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春天,春天時節日夜溫差大,白天可能飆到高達30度,夜晚則降到20度以下,這樣大的溫差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說是一大負擔,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情況。《優活健康網》特摘營養師柯曉彤所撰此文,分享「5種健康飲食」遠離心血管疾病。
覺得腦袋愈來愈鈍、思考卡關、記憶力變差,甚至擔心大腦提早老化嗎?其實,「吃」對食物,對維持腦袋靈光非常重要!身心科醫師引用國際研究指出,植物性飲食可保護大腦、延緩老化,預防失智。《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植物性飲食的好處,吃對就能保護大腦。
一位65歲病人,糖尿病控制良好,血糖和糖化血色素都在正常範圍,但他認為回診太麻煩,改為在附近藥局買藥服用,半年後回診竟發現糖化血色素飆到8%,腎功能嚴重惡化,尿蛋白也超標,已罹患糖尿病腎病變第3期。醫師提醒,腎臟代償能力強,即使腎功能已流失,身體功能仍維持正常,因此糖尿病腎病變,成為容易被忽視的慢性病變之一。
降價時買東西非常划算?看到出清特賣、特價品就大買特買?其實,最容易亂花錢的時刻就是商品降價的時候,想改變購物習慣,就要特別留意。從剁手族走向極簡生活、人氣部落客筆子教你擺脫「囤積疲勞」,囤物必定會花費時間和金錢管理,首先排空才能空間自由,接著就會心靈自由,最後才能達到金錢自由。以下為《清空練習》原書摘文:
百年強震!土耳其2月6日清晨發生芮氏規模7.8的淺層地震,震央位於土耳其和敘利亞邊境,造成房屋大樓快速倒塌,至今已超過4,300人死亡、逾萬人受傷,死傷人數仍不斷攀升中。許多台灣民眾也希望能捐款幫忙,不過到底「要去哪裡捐款?」、「有哪些管道?」以下《優活健康網》整理3大賑災平台、捐款流程,提供大家參考,共同響應做愛心。
最新研究發現,「糖尿病前期」的成人補充較多的維生素D,與降低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有關,但專家解析,該研究使用的是高劑量維生素D,不適用於一般人,且高劑量的維生素D可能增加高血鈣、高血尿或腎結石的風險。以下解析:
你是否也有遇過這樣的狀況,明明有睡飽,卻還是感到疲勞?常會感到身體不舒服,但找不出明確病因?或是突然冒出大顆痘痘,擦什麼保養品都沒用?其實,那是因為身體呈現「慢性發炎」狀態。醫師提醒,定期清理身體的垃圾桶、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便能確保免疫系統正常運作,使身體有足夠的空間容忍發炎反應。
蛋白尿是糖尿病腎病變最常見的首要徵兆,但糖尿病患者卻有3成不知自己有蛋白尿。醫師提醒,有蛋白尿代表腎臟已有初步損傷,若沒有妥善治療,就會讓症狀越來越嚴重。 開蘭安心診所院長陳柏瑞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如果面臨腎損傷沒有及時介入,很容易加速腎臟惡化、提高洗腎風險。由於早期腎病變沒有明顯徵兆,有些病患可能尿液只有一點點泡泡情形,若無進行尿液檢驗,也可能忽略自己有蛋白尿。如果本身具有三高,慢性病又有...
百日咳初期症狀容易讓人誤認感冒,患者經常罹病不自知,無形間恐成為社區內傳染黑數。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何銘主治醫師表示,成人罹患百日咳的生命威脅較低,但免疫力尚未健全的嬰幼兒一旦罹病,有高危險演變成重症,還可能導致死亡。為了避免新生兒暴露於百日咳感染風險中,建議孕婦在懷孕28至37周接種百日咳疫苗,以利傳輸抗體給胎兒,讓孩子提早擁有保護力。此外,家中成員與照護者也建議同步接種,透過「包覆策略」...
睡醒常落枕、脖頸不適怎麼辦?醫師提醒,落枕的問題是出在姿勢不正導致頸部拉傷,造成肌肉韌帶的急性發炎,很有可能是你睡覺枕頭的高度選錯了!雖然落枕不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但要當心的是,若是會常常落枕的人,可能已經過於勞累,甚至有脊椎病變風險。
雖然立春到了,但天氣變化還是十分不穩定,冷天氣不僅會有過敏、鼻塞、打噴嚏等症狀;腸道的問題更是蠢蠢欲動,包含便秘、痔瘡都容易在冷天發作。對此,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分享冷天的排便狀況與應對技巧,他也建議民眾,平常水份要攝取足夠,若有便意也不要忍,才能守護好腸道健康。
傻一點,才走得遠!罹患小兒麻痺、重度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台灣首席3D導演曲全立,為了讓偏鄉孩子也能感受3D的魅力,於是透過3D電影車,載著夢想開往台灣每一個角落,將自身的生命故事與環島所遇見人事物匯集於《傻瓜一直在路上》一書中,帶讀者看待不同的人生角度,並擁有走出低谷的勇氣。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今天有好好「呼吸」了嗎?人的一生都在進行呼吸運動,所以容易忽略呼吸的重要性;其實,每個人的呼吸模式大不相同,模式的形成和童年與成長過程息息相關。國際呼吸教練麗貝卡.丹尼斯(Rebecca Dennis)於《呼吸原力》一書中,集結了20多年來的所學,教導讀者如何「有意識」的練習放鬆,透過健康呼吸法達到紓壓、抗焦慮、情緒改善等效果,提升身心健康。以下為原書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