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齡社會

活得長且活得好!致力於改善國人生命最後八年的慢性病挑戰! 響應世界腎臟日早篩早治目標 臺灣AZ共建腎病防治新標竿

活得長且活得好!致力於改善國人生命最後八年的慢性病挑戰! 響應世界腎臟日早篩早治目標 臺灣AZ共建腎病防治新標竿#超高齡社會

臺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國人平均壽命達80歲,但不健康餘命卻有8年之高,如何幫助多數人在生命最後階段應對因慢性病帶來的潛在挑戰,這需要公私協力共同努力,才能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解方。告別慢性病困擾!政府近年推動「888計畫」,強調慢性病預防以降低不健康餘命比例,除了大眾熟知的三高,更要留心與其密切相關的慢性腎臟病,強化三高護腎健康識能並落實早篩早治,將有助於延緩病程進展,提升臺灣整體健康壽命。 響應2025年世界腎臟日「及早檢測,守護腎臟健康」主題,臺灣阿斯特捷利康(以下簡稱臺灣AZ)積極投入腎臟病防治,透過數位工具精準風險分級、幫助改善醫療給付,並推動完善的疾病管理模式,攜手政府與醫療機構減緩腎病衝擊。臺灣AZ總裁簡劭庭表示,臺灣AZ將持續支持政府健康台灣行動,致力於提供創新治療方案,與各界共創更長、更健康的未來。 及早揪出腎病變可延緩腎臟功能惡化 臺灣AZ積極投入 助政府醫界減緩腎病衝擊 臺灣已於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國人平均餘命約80.23歲,不健康餘命卻佔比高達10%,相當於多數人的生命最後八年得面臨慢性病纏身、臥床、失能的挑戰,「不健康餘命」儼然已成為超高齡社會的最大威脅!根據最新的2023腎病年報,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已高達12%,而糖尿病衍生腎病變的比例逐年上升,從2021年的39.5%增加到2023年的43.5%;亦有統計顯示洗腎病人在透析後有近2成發生心衰竭併發症,顯示慢性腎臟病以及其共病所帶來的嚴峻影響,已成為台灣繼三高之後的重大公共衛生挑戰。 3月13日是今年的世界腎臟日,國際腎臟基金會聯盟組織已公布主題為「及早檢測,守護腎臟健康(Detect early, protect kidney health)」,強調全球對於早篩早治的重視,更有許多研究顯示,高風險族群如果能於早期揪出腎病變並進行適當治療,有機會延緩腎臟功能惡化,重獲腎力人生! 響應全球趨勢,臺灣AZ作爲在臺的國際藥廠標竿,向來推動創新的解決方案,包含透過數位策略工具達到精準的風險分級,幫助醫病用更聰明的方式管理慢性病,讓高風險族群及早篩檢。臺灣AZ與雲端照護平台攜手推動數位照護模式,此平台整合由臺灣基層糖尿病協會授權的「第2型糖尿病風險評估表」,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平台將依照病患狀態自動歸類分群、並同步發送衛教資訊,幫助達到更順暢的醫病溝通以及更精準的照護。在六個月內便有4,200名糖尿病患完成風險評估,其中高達九成有腎病變風險。  迎戰不健康餘命挑戰,AZ 響應政府 2030 慢病防治新目標 「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訂下將國人平均壽命提升至82歲,並將不健康餘命占比從10%降至8%的目標,並搭配「888計畫」啟航,聚焦三高防治,可見慢性病預防已是當前社會的首要之務,日前,「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更訂下2030年三高相關慢性病標準化死亡率降低1/3的目標,賴清德總統呼籲期盼公私部門協力合作,降低慢性病及其造成的失能風險。呼應健康臺灣政策,臺灣AZ也不遺餘力響應支持,並參與由美國商會臺灣(AmCham Taiwan)和美國在台協會(AIT)共同舉辦的2025健康臺灣樂齡論壇(2025 Healthy Aging Forum)。論壇邀集來自產官學各界專家代表交流見解,探討公私協力能如何深化全方位醫療藍圖,以因應超高齡社會帶來的挑戰與機會,並落實精準醫療,達成三高護腎「888計畫」的政策願景,進而支持實現健康臺灣的共同目標,本次論壇再次驗證了公私協力在推動全民健康的關鍵作用。 臺灣AZ總裁簡劭庭表示:「臺灣AZ已在臺深耕超過75年,始終秉持以病人為優先的理念,致力於提供病人更好的治療選擇,未來將持續透過具體行動促進更多合作,共建腎病防治新標竿,不僅落實藥廠的企業責任,更期望能與政府攜手,確保臺灣民眾能享有更長且更健康的壽命,邁向充滿活力且堅韌的未來。」 圖/及早揪出腎病變可延緩腎臟功能惡化,臺灣AZ積極投入助政府醫界減緩腎病衝擊

