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後喉嚨痛?恐「藥物性食道炎」作祟!醫警吿:吞藥後千萬別做1事
仁愛長庚醫院兒童腸胃科醫師曾文禹表示,服用藥物時,吞嚥過程中若沒有配合足夠的水分,或吞藥後立刻做平躺的姿勢,就容易讓藥物黏著於食道造成「不完全吞入」,使食道黏膜灼傷發炎,就是藥物性食道炎。
曾文禹指出,此病並不常見,每年大約每10萬人中可能僅有4個病例,沒有特別好發的年紀,只要吞藥丸或藥錠都有機會發生。
延伸閱讀:
家中長輩食慾不好越吃越少?營養師建議「這些東西」淋飯胃口大開
吞藥後胸痛、上腹痛恐食道發炎
曾文禹說明,尤其是錠劑與膠囊較容易附著在食道上,時間久了可能造成發炎,或是藥物溶解後直接灼傷食道。常見的症狀有胸痛、上腹痛、吞嚥疼痛、吞嚥困難或是異物感,且在進食後,症狀會更加嚴重,在食道上出現單一或數個大小不等的潰瘍,尤其食道中段特別明顯。
曾文禹進一步指出,在兒童身上常見會造成藥物性食道炎的抗生素,有四環素藥物與阿莫西林類藥物等兩類藥物,前者尤其是青春期少年、少女常因為青春痘萌發導致影響外觀,所以選擇口服抗生素治療。
雖然藥物性食道炎是自限性的疾病,大部分病人在適當的治療之後都會恢復,但曾文禹提到,仍然有少數病例在追蹤時發現有食道狹窄的狀況,幾乎都是發生在使用口服非類固醇消炎藥的病人。常見的處理方式為即刻停止使用可能造成傷害的藥物,並服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或是胃乳,通常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延伸閱讀:
喝水常嗆咳、吞嚥困難怎麼辦?醫揭「飲食3重點」最後一口寧願不喝
3招預防藥物性食道炎
曾文禹提醒,其實有預防藥物性食道炎的方法。因為大部分病人常有服用藥丸時不配水或是配水太少的情況,或是在服藥後很快躺下睡覺,所以建議在服藥時應該留意3件事:
- 配合飲用至少100毫升的水。
- 在吞服藥物超過15~30分鐘後再躺下休息。
- 盡量避免刺激物,例如:太熱、太冰或是太酸的食物與飲料。
曾文禹警告,若不幸發生服藥後的不適感,應該盡速就醫,以免造成胃食道更大的傷害,輕微者可能導致食道潰瘍,嚴重者可能會出現食道穿孔、縱隔腔發炎等情況,一旦進展到嚴重的程度,恐有致命風險。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