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取暖吃火鍋、開電暖器小心!盤點居家「4大危險場域+急救步驟」

天冷取暖吃火鍋、開電暖器小心!盤點居家「4大危險場域+急救步驟」

2025/11/7(2025/11/7 15:16更新)
隨著天氣轉涼,家中使用電暖器、泡熱水澡或圍爐吃火鍋的機會增加,但這些熱源其實暗藏兒童燙傷風險。國民健康署提醒,家長與照顧者應定期檢查居家環境,將熱水壺、湯鍋、電暖器等物品放置在孩童不易碰觸的位置,並避免讓幼兒在廚房或餐桌旁玩耍。若不慎發生燙傷,應立即依「沖、脫、泡、蓋、送」五步驟進行正確處置,並儘速就醫,才能減少傷害與後續感染風險。

國民健康署提醒,家長應從日常生活空間著手,包括廚房、餐桌、浴室、客廳與臥室等,全面檢視4大危險區域,讓兒童遠離燒燙傷危機。

延伸閱讀:
天冷喝熱咖啡、熱茶害手腳冰冷!專家推「最暖1飲品」增加飽足感

4大居家危險空間檢核

1. 廚房:劃清界線,遠離熱源防燙傷
家長應明確區分廚房與幼童的活動範圍,並提醒孩子不可在廚房內奔跑或嬉戲。烹飪時切勿懷抱或背著幼童,並保持地面乾燥防滑。同時養成將鍋具手柄朝內擺放的習慣,避免被誤碰或拉扯導致燙傷、刀傷。

2. 餐桌:移除風險,熱食遠離
確保餐桌平穩牢固,避免使用桌巾或桌布,以防幼童拉扯造成翻覆。熱湯、熱飲應放置在桌面中央或孩童不易觸及的位置,減少燙傷風險。

3. 客廳與臥室:高溫電器,隨用隨收
選購具商品檢驗標識的安全家電,使用完吹風機、電棒捲、熨斗等高溫電器後,務必立即拔除插頭並放置於高處或安全櫃中,避免餘溫造成燙傷。

4. 浴室:水溫把關,全程守護
洗澡時應遵守「先放冷水、再加熱水」原則,建議水溫不超過攝氏40度,家長須先試水溫並全程陪同,切勿讓幼童單獨留在浴室中。

延伸閱讀:
電費漲價!冷氣、冰箱⋯大小9樣家電「馬上這樣做」電費秒降

燙傷應變5原則「沖脫泡蓋送」

即使家長再小心,意外仍可能發生。若兒童不慎燙傷,請家長保持冷靜,立即依循以下5步驟處理,以降低傷害程度:

  • 沖:立即以冷水持續沖洗傷口15~30分鐘,減輕疼痛與腫脹。
  • 脫:在水中小心脫去或剪開傷處附近衣物,若衣物黏著皮膚,切勿強行撕扯。
  • 泡:持續以冷水浸泡約30分鐘,幫助降溫。
  • 蓋:用乾淨紗布、布單或衣物覆蓋傷口,防止污染與感染。
  • 送:盡快就醫,讓專業醫師評估治療。

國民健康署署長沈靜芬表示,預防兒童燒燙傷是父母最重要的責任。家長可參閱《兒童衛教手冊》中的事故傷害檢核表,定期檢視居家安全。透過落實防護與細心照顧,讓孩子在溫暖環境中也能平安健康地成長。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