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春天,春天時節日夜溫差大,白天可能飆到高達30度,夜晚則降到20度以下,這樣大的溫差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說是一大負擔,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情況。《優活健康網》特摘營養師柯曉彤所撰此文,分享「5種健康飲食」遠離心血管疾病。
覺得腦袋愈來愈鈍、思考卡關、記憶力變差,甚至擔心大腦提早老化嗎?其實,「吃」對食物,對維持腦袋靈光非常重要!身心科醫師引用國際研究指出,植物性飲食可保護大腦、延緩老化,預防失智。《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植物性飲食的好處,吃對就能保護大腦。
一位65歲病人,糖尿病控制良好,血糖和糖化血色素都在正常範圍,但他認為回診太麻煩,改為在附近藥局買藥服用,半年後回診竟發現糖化血色素飆到8%,腎功能嚴重惡化,尿蛋白也超標,已罹患糖尿病腎病變第3期。醫師提醒,腎臟代償能力強,即使腎功能已流失,身體功能仍維持正常,因此糖尿病腎病變,成為容易被忽視的慢性病變之一。
一個品德端正、正直的工作者,在職場上應該主動做好「利益迴避」的工作,避免讓人有「員工互動、行為和個人利益置於組織之上」的印象。《104職場力》整理出中外專家一致認為專業人士應該要主動迴避的「12種常見的職場利益衝突」,記得要小心應對哦!
聊天是人際關係中藥的一環,但問答之間務必拿捏好提問的分寸。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於《善意溝通》一書中,分享「善意溝通」的方法,善意不需要任何成本,卻能為人際關係破冰,為身處困境的人帶來實質溫暖;善意溝通並不是遙不可及的表達技巧,而是每個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溝通藝術。以下為原書摘文:
免疫系統是身體重要的系統之一,該如何補充免疫力呢?台灣營養基金會董事吳映蓉、中國文化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專任副教授翁德志、國立台北大學營養師李芷薇於《吃出青春抗老力,健康儲值從餐桌開始!》一書中,融合營養學專業知識與實用建議,幫助讀者從日常飲食中汲取抗老能量,活得更年輕。以下為原書摘文:
每年夏天,都常傳出許多機車騎士因頭皮汗如雨下,頭皮發癢還猛掉頭髮。夏天熱又悶,戴著厚重的安全帽,一路上光等紅綠燈的時候就夠頭皮冒油出大汗,不只頭髮塌,頭皮生油老發毛囊炎,一不小心還可能引起掉髮。《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提醒機車族「常見惡習」恐有害頭皮健康。
台灣夏季高溫動輒超過30度,各年齡族群皆須慎防熱傷害,若未及時妥善處理中暑症狀,嚴重時可能導致器官衰竭,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中醫師提醒,中暑可分為傳統型與勞動型兩大類,各有不同的高風險族群與症狀表現,並整理中暑的成因、症狀與緊急處理方法,讓民眾安心度過炎炎夏日。
衛福部自2024年3月起推動三班護病比,2025年6月19日首次撥付達標獎勵,但有27家醫院獎勵金為0元,其中有6家衛福部立醫院。對此,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林慶豐說,部立醫院會持續增加公職護理師員額,並持續為護理師加薪、促進友善職場環境,增加留任意願。
中年後發現衣服、褲子越來越緊,不一定只是因為吃太多,也可能是基礎代謝率開始下降。但營養師指出,代謝差不只是中年人專利,除了年齡因素外,生活壓力大、狂點外食、手搖飲、久坐等NG行為,都可能讓營養失衡、代謝力下滑,更提醒4大症狀恐是代謝變差的身體警訊。
76歲林先生發現右腳大拇指有一小塊深黑色痕跡,原以為是意外撞傷所致的瘀青,但黑色痕跡卻有擴大趨勢。後續,林先生至台北慈濟醫院皮膚科就診,經皮膚鏡、皮膚切片病理檢查發現,林先生患有「肢端黑色素瘤」,需透過廣泛切除病灶阻斷腫瘤生長以避免轉移,遂轉至整形外科進行截肢評估,術後林先生恢復良好,定期回診追蹤。
最近天氣漸漸變熱,媽媽們也陸續準備將棉被曬一曬收起來。而棉被曬完後會有股好聞的太陽的味道,網路上卻流傳一些謠言說那其實是塵蟎屍體的味道,到底哪個說法才正確呢?《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棉被味道的秘密」以及「棉被的收納法」,換季收被子也不用擔心。
大愛電視劇〈你好,我是誰〉的原型人物,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已77歲卻越活越有活力,雖和太太老老照顧,仍一步步讓失智照護在社區扎根,並嘗試用新方式照顧自己的未來。《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曹汶龍以落實社區照顧為中心,創建台灣獨特的創新失智照顧模式,讓老年人在社區網絡支持下,即有在家安老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