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面試對答

特別企劃:青光眼

眼壓高就是青光眼?青光眼一定要開刀嗎?眼科醫揭「3種治療方式」

眼壓高就是青光眼?青光眼一定要開刀嗎?眼科醫揭「3種治療方式」

青光眼是一種視神經病變,可能導致視野缺損,甚至失明。 它通常與眼壓升高有關,但也有部分患者在正常眼壓下也會發生。《優活健康網》特摘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分享青光眼的成因、症狀、治療與預防,提醒青光眼患者必須在醫師指示下,定期回診檢查,並服用藥物,持續追蹤眼壓變化與視神經狀態,以避免病況惡化。

男孩只能堅強隱忍?清大博士揭「嚴格教育」後果:長大不懂得情緒管理

男孩只能堅強隱忍?清大博士揭「嚴格教育」後果:長大不懂得情緒管理

身為男人要獨立果敢?清華大學社會學博士許雅淑於《何苦為男?》一書中,透過自身經驗、時事與社會案例,探究常被忽略的議題:「成為男人的代價是什麼?」並剖析男性在家庭、學校、職場、親密關係、婚姻中被賦予什麼期待。只有看清並鬆動這些框架,男性才能真正擁有「成為自己」的可能。以下為原書摘文:

裝熟、神經大條⋯難搞的人如何相處?專家教你應付「3大麻煩人物」

裝熟、神經大條⋯難搞的人如何相處?專家教你應付「3大麻煩人物」

每個人的人生當中,多少都會遇到那種「難搞的人」,到底要怎麼和他們相處呢?日本知名現代心理學教授澀谷昌三於《勇敢拒絕,練習說「不」》一書中,解析生活中常見的「6大類型」麻煩人物,包括自我為中心的人、神經大條的人、亂發脾氣的人⋯等,只要換個思維可以讓雙方和睦共處。以下為原書摘文:

喝酒暖身是錯誤迷思!冬天取暖「2大NG行為」電毯、暖暖包這樣用才對

喝酒暖身是錯誤迷思!冬天取暖「2大NG行為」電毯、暖暖包這樣用才對

冬季氣溫驟降,隨著聖誕節、跨年活動接踵而至,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外出歡慶佳節時應做好保暖,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高齡長者及三高族群,更應採取正確的抗寒方式,特別是頭頸與四肢的保暖,留意心臟病及中風大警訊,也要注意避免喝酒暖身、取暖燙傷等2大NG行為,慎防低溫帶來的健康傷害。

麻疹醫院群聚再爆!確診數創高、醫護染病「接觸者破千」快做1事預防

麻疹醫院群聚再爆!確診數創高、醫護染病「接觸者破千」快做1事預防

麻疹醫院群聚再擴大!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5日表示,醫院相關麻疹群聚事件新增護理師、醫師等7例,累計12人確診,為近5年確診數最高的群聚;匡列接觸者1014人,健康監測至2025年1月8日。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民眾非必要應減少前往醫療院所等容易傳播場所。

中醫顧護免疫力 預防帶狀皰疹

中醫顧護免疫力 預防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俗稱為「皮蛇」,傳說中圍繞身體長一圈會死亡的疾病,是不是真的如此可怕?答案是或許不到死亡程度,但伴隨的神經痛症狀可能讓生活品質下降至失眠、憂鬱痛不欲生,台灣人一生中發生帶狀疱疹的機率高達33%,常見症狀為紅疹、水泡及神經痛,甚至遺留下神經痛後遺症。 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大翔中醫師表示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病毒起源於小時候曾長過水痘,水痘-帶狀疱疹會使病毒潛伏在...

眼睛飄黑影、閃光⋯小心「視網膜剝離」惹禍!醫示警「3症狀」快就醫

眼睛飄黑影、閃光⋯小心「視網膜剝離」惹禍!醫示警「3症狀」快就醫

50歲陳小姐有高度近視,工作也需長期使用電腦,最近開始覺得眼睛容易疲勞,眼前飛蚊增加,有時候也會覺得好像看到相機閃光燈一樣的閃光,但她不以為意。在幾天前突然覺得右眼下方開始出現一塊黑影遮住眼睛,原先以為是太累了,去藥房買了藥水點,也嘗試過閉眼休息,但情況似乎越來越嚴重⋯⋯

6歲前的孩子,每天至少運動60分鐘!選擇「這些運動」更能頭好壯壯

6歲前的孩子,每天至少運動60分鐘!選擇「這些運動」更能頭好壯壯

隨著家裡小小孩的成長,是否覺得孩子變得越來越好動,爸媽們總是絞盡腦筋來耗費他們的精力。然而,學齡前的孩童如果要運動,該怎麼「動」才是對的呢?《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教爸媽衡量幼童在6歲前後的運動量,以及正確的運動和遊樂設施,最好每天運動至少60分鐘以上。

秋冬呼吸道疾病多重爆發,童染新冠危險性被低估!醫:幼兒多呈現非典型症狀,接種JN.1疫苗還是最有效防護

秋冬呼吸道疾病多重爆發,童染新冠危險性被低估!醫:幼兒多呈現非典型症狀,接種JN.1疫苗還是最有效防護

天氣轉冷,多種呼吸道疾病同時發威。在此關鍵時刻,兒童的疫苗接種策略、最新疫苗的安全性,以及如何提升免疫力以應對多重呼吸道疾病,都是家長們密切關注的議題。本文特別邀請兒科專家為家長提供專業建議,協助家長做出最適合的防疫決策。 台中榮民總醫院兒科主任陳伯彥醫師指出,雖然近期台灣兒童感染新冠後轉為重症的案例不多,但觀察2022年5至7月的症狀變化,呈現明顯的年齡差異。年紀較小的孩童多會出現哮吼、熱...

明明朋友很多,卻總是感到寂寞?心理師揭「孤獨病患者」避免1件事

明明朋友很多,卻總是感到寂寞?心理師揭「孤獨病患者」避免1件事

你是否曾在夜裡感到孤獨?為了排解孤獨,許多人廣交朋友,認為朋友能趕走心中的孤寂感,然而卻帶來反效果。中國心理師辛華於《人際斷捨離》一書中,分享人際關係整頓方法,幫助讀者好好整頓、清掃「心」的空間,有目的地分配社交能量,打造有品質的人際關係。以下為原書摘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