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24節氣之中的第10個節氣,國曆6月21日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時節過後,開始進入中醫所謂的「三伏天」,指的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日子,中醫認為此時陽氣極盛,為最適合調理身體的好時機,中醫師教民眾夏至養生4要點,並推薦1茶飲生津止渴助消化。
夏至是24節氣之中的第10個節氣,國曆6月21日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時節過後,開始進入中醫所謂的「三伏天」,指的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日子,中醫認為此時陽氣極盛,為最適合調理身體的好時機,中醫師教民眾夏至養生4要點,並推薦1茶飲生津止渴助消化。
每到季節變換之際,正是感冒好發的季節,就算沒有感冒,也常常有許多人會感覺到喉嚨癢癢的,忍不住想咳嗽。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盧鵬年建議民眾,可透過穴位來調養身體,中醫十總穴之中的列缺穴有「止咳穴」之稱,除了可解決咳嗽不止的困擾,對於緩解肩頸痠硬、牙痛、頭痛都有效果。
天氣越來越熱,夏天已快要來臨,夏季起於農曆立夏,止於立秋,而2024年立夏的日子是5月5日。立夏,可說是夏天正式來臨,多數地區的氣溫平均為20度以上,氣溫度明顯升高,雷雨增多,雨量充沛且畫長夜短,萬物繁榮生長的季節。在這個季節下,長畫氣溫高,容易傷津耗氣,中醫調養體質時,著重於追求內外平衡,陰陽協調。
你有觀察過自己的坐姿嗎?現代人使用電腦或手機,身體容易前傾靠近螢幕,長時間維持不良的姿勢,會出現圓肩、駝背、烏龜頸等「上交叉症候群」症狀,這是一種顯老的體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推薦,可以按摩6大穴位、伸展肩頸肌肉的動作進行改善。
花蓮4月23日在不到12小時內發生上百次地震,其中包含兩次芮氏規模6以上的全台有感地震,讓許多民眾夜晚輾轉難眠,尤其是4月3日才發生過花蓮大地震,更加重許多人心中對餘震不斷的恐懼。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陳中奎提出,民眾可按摩3大穴位,來幫助自己安心寧神。
春天是感冒、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好發季節,但不少民眾病癒後咳嗽卻好不了,往往一咳就是幾個星期,或是咳到晚上無法入睡,只得漸漸習慣與咳嗽共存。中醫師指出,若是久咳不癒的慢性咳嗽患者,可對應咳嗽常見相關的4大病症,透過穴位按摩並搭配運動、中藥調理。
「上班頭痛欲裂,但還沒下班不能買止痛藥」、「月經突然來訪,痛到無法起床」、「半夜心煩意亂無法入睡」、「老是想吃東西,暴飲暴食」⋯若遇到這些困擾,按摩耳穴就有效!彰化馬光中醫診所醫師許瑋軒指出,耳朵有如縮小版人體,可對應各部位器官健康,並教民眾4招按摩耳穴,緩解生活中常見不適症狀。
農曆3月「媽祖遶境」無非是全台灣最熱鬧的盛事,許多民眾跟著媽祖走遍全台各縣市,但隨著天氣越來越炎熱,走動時間長又常曝曬在太陽下,此時最怕中暑發生!彰化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劉宗昇建議,可透過喝2茶飲、按摩4穴位來預防中暑,更提供「中暑檢測表」提醒民眾自我觀察是否出現相關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