長照新政策的未來展望 奠基未來十年的長照白皮書

長照新政策的未來展望 奠基未來十年的長照白皮書#超高齡社會

根據國發會預測,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老年人口比例超過20%;與此同時,台灣目前的失智症人口也已達到約35萬人,在可預見的未來,台灣的長照政策將面臨嚴峻的考驗。經典雜誌全新推出《長照新政策的未來展望—落實健康台灣大策略》一書,彙集台灣醫、學界的一時之選,替台灣未來的長照揭開新頁。 今天(2/20)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辦的新書發表會眾星雲集,除了在醫、學界知名的三位主編跟十多位作者齊聚一堂,更有多位前、後任衛服部長蒞臨。衛生福利部邱泰源部長表示,從來沒看過那麼多部長聚集在一起,很感謝慈濟出版這本書,還有陳時中部長過去為長照奠定的基礎。他指出,長照3.0最重要的是健康促進、健康老化、智慧醫療這三個方向,醫療、科技與長照的結合,是2.0邁入3.0很重要的關鍵,如何把服務真正落實到符合需求,這本書會是很重要的方向,他也很期待同仁來共同研讀,學習各方經驗,把長照3.0做得更好。 行政院陳時中政務委員則笑談自己跟長照的不解之緣,接任衛服部長隔年就遇到高齡化社會、接任政委時則面臨超高齡化社會 他表示長照2.0的ABC計畫雖然已經很好,但面對高齡化的時間壓力,只能大膽的打破體系,重新建立系統,讓人力、資源可以快速到位。現在,醫療跟照顧越來越像,如何連結得更好,這就是3.0的工作,健康是權利,保健是責任,希望在未來的長照政策中,每個人在社區裡面都能安心變老。 經典雜誌王志宏總編輯指出,這本書是他從業來最特別的一本書,應證了《無量義經》從一生無量的道理,從1位作者,變成37位作者。長照一直是慈濟很重視的項目,身為一位出版人,更希望台灣能更好,這本長照書,有點像是未來長照的白皮書,從1.0發展到3.0的當下,這本書將提供重要的範本,誠如證嚴上人所說,台灣無以為寶,以愛以善為寶,就如同長照政策的核心理念,這就是具體的實踐,期待透過這本書,未來台灣也能成為世界的典範。 除了眾多貴賓致詞表達對本書的期許,現場也請到13位作者分享他們的長照觀點。前衛服部部長,也是本書的主編之一邱文達教授以WHO自2015年開始的長照倡議進行說明,並揭露各國長照的全民覆蓋計畫,表示台灣近似稅收長照制,然而稅賦率卻遠低於各國,聘雇外籍看護的比例則高出許多,雖然台灣健保是全球典範,但長照可能還有段路要努力,期待長照3.0的施行,可以讓台灣的長照進入新的里程碑。 慈濟長照推展中心莊淑婷副召集人分享慈濟基金會創辦的第一例個案,就是濟助孤寡貧病的老婦人,每月補助白米和現金,還請人為她燒飯、照料起居,直至她終老。長照的精神,其實就跟慈濟的慈善精神不謀而合,她也提到一個有趣的巧合,長照專線是1966,而慈濟創立那一年,正是1966年。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則分享慈濟長照的另一個特色,就是結合環保站,全台有七千多處環保站,每天都有許多老人家做志工,因此環保站也有醫養合一的價值。 現任美國AHMC醫療集團副總裁,2017年曾任美國衛生福利部副助理部長的林元清醫師表示,很榮幸在慈濟邀約下,能與友人邱文達教授、王懿範博士共同企劃此書,希望這本書能對台灣的長照有深遠的影響。這本書邀請到三十多位醫療、長照、政策與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從不同面向探討長期照護的現況、挑戰與未來發展方向,耗時兩年才編輯完成。他也提醒,面對川普上任後世界改變劇烈的當下,透過這本書也能掌握國際趨勢,並從各領域的專家學者了解長照政策的解方。 2025年是台灣長照政策很重要的里程碑,不只是台灣長照服務法通過十年的里程碑,長照3.0也即將在新政府的支持下推動,林元清希望這本書能為台灣的長照政策與實務工作提供重要的思考框架與建議。這是一本認識台灣長照過去、現在與未來不可或缺的指引書,歡迎有興趣的讀者把握機會入手,目前已在「喜閱網路書店」搶先以優惠價販售,二月底將於各大通路上架販售,歡迎把握機會入手,一窺台灣長照3.0的未來方向。

