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

輕輕彎個腰脊椎就立感劇痛 75歲阿嬤罹患骨鬆全不知

輕輕彎個腰脊椎就立感劇痛 75歲阿嬤罹患骨鬆全不知#骨折

1名75歲阿嬤平時行動無異狀,生活作息大多能自理,有天想活動身體,彎腰伸展一下,沒有搬重物也沒有特別用力,把背挺直後突然感覺背部劇痛,就醫檢查發現第12胸椎低能量性骨折,骨密度T值僅有-2.7,確診罹患骨質疏鬆症,經由保守性治療包含護腰以及藥物控制疼痛,再藉由注射骨質疏鬆藥物拉高骨密度後,目前已恢復能行走。 罹患骨鬆無症狀難察覺 4、3、2口訣符合一項馬上就醫 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吳宗穆表示,單純骨鬆患者沒有明顯症狀,就如同75歲個案,不知道自己已陷入骨折危險,因此瞭解骨鬆高風險因子很重要,停經後、65歲以上女性、或70歲以上男性,都是高危險族群,另外,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長時間臥床、吃素,也都會增加骨鬆危險,必須特別注意。 吳宗穆醫師提醒,只要發現自己有「4、3、2」口訣其中一項徵兆,就要馬上就醫接受檢查,測量身高比年輕時矮了4公分,背部貼著牆壁站立,後腦杓無法緊靠牆,間距超過3公分,下肋骨距離骨盆僅有2公分,恐怕已經陷入骨鬆危險,一定要馬上就醫檢查,目前可用DXA骨密度檢測,確認骨密度狀況。 兩大武器治療骨鬆維護骨質 病況嚴重可先快速提高骨密 吳宗穆醫師指出,DXA骨密度檢測利用低輻射量X光分析骨質健康,儀器會比較受測者與20至30歲白人女性族群骨質差別,測出T值小於-2.5就可確診罹患骨鬆,目前治療骨鬆有減少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大類藥物,健保在資源有限考量下,先給付符合條件病患減少骨質流失藥物,治療成效不佳再給付促進骨質生成藥物。 吳宗穆醫師補充,臨床上施做脊椎手術時,如果遇到骨鬆嚴重病患,經常發生骨釘很難牢固在骨頭上,國外已有研究佐證,骨鬆病患面對非急迫性脊椎手術前,先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3個月至6個月左右,能降低椎弓釘鬆脫風險一半以上,脊椎融合手術成功率也會翻倍,術後繼續治療骨質疏鬆亦可降低手術失敗或併發症相關困擾。 長期規律用藥才能降低骨折危險 用藥選擇可與醫師討論合適處方 吳宗穆醫師強調,近年來醫界慢慢強調,骨鬆就是慢性病,須長期接受藥物治療,在診間常會提醒病人,如果沒有配合治療,恐怕咳嗽或彎腰就會骨折,2023年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炎和肌肉骨骼疾病世界大會(WCO-IOF-ESCEO)就有研究發表分析美國Medicare醫療保險資料庫約50萬名骨鬆治療病患,發現不論藥物種類,長期用藥才能降低骨折發生率。 吳宗穆醫師也說,發現骨鬆接受治療不用太悲觀,目前已有多種藥物選擇可以治療骨鬆降低骨折發生,如果用藥有特殊考量,可與醫師討論自己健康狀況與就醫習慣,選擇合適的藥物減少中斷治的情況,讓病人安排生活更容易,也建議治療後仍要規律回診觀察骨質變化狀況。 鈣質與維生素D足量攝取 適當重量訓練有助維護骨質 吳宗穆醫師提到,維護骨質除了藥物外,適當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也很重要,但臨床常發現病人難在食物攝取到充足量,營養補充劑可以作為輔助角色。另外肌力運動也是維護骨質關鍵,65歲前最好都要有適當的重量訓練、阻力訓練,再搭配心肺有氧運動,65歲之後,規律的運動習慣則是最重要的,也可以在有專人指導下進行適量的阻力訓練。 (圖/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吳宗穆)    

