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媽媽是職業婦女,上班時緊張壓力大,下班後要趕回家料理家務,三餐不固定,近來胸骨下心窩處偶爾有灼熱或緊縮感,一開始症狀並不明顯,所以也沒特別注意。隨著工作加重,症狀發生率卻越來越頻繁,不僅會嘔酸水,有時甚至會出現胸骨後疼痛並傳到背後的情況,沒想到後來竟然感覺吞嚥困難,就醫經胃鏡檢查才知是罹患胃食道逆流。
隨著平均年齡的增加,運動對於維持健康和延緩老化至關重要。不僅能增強體能、改善心肺功能,還能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同時有助於維持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優活健康網》特摘整形外科名醫林靜芸所撰此文,分享「最後的10項全能」,現代人如果想要「減少不健康餘命」,運動正是最好的選擇。
隨著國人受教育年數增加,平均結婚年齡逐年上升,而生育年齡普遍延後。過去研究觀察到父親生育年齡愈高,其子代思覺失調症風險增加,且發病年齡較早,但尚未有實證研究直接評估與量化。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發現,男性生育年齡愈晚,與子代身上產生的新生突變,呈正向相關性。《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男性生育年齡與子代健康相關性的研究。
履歷被已讀了,要等多久才會收到回覆和面試通知?投履歷沒回應,可以再投一次嗎?為什麼投履歷常被已讀不回?求職投履歷常會因為等待而感到焦慮,本文由人資及企業主管解析,履歷被已讀不回的原因,以及面對應徵無回應可以嘗試的方法,有助提高面試機率!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習慣於聽從別人的安排,遇到問題也總是直接受別人幫助,彷彿自己的意見不重要?資深心理諮商師李國翠於《我不過被動的人生》一書中,探討被動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幫助讀者正視需求與自我關注,學會保護與照顧自己,與受傷的內在小孩和解,找回人生的主動權。以下為原書摘文:
台灣約有80%成人有慢性腰痛,腰痛不論是站著、坐著很不舒服,要怎麼做才能舒緩腰痛呢?戶田骨科暨風濕科診所院長戶田佳孝於《護腰輕鍛鍊》一書中,引導大家釐清腰背痛的原因,進行自我評估後並依照指引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護腰操。以下為原書摘文:
千萬不要亂揉眼睛!82歲奶奶去年10月,疑似工作後未清潔就用手揉眼睛,導致左眼劇烈疼痛,至眼科診所治療未改善轉診奇美醫院,診斷為左眼角膜潰瘍合併眼內炎,立即住院並使用強效抗生素藥物治療,微生物培養報告確認感染源為綠膿桿菌。由於感染持續惡化,建議其接受眼內容物剜除手術,並於傷口穩定後3個月裝配義眼。
新內閣甫上任,未來表現會如何,外界都睜大眼睛盯著瞧。尤其是才被前任首長感嘆「永無寧日」的衛生福利部,待拆的未爆彈一顆接一顆,食安風暴、健保改革、缺藥問題、長照政策、代理孕母合法化⋯⋯,在在考驗著接任首長的智慧。22日,新任衛福部長邱泰源與其執政團隊,首次向媒體公開說明未來施政方向。
高小姐由於自我要求較高,壓力相對較大,這幾個月進食時常常覺得食道有卡頓感,且容易脹氣,即使空腹狀況下也有脹氣情形,導致食慾低落。雖然因脹氣情形已看過不少門診,連腹部磁振造影檢查也找不出問題,後續,透過完整的腸道菌相功能檢測,才發現是「小腸菌叢過度增生」⋯⋯
地震過後,大家會時不時會覺得地板晃晃?不少民眾這幾天都搞不清楚是幻覺,還是真的有地震。這些實際上沒有地震發生,卻讓人體會到仿若地震的搖晃感,進而產生地震的錯覺,稱為「地震後頭暈症候群」。除了容易暈眩者易出現此頭暈症狀,平衡功能也與此相關,因此常容易暈車、暈船者,也可能有較高的機率出現假性地震。而容易焦慮、緊張、壓力大的族群,因容易影響自律神經的交感神經,這類人除了容易暈眩,也常見有亢奮、食慾不振、...
在這個社會上,似乎流傳著一種說法:「要一個人過得很好,才適合交男女朋友。」也有些人會說「兩個人再一起應該要是1+1=2,而不是0.5+0.5=1。」獨立,似乎被這個社會視為是一種應該要具有的好的特質,要夠獨立、夠能自給自足,才適合找伴侶。《優活健康網》特選心理作家龔佑霖撰文,他點出若能找到合適的人依賴,其實也沒什麼不好。
每年到了春夏之際,就是腸病毒、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傳染力強的疾病,輪番上陣的時節,常使得家中兒童高燒發不停,讓爸媽好擔心!雖然發燒是身體免疫力與病毒對抗的過程,但就怕溫度燒太高讓孩子意識不清,身體更不舒服,到底該怎麼幫孩子退燒?哪一種退燒方法最有效?兒科醫師來解答。
何謂假日夫妻?因為現在越來越多夫妻因為職業、照顧長輩或是育兒等原因,面臨須暫時分居的情況,平日或許見不到面或是根本分兩地,假日才見面的夫妻型態。拜現代科技所賜,就算平時見不到面,透過通訊軟體的視訊和免費通話功能,其實還是能一解彼此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