老了以後沒人照顧,如何安排後半生?法律專家教你「先規劃這件事」

老了以後沒人照顧,如何安排後半生?法律專家教你「先規劃這件事」#超高齡社會

老了以後沒人照顧,該怎麼安排自己的後半呢?益群法律事務所合夥人謝青樺、上市公司法遵李秋藝、科技顧問公司合夥人林翰飛於《不擔憂的後半生》一書中,分享規劃財務的方法,包括如何正確投資、如何創造現金流以支應老後生活所需、如何妥善安排財產繼承⋯⋯等,幫助讀者聰明規畫自己的後半生。以下為原書摘文:

毛巾擰不乾、罐頭打不開?醫警告肌少症「5大徵兆」不只是肌肉減少

毛巾擰不乾、罐頭打不開?醫警告肌少症「5大徵兆」不只是肌肉減少#超高齡社會

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後,高齡者的相關疾病及症狀也愈來愈受到重視,其中「肌少症」就是其中一項。肌少症不是只有肌肉減少,還包含肌肉力氣減退和活動表現變差,不僅影響行動能力,更可能引發跌倒、骨折,甚至提高死亡風險。建議多留意肌少症徵兆,才能及早預防或治療。

1人照顧4位老人!照護者揭「長照地獄」真實心聲:喪禮上哭不出來

1人照顧4位老人!照護者揭「長照地獄」真實心聲:喪禮上哭不出來#超高齡社會

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隨之而來的長照問題也浮出水面。照護者小梶沙羅為了長照而辭職返鄉,照顧4個年齡總共360歲的老人,他也於《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一書中,以輕快的筆調描寫沉重的人生,藉以整理抒發自己的感受,並思索超老齡社會的種種威脅:政府各項政策、社會保障如何調整?照護者與被照護者怎樣保持最適當的距離?以下為原書摘文:

