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整排牙齦「黑褐色」像沒刷牙,是蛀牙嗎?有黑點竟然更不容易蛀牙?牙醫師指出,牙齒表面出現黑色沈積,並非蛀牙,而是放射線菌與口水中的鐵結合形成的「硫化鐵染色」,雖難以刷除,但有這種狀況的人還比較不容易蛀牙,會發生在還沒換牙的兒童和少數大人身上。
今年10歲的小祥,上課時常坐不住,常忘記帶作業,也習慣在同學回答問題時插嘴,甚至會隨意介入同學的談話或遊戲,不遵守規矩,是班上公認的「愛說話」和「搗蛋鬼」。爸媽原以為孩子只是年紀小、過於好動又不愛念書,直到小祥開始拒絕上學,帶至醫院求診並經醫師評估,被診斷為混合型「注意力缺乏過動症」(ADHD),同時表現出專注力不足、過動與衝動。
不少人都有喉嚨痛的經驗,常見原因包括感冒、流感或扁桃腺發炎。雖多為輕微感染,但若未妥善處理可能惡化。建議多休息、補充水分、保持口腔清潔,必要時就醫。《優活健康網》整理喉嚨痛的衛教知識,包括喉嚨痛可以吃什麼?喉嚨痛不能吃什麼?並分享喉嚨痛的舒緩秘訣,幫助民眾減輕不適。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最近天氣越來越冷,有些人膝蓋就像報氣象一樣提醒著「變天了」。一位40幾歲婦女近期至復健科門診求診,抱怨膝蓋疼痛、蹲不下去,站或走愈久愈感到疼痛,而久坐後出現無力的現象,此外,上下樓梯尤其感到痛苦不堪,造成生活上很大的困擾,台大醫院竹東分院復健科主任張泰睿醫師表示,病患因未及早診斷「退化性關節炎」,而持續進行不適合的活動而導致疼痛惡化。前述情形是復健科門診常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孩子的文明病,近視、蛀牙總讓父母擔心又心煩,你知道嗎?保護乳牙也有黃金期,好好掌握可以降低未來的蛀牙機率,而小學生近視比例排名全球第一,該如何讓近視度數不再惡化?所以時代在進步,越來越多小孩有文明病了,像是蛀牙,根據統計,4到5歲的兒童就有七成多幼童齲齒率72.59%,也就是幼稚園孩童每10個人當中就約有7個人蛀牙。很多父母都覺得乳牙遲早要換牙,蛀牙可以不用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美國醫學協會期刊的研究報告顯示,心臟健康的中年人常常活得壽命更長,有的甚至可比同年齡者多活14年。因此,蔡瑞熊健康關懷基金會特舉辦「你ㄟ心臟有勇嘸?」講座,將邀請高醫大醫院心臟內科李智雄主治醫師主講,他將教導民眾如何保養心臟及認識心臟疾病。該單位歡迎民眾與病友、家屬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該單位,以免臨時更動而向隅,當天請...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為了保護消費者權益,避免廣告出現不實以及誇大之嫌疑,日前衛生署,修訂最新的「食品標示宣傳或廣告詞句涉及誇張易生誤解或醫療效能之認定基準」,避免具有爭議的廣告用詞出現,以誤導消費者進行購買。廣告管理宜貼近民眾認知,衛生署於近日修正發布了「食品標示宣傳或廣告詞句涉及誇張易生誤解或醫療效能之認定基準」,刪除與健康食品保健效果意義相近、或過於誇大的用語,增加了口...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眼瞼也會痙攣?眼瞼痙攣不僅會影響的工作及日常活動,也會在社交場合造成病人的窘境。嚴重者還可能導致病人車禍受傷。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黃文柱表示,眼瞼痙攣是一種常見的局部肌張力異常症,有時病人必須用手去將眼皮撥開,才能看清楚眼前的東西。他指出,規則接受肉毒桿菌素注射及讓眼睛適度休息可使症狀緩解。黃文柱說,這疾病的發病在不知不覺中緩慢進行且會逐漸惡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洗腎率為世界第一名,由於台灣人飲食習慣及藥物使用不當,直到腎功能快要衰竭,才發現毛病,所以要重視腎臟異常變化,如發現腳水腫或小便有泡泡不易消退時,要儘快到醫院做檢查。因此,台北長庚醫院特舉辦「洗腎的生活照護」講座,將邀請腎臟科林杰樑醫師主講「洗腎病友的生活注意事項」;陳姿吟營養師主講「洗腎病友的健康飲食」。該單位歡迎病友與家屬踴躍參加,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深怕孩子的功課寫不夠多或者不補習,孩子課業便會落後,競爭力可能會輸給其他小孩;但是,做父母的你,讓孩子背上許多課業壓力的同時,有沒有仔細想想,我們該給孩子越來越多的「負擔」,還是該給孩子學習「承擔」?「謝謝你們來買花生,我們自己種自己炒的,超好吃喔!」宜蘭竹安國小的學童,親手栽種、採收、炒製鹹花生來銷售販賣,為了就是要籌備他們的畢...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真善美社會福利基金會連續第三年舉辦萬人愛擁抱活動,特別邀請身心障礙者與機構一同參與,創造一個「平等」而「零距離」的擁抱,因此特別提前在21日辦理記者會,為11月25日於桃園縣政府廣場前的「萬人愛擁抱公益嘉年華會活動」暖場。」真善美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謝秀琴表示,希望藉由這個機會,讓大家能夠透過擁抱來感受平等無礙。這次的活動不只號召萬人齊聚、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人們為什麼會生病?癌症是什麼?為什麼各種文明病、慢性病會越來越多?為什麼醫療科技一日千里,卻無法有效解決問題?對此,宗博文化生活館特舉辦健康講座「自然醫學」,將邀請自然醫學專家涂承恩老師主講,他畢業於中興大學生科系、曾至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德國柏林醫學院進修。他會講解細胞運作的原理,如何建立正確的醫學觀念;正確的療癒的方向,以遠離癌症以及各種慢性病、文明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飲食與生活習慣轉變,使得許多大「肚」翁、小「腹」婆因此出現,但是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丁大清醫師提醒,別以為肚子變大只是發福。一位70歲陳姓婦人,因為最近肚子變大,決定到中醫科求診,希望醫師幫他埋針減肥,但醫師幫她觸診後,卻發現肚子裡疑似有腫瘤,至婦產科檢查發現陳女士腹腔內有一個16公分腫瘤,且腫瘤中間有中隔,很可能是惡性腫瘤。 花蓮慈濟醫院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