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買菜「學會這3招」更省錢!日本理財專家:先買菜再買肉最便宜
超市購物3大省錢原則
1. 上午去超市採購
許多人認為晚上商家開始出清促銷,是購物的好時機,但其實從節約角度來看,建議選擇上午前往。上午時段能買到部分促銷商品的完整庫存,並且可挑選品質更佳的新鮮食材。此外,上午精神較好不疲累,肚子也不容易餓,能做出更理性判斷,不易衝動購買。
延伸閱讀:
洗頭怎麼洗才乾淨?多久洗一次頭?醫教「正確洗頭法」每週●●次
2. 事先規劃動線 按順序購物
建議在逛超市前先決定購物路線,避免漫無目的地亂逛導致不必要支出。過去常見的購物方式是「先決定主菜再挑配菜」,但建議改為「先看蔬菜、再挑肉類」。一般家庭常見主菜多為雞肉、豬肉或絞肉類,因此可先看哪種蔬菜便宜,再配合購買適合的主菜。
3. 一次購足3天份量
與其天天買菜,建議一次購買約三天的食材,購買次數少,能減少額外開支。雖然一週購足較為經濟,但難度也較高,需考量保存與備菜時間,三天分量較容易掌握,也能兼顧節約與實用性。
延伸閱讀:
「懶人打掃」4步驟讓你成為家事達人!浴室馬桶、浴缸加「1神物」秒清潔
超市購物時應避免的行為
1. 不經思考就購買特價或即期品
雖然特價品能省錢,但如果只是因為便宜就購買,可能反而浪費。生鮮食品若品質不佳,可食部位可能遠低於預期、不熟悉的食材可能用不上,導致浪費。即使標榜打折,若原價過高(如高價牛肉),實際仍屬高消費。對於甜點、麵包等非必需品,打折也不等於必要消費。
建議購買前在內心反覆思考「是否能夠完全食用?」、「是否吃的完?」、「打折後的價格是否在預算內?」等實際的問題。
2. 不斷跑多家超市貨比三家
為了搶便宜而多店跑透透,其實容易造成反效果。開車騎車增加油錢、走路或搭大眾運輸也需額外時間成本,更容易被不在計畫內的商品吸引,進一步造成浪費。除非是像「牛奶只在A店買,麵包只在B店買」這種明確分配,否則不建議分開購物。
最理想做法是,當日購物需求以1間最合適的超市一次完成,避免額外支出。如果無法自我控制,可考慮使用網路超市來降低衝動購買風險。
(本文獲元氣網授權轉載,原文為:超市買菜怎樣才能聰明省荷包?理財師教3招:先挑蔬菜再買肉類)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