官、手腳協調關鍵,吳芝穎說,高齡者用藥也藏風險,如同時服用多種中樞抑制劑,如安眠藥加上抗焦慮藥,尤其危險,造成嗜睡的第一代抗組織胺、出現意識混亂的抗膽鹼類藥物、有視覺障礙風險的降血糖藥或易姿勢性低血壓的降血壓藥,都是常見對駕駛造成風險的藥物。

高齡駕駛退場是可以有準備、有尊嚴的決定,吳芝穎說,建議提早與長輩討論駕駛終止規劃,如推廣Drivers 65 Plus自評表等工具,引導自我意識與家庭對話,配合醫療資源進行駕駛功能評估,進一步對高風險者進行分級限照,如白天限定、僅短距離行駛等,建立替代交通選項。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站在世界快速變遷的最前端,中央社始終堅守崗位,是中華民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報導最權威的新聞通訊社。中央社專業新聞團隊每天以中、英、日文即時對外發出上千則新聞、照片、圖表、影音與資訊,是台灣唯一多語文新聞媒體,服務對象從媒體客戶擴大為閱聽大眾;從台灣民眾延伸至全球僑胞與讀者,充分扮演「台灣之眼,世界之窗」。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