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容易導致皮膚出油與流汗,皮脂分泌旺盛進而堵塞毛囊,造成痘痘生成,若清潔與保養方式不當,恐使痘痘惡化,甚至留下難以消除的痘疤。根據最新調查結果,台灣12~35歲的年輕族群中,超過8成曾因青春痘感到焦慮,且有痘痘與痘疤者,對外貌的不滿意程度更是無痘者的2倍以上。
夏季高溫容易導致皮膚出油與流汗,皮脂分泌旺盛進而堵塞毛囊,造成痘痘生成,若清潔與保養方式不當,恐使痘痘惡化,甚至留下難以消除的痘疤。根據最新調查結果,台灣12~35歲的年輕族群中,超過8成曾因青春痘感到焦慮,且有痘痘與痘疤者,對外貌的不滿意程度更是無痘者的2倍以上。
37歲的小穎(化名)從青春期起頻繁長「膿痘」,常發作於胯下、腋下等私密處,疼痛如針刺,最嚴重時同時爆出10多處病灶。多年來他一直誤以為是青春痘,外出怕血水滲出,只敢穿黑色衣物,直到5年前才確診為自體免疫疾病「化膿性汗腺炎」,經皮膚專科醫師建議,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症狀才獲大幅改善。
「芽孢菌毛囊炎」是一種由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感染,膿皰常發生在臉上、胸口、上背部、手臂後側等部位,並伴隨搔癢感,甚至有種燒灼的痛感,很容易被誤認為青春痘。《優活健康網》特摘醫師白映俞所撰此文,分享芽孢菌毛囊炎的症狀、成因、診斷與治療,若有相關症狀建議就醫檢查。
一名25歲男子因雙側腋下反覆發炎、化膿長達2年多,身體質量指數(BMI)達38.9,屬重度肥胖,2年多來雙側腋下大面積反覆發炎、化膿,不僅需長時間墊著多層衛生紙、頻繁更換衣物避免膿液滲透,更因異味與尷尬情境逐漸遠離社交生活,醫師診斷為化膿性汗腺炎,醫師呼籲汗腺較發達者,應特別注意早期診斷與治療。
16歲周姓少女因為青春期臉部出現青春痘,到皮膚科診所看診後拿藥膏與抗生素治療,沒想到兩天後開始出現胸口悶痛不適與灼熱,且經常感覺有異物梗塞,甚至無法吞嚥的狀況。由於無法進食症狀越來越嚴重,就醫經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其食道中段有明顯潰瘍,診斷為罕見的「藥物性食道炎」,所幸經藥物治療後順利康復。
一名15歲女國中生,下巴及雙頰布滿大小不一的紅色丘疹,且於熬夜或月經前症狀加劇,經醫師診斷為因熬夜與壓力造成的相火妄動型青春痘。後續,經過1個月以「滋陰清熱解毒」為主的中藥治療後,痘痘明顯減少,顏色也逐漸淡化,有效改善長期以來的困擾,也讓患者逐漸恢復自信心。
19歲的男大生阿凱,從高中開始即飽受青春痘困擾,長輩看到總對他說長大就好了,因此他也就沒有去好好治療。直到升上大學,臉上痘痘不僅沒有改善跡象,反而更加惡化,發炎的痘痘常常疼痛化膿結疤,甚至產生許多難以消除、有如「月球表面」的凹陷痘痕,外觀問題更使他感到自卑。
只有青春期才會長痘痘?臉上長長痘痘怎麼辦?中醫師指出,痘痘正式名稱為「痤瘡」,不只青少年,成年人也會長痘痘,好發部位為臉部、背部甚至胸口等,當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孔清潔不乾淨時,就容易造成毛孔阻塞,受到皮膚表面原本就存在的痤瘡桿菌感染後,就會發炎、形成痤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