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許多人喜歡將登山作為休閒運動,揮灑汗水、登頂遠眺,群山環繞的壯闊美景總能洗滌身心。然而爬完山後回家休息,隔天清晨腳跟卻傳來陣陣刺痛,小心惱人的足底筋膜炎找上門!中醫師提醒,為了避免或減輕登山後足底筋膜炎或足跟痛的困擾,登山前後可以按摩湧泉穴、太谿穴、昆侖穴等3大穴位來改善。
夏天許多人喜歡將登山作為休閒運動,揮灑汗水、登頂遠眺,群山環繞的壯闊美景總能洗滌身心。然而爬完山後回家休息,隔天清晨腳跟卻傳來陣陣刺痛,小心惱人的足底筋膜炎找上門!中醫師提醒,為了避免或減輕登山後足底筋膜炎或足跟痛的困擾,登山前後可以按摩湧泉穴、太谿穴、昆侖穴等3大穴位來改善。
2025年的芒種日期落在6月5日,芒種屬於夏季節氣,穀物在此時節抽穗長芒,故稱其名。台灣有句俗諺:「四月芒種雨,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芒種日若降雨,就會持續下到農曆5月,即俗稱梅雨。而芒種也代表著各種夏日蔬菜、水果正式上市的時候,例如西瓜、荔枝、芒果、鳳梨等都是當令水果。
隨著年齡增長,有些人會開始感覺腰痠背痛、身高變矮,或是一不小心跌倒就骨折,這些都可能是骨質疏鬆症的警訊,除了日常訓練肌力,也可利用飲食調養、穴位按摩來預防骨鬆。中醫認為「腎主骨」,認為骨質疏鬆多因腎虛所致,治療上常用中藥如杜仲、續斷、骨碎補、淫羊藿、山茱萸等,有助強筋健骨、延緩骨質流失。
春暖乍寒,氣候變化劇烈,正是過敏症狀好發的季節。不少人每天起床便面臨因鼻塞而喘不過氣、睡不好等困擾,容易影響一整天的精神與生活品質,對過敏兒或幼童來說尤其難受。該如何緩解鼻塞?不妨參考網友們建議的6大妙方,如蒸氣療法、穴位按摩、洗鼻器等,不僅溫和且有效。
媽媽用無數個日夜的操勞,撐起家庭的幸福,卻常常默默忍受肩頸的僵硬、腰痠背痛和大、小腿的脹痛,仍習慣將疲憊藏在笑容背後。今年母親節到來,不妨幫媽媽按摩,緩解她的日常辛勞!中醫師建議,可透過穴位按摩和養生茶飲,慰勞辛勞的母親,讓媽媽的身心得到舒緩與滋養。
炎熱的夏季常會讓人心浮氣躁,什麼事情都不想做,尤其台灣處於亞熱帶氣候,讓體感溫度變得更高,稍微動一下就汗流浹背。大家知道嗎?心情差可能跟夏天這個季節有關!中醫師提醒,很多人一到夏天就渾身不舒服,頭暈頭痛、失眠、口乾舌燥、心浮氣躁、易疲倦,夏至時節正是養心好時機,可透過飲食調養及穴位按摩來緩解症狀。
時序進入「立夏」,代表著即將告別春天,正式預告夏天來了。溫度開始明顯升高,由於天氣逐漸轉熱,暑易傷氣,飲食宜清淡。崇學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鄭秉濠提醒,此時節更重視精神的調養,以養心安神為主,為安度酷暑做準備,建議透過食補養生、穴位按摩及運動,幫助身體適應季節變化。
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即將到來,此時氣溫與濕度高,使濕邪、熱邪交互作用,可能導致消化不良、肌肉痠痛、水腫,天氣忽冷忽熱,容易進一步誘發皮膚敏反應、呼吸道疾病等。中醫師建議,不防自製藥膳湯與茶飲,及按壓位於下肢的「豐隆穴」、「三陰交穴」、「太衝穴」,幫助去除濕氣,增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