新政府上任一年 健康投資政策體檢 各界代表同台發表健康政策建言

新政府上任一年 健康投資政策體檢 各界代表同台發表健康政策建言#超高齡社會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台灣健康聯盟籌備會今(12/27)舉辦「健康投資政策建言」記者會,公布2024網路上「健康投資」相關的十大關鍵字,並檢視新政府上任一年來推動健康政策的成績;同時號召產、學、研、醫、護及病友團體等各界代表齊聚,共同發聲期許政府應帶頭推動健康投資政策,真正落實台灣醫療與國際接軌。 公布健康投資十大關鍵字  分析民眾關注的重點健康及醫療議題 台灣健康聯盟籌備會透過網路搜尋分析一年來健康投資的「十大關鍵字」,藉此揭示台灣社會對健康政策當前關注方向。這十大關鍵字包括「健保永續」、「藥物給付」、「癌症治療」、「精準醫療」、「新藥預算」、「預防醫學」、「醫護工作環境」、「國際接軌」、「點值保障」及「心理健康」。 這些關鍵字不僅反映出台灣健康政策的現況與挑戰,也為政府、醫療機構與產業界對於未來策略布局的提供重要參考。特別在「新藥預算」與「醫護工作環境」等議題上,持續為台灣的健康投入資源更是至關重要。 台灣健康聯盟檢視健康投資政策  期許政府持續打造健康台灣 賴政府上任將近一年,為呼應社會對健康議題的重視,在總統府下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並在8月、11月召開兩次委員會議,委員會亦發布醫療及健康相關政策。台灣健康聯盟籌備會針對目前推動的相關政策,與2023年《台灣健康投資報告》的建議內容進行比對,健康台灣推動聯盟吳玉琴召集人指出「健康台灣」政策目標已採納部分建議,像是將「提升平均餘命」、「降低癌症死亡率及兒童死亡率」等健康指標已列為改善指標;然而,在「提升醫療保健支出GDP占比至8~11%」一項,暫未見於2024年健康政策中具體落實。此外,在新藥可近性、給付與國際接軌等目標上,與病友及產業所期待的政策方向仍有差距。 台灣健康聯盟以「健康台灣」為基礎,集結各界意見,協助台灣邁向2050 年全世界追求健康平等的目標。台灣健康聯盟籌備會吳玉琴召集人強調,健保永續與健康投資規劃不僅關係到國民福祉,更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希望政府能進一步優化政策,回應各界對健康議題的高度關注。 匯集各界代表同台 為台灣健康政策發出建言 記者會中更邀請醫藥相關代表,針對台灣健康政策發表多項建言,呼籲政府持續健康投資,改善國民健康指標、優化醫療環境,並加速新藥給付效率,以打造更具韌性的健康體系。 臺大公衛陳秀熙教授表示,台灣在2025至2050年間會面臨各種不同世代多元健康照護負擔, 例如年輕人跨世代健康照顧負擔、老化疾病加速醫療負擔、罕見疾病照護、長照照護、心理衛生問題等,都需要社會整體資源投入。陳秀熙教授建議,解決健康照護議題, 必須有(1)前贍系統規劃、(2)精準智慧科技、(3)資源可近平等、(4)共融世代包容、(5)健康平等人權、(6)國際永續經營。讓台灣全民以「健康台灣」為基礎,邁向2050 年全世界追求健康平等的目標。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洪子仁理事長提供書面資料指出,政府應建立合理的醫事人員薪資制度,確保薪資與工作強度、專業技能及責任風險相匹配;其次,優化醫事人員執業環境至關重要,政府也應加強醫院管理政策。而政府更要重視投資醫事教育與人才培育,並需要和醫療機構、社會大眾需共同建立對醫療支出的正確認知,將醫療投資視為國家發展的基石。 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林綉珠副理事長則關注醫護人員的工時環境與待遇問題。優化醫護勞動權益強化醫療體系韌性,才能迎向超高齡社會的醫療需求及全球人力短缺的事實,提升護理人員的薪資待遇、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強化護理環境韌性,不僅是保障護理人員權益的重要措施,更是為整體醫療體系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石。 病友界及產業界則強調,新藥給付的速度與給付範圍嚴重影響病患就醫權益。目前台灣新藥給付生效平均需等待超過700日,僅55%符合國際標準。年輕病友協會劉桓睿副理事長呼籲,政府應加速新藥給付流程,縮短等待時間,並逐年編列充足的新藥預算,確保給付範圍接軌國際治療指引,發揮新藥最佳治療效果。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協會孫啟德常務理事則指出,受限於健保預算有限,新藥給付速度與給付範圍受到影響造成與國際治療指引的顯著差距。另外,健康投資不足影響整體國力,建議應從總統府和行政院層級統籌國家資源,成立直屬於行政院的跨部會健康投資小組。 台灣健康聯盟彙整各界意見,五大健康投資政策建言包含: 一、政府持續增加健康投資,改善國民健康指標;拓展多元財源及推動改革,確保健保永續經營; 二、醫療支出是投資,呼籲政府持續優化醫事人員薪資及執業環境; 三、全球護理人力短缺,應優化醫護勞動權益,強化醫療體系韌性; 四、增加新藥預算,加速新藥給付時間及生效率,確保病友就醫權益; 五、確保新藥給付範圍接軌國際治療指引,新藥治療效果最佳化。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簡文仁委員也受邀到現場,簡文仁委員表示,健康投資是全民目標,也需要建立平台,才能有效率彙整各界意見,共同為健康台灣的目標努力。台灣健康聯盟籌備會吳玉琴召集人強調聯盟將成為與政府溝通的平台,亦呼籲政府採納今日各界代表建言,透過跨部門合作與資源投入,推動更多具體行動,以實現健康台灣的願景,讓全民共享更完善的健康保障與醫療資源。 台灣健康聯盟簡介 台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醫療支出將大幅增加,健康投資報告亦顯示,台灣因健康投資不足導致多項健康指標落後日韓,應盡速研擬增加健康投資相關政策。台灣健康聯盟協助政府推動並執行「健康憲章」,整合各界針對健康促進各項訴求。 台灣健康聯盟期待政府盡速打造健康台灣之目標,並彙整各界意見後集結為健康投資政策建言, 並確保「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納入醫、護、藥、產、學及病友各界訴求,定期進行必要之調整及修正。並籌組「健保永續」、「食品安全」、「健康科技」、「社區健康」四大委員會,跨越四大重要領域,一同為健康台灣目標努力。 圖/健康台灣聯盟召集人吳玉琴邀請各界代表提供政策建言,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左起)、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常務理事孫啟德、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委員簡文仁、台灣健康聯盟籌備處召集人吳玉琴、臺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全聯會副理事長林綉珠 圖/2024十大健康投資關鍵字 圖/健康投資政策對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