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即將到來,此時氣溫與濕度高,使濕邪、熱邪交互作用,可能導致消化不良、肌肉痠痛、水腫,天氣忽冷忽熱,容易進一步誘發皮膚敏反應、呼吸道疾病等。中醫師建議,不防自製藥膳湯與茶飲,及按壓位於下肢的「豐隆穴」、「三陰交穴」、「太衝穴」,幫助去除濕氣,增進健康。
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即將到來,此時氣溫與濕度高,使濕邪、熱邪交互作用,可能導致消化不良、肌肉痠痛、水腫,天氣忽冷忽熱,容易進一步誘發皮膚敏反應、呼吸道疾病等。中醫師建議,不防自製藥膳湯與茶飲,及按壓位於下肢的「豐隆穴」、「三陰交穴」、「太衝穴」,幫助去除濕氣,增進健康。
近日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造成台股指數暴跌2,065點,股市重挫整片綠油油,讓無數投資人心碎不已。面對股市災情這種高壓情境,人們可能因財富損失而情緒低落、心慌、焦慮甚至失眠,中醫師指出,情緒與肝氣有關,建議可以透過穴位按摩3部位幫助舒壓,有效解鬱悶喘過氣。
清明,是24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時間大約落在每年的4月4~6日之間。此時,春意盎然,萬物復甦,正是踏青賞春的好時節。然而,清明時節氣候多變,乍暖還寒,人體容易受到外邪侵襲,因此養生保健尤為重要。中醫師推薦,2款適合清明時節食用的養生食譜,以達到健脾、去濕、養肝功效。
農曆「春分」節氣,是24節氣中的第4個節氣,也被看作是人體陰陽平衡最重要的時機。馬光中醫診所醫師羅凱陽表示,在春分時節前後,保健重點即是「養陽氣、順肝氣」,而且適合吃一點有甜味食物來舒緩容易起伏的情緒。建議民眾可透過2款茶飲食譜和穴位按摩方式,有助滋養身體、緩解情緒。
女性私密處常會分泌白帶,這是陰道常見的分泌物,一般白帶是白色帶點半透明的顏色,但如果白帶顏色有異,如出現白帶、黃帶、褐帶等,就要小心可能是婦女常見的婦科疾病。中醫師指出,常見的白帶症狀分成5種類型,反映月經週期是否正常及身體健康狀況,並可透過穴位按摩、養生茶飲來調理。
24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驚蟄」,通常落在每年3月5或6日,名字來源於「驚」字,意思是萬物驚動,冬眠的動物和昆蟲在這個時候開始復甦,準備出來活動。春回大地,氣候逐漸回暖,冷暖空氣交替,也是各種細菌病毒的活躍時節,因此一不留意就容易感冒、打噴嚏。中醫師提醒,可用1茶飲配合驚蟄養生,不怕流感、春睏找上門。
現代人工作壓力山大,不論是每天看盤心情隨漲跌高低起伏的資深股民,還是在AI科技產業日夜加班輪班的工程師們,每每受到腸胃不適所苦。因為趕著上班忘記吃早餐,一到公司上腹開始隱隱悶痛或是灼熱感;常常加班要到8、9點才能吃晚餐,晚上12點睡覺時一躺下便覺得胸悶、灼熱感而不好入睡。中醫師提醒,小心誘發消化性潰瘍。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時間通常落在每年的2月18日至20日之間,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30°,標誌著春天的深入發展,象徵著氣溫逐漸回升,降雨量增加,空氣濕潤,萬物復甦。中醫師提醒,雨水時節濕氣容易侵擾身體,導致感冒、過敏,建議從生活中5大方面來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