能走跳不代表沒有「骨質疏鬆」!醫揪「3指標」速測:中●●項就要醫

能走跳不代表沒有「骨質疏鬆」!醫揪「3指標」速測:中●●項就要醫#骨折

隨著年紀增長,骨量便會逐年減少,當骨量流失過多,原本骨頭變得多孔隙、脆弱,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一名60歲老婦的媽媽就是案例之一,原本身體健康,卻在一次跌倒後髖部骨折,從此臥床不起,經醫師診斷為骨質疏鬆。老婦深怕自己步入母親後塵,不小心也「一跌不起」,因此到家醫科做骨鬆諮詢與檢查,檢查結果顯示也有骨質疏鬆。

有圖解》年紀大怕跌倒如何練腿力?物理治療師「1招」赤手空拳就能練

有圖解》年紀大怕跌倒如何練腿力?物理治療師「1招」赤手空拳就能練#骨折

你知道全身肌肉有70%都在下半身嗎?隨著年齡老化、肌肉流失,就容易造成下肢骨折,甚至導致臥床、失能風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物理治療師分享,想防止老化肌肉流失,先從腿部肌肉開始訓練,不僅教民眾「圖解2招」練腿力,還提供赤手空拳也能練肌力的方法,讓一般人、高齡長輩在日常都能輕鬆上手。

他車禍「手肘脫臼」韌帶斷3條險殘廢⋯醫揭治療關鍵要先做「1件事」

他車禍「手肘脫臼」韌帶斷3條險殘廢⋯醫揭治療關鍵要先做「1件事」#骨折

一名個案在放學後要與同學去慶祝生日,不料卻在途中發生車禍,造成左手肘整個彎曲變形痛不欲生。經救護車送往大里仁愛醫院急診,發現是左手肘的粉碎性骨折合併脫臼,緊急實施手肘關節的復位手術後並安排電腦斷層檢查,沒想到他不只手肘的橈骨和尺骨是粉碎性骨折,手肘韌帶還斷了3條⋯

台灣女性停經後「骨質疏鬆」亞洲第一!醫:更年期出現「3警訊」當心

台灣女性停經後「骨質疏鬆」亞洲第一!醫:更年期出現「3警訊」當心#骨折

50歲後女性常出現盜汗、熱潮紅等更年期症狀,但醫師提醒,除了調生養息緩解更年期不適,也要小心骨質疏鬆威脅正悄悄上身!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呼籲,更年期婦女應注意停經後的骨質疏鬆風險,特別是台灣骨質疏鬆比例高居亞洲第一,骨質疏鬆沒有明顯症狀,宛如「老人沉默殺手」,一旦發生骨折,恐陷失能照護隱憂。

骨折吃什麼才能加速骨頭修復?醫:除了補鈣、蛋白質⋯別忽略「它」

骨折吃什麼才能加速骨頭修復?醫:除了補鈣、蛋白質⋯別忽略「它」#骨折

22歲李先生騎機車分神與對向汽車對撞,導致雙手腕遠端橈骨骨折,及左大腿外踝粉碎性骨折,骨科醫師立即為其進行開放性復位固定手術,手術後患肢即開始接受不同階段之復健,在受傷後5個月完全回復原本的工作能力。醫師提醒,骨折應進行骨頭復位固定、護具輔助、營養保健及復健運動等治療原則,更警告3點飲食禁忌千萬別碰。

運動「用力過猛」沒幫助反傷身!一次看「6種運動傷害」嚴重恐致死

運動「用力過猛」沒幫助反傷身!一次看「6種運動傷害」嚴重恐致死#骨折

運動對身體的好處有很多,許多人會透過運動來瘦身、放鬆並提升免疫力。不過,若是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突然間高強度運動,反而會讓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造成運動傷害,嚴重還可能會致命。最常見的運動建議是「1週內,至少有5天是每天做30分鐘的有氧運動,並加上1週2次的肌力訓練」,下次不妨試試看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