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春天,春天時節日夜溫差大,白天可能飆到高達30度,夜晚則降到20度以下,這樣大的溫差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說是一大負擔,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情況。《優活健康網》特摘營養師柯曉彤所撰此文,分享「5種健康飲食」遠離心血管疾病。
覺得腦袋愈來愈鈍、思考卡關、記憶力變差,甚至擔心大腦提早老化嗎?其實,「吃」對食物,對維持腦袋靈光非常重要!身心科醫師引用國際研究指出,植物性飲食可保護大腦、延緩老化,預防失智。《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植物性飲食的好處,吃對就能保護大腦。
一位65歲病人,糖尿病控制良好,血糖和糖化血色素都在正常範圍,但他認為回診太麻煩,改為在附近藥局買藥服用,半年後回診竟發現糖化血色素飆到8%,腎功能嚴重惡化,尿蛋白也超標,已罹患糖尿病腎病變第3期。醫師提醒,腎臟代償能力強,即使腎功能已流失,身體功能仍維持正常,因此糖尿病腎病變,成為容易被忽視的慢性病變之一。
日前台中市一間眼鏡行老闆誤將濃度75%的工業用酒精當成生理食鹽水,倒入隱形眼鏡儲放盒,導致女子右眼視力只剩0.04近失明。業者稱將酒精裝在生理食鹽水的舊瓶子,可能標示的字用久模糊,才會誤將酒精當生理食鹽水倒下去。醫師提醒,最好避免因一時方便,將舊瓶再利用,若要使用應遵守「3原則」。
50歲吳先生每日工作勞累、應酬多、飲食難節制又缺乏運動,而他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10多年,近5年又有高血脂,雖長期於門診追蹤治療,但控制狀況不理想。其雙親亦皆有糖尿病、高血壓。近幾年,吳先生腎功能惡化迅速、眼底出現病變、甚至氣喘(尿素症狀),多次進出急診,但一直抗拒洗腎。最後在一次緊急狀況下,因肺水腫(積水)插管洗腎,之後就進入長期洗腎的日程,苦不堪言。
發燒與貧血是常見的疾病徵兆,民眾容易忽略相關症狀,但這些症狀卻可能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引起。台中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李典錕主任分享,1名75歲婦人因貧血到社區診所就診,醫生抽血檢驗發現不尋常,立刻轉診至台中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經詳細檢查後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所幸,今日已有口服BCL-2抑制劑標靶藥可用,經過口服標靶藥BCL-2抑制劑合併低劑量化療,婦人病程已獲得良好控制,體內也無...
「營養棒」是許多健身者、減重者常吃的補給品,因為營養棒主要是取代澱粉的部分,這樣吃對身體來說有飽足感,不會因為快速消化而感到飢餓,在減重過程中也能事半功倍,但真的是這樣嗎?營養師表示,營養棒,吃對時間、吃對量才能發揮它最大的功用,而且飲食必須以「原型食物」為主,營養棒只適合拿來當搭配。
現代社會生活忙碌,人們容易放棄重要但沉重的工作,去做簡單但沒有意義的工作,其實我們還有第3種選擇,那就是把重要且困難的工作變得簡單。曾獲世界經濟論壇任命為「青年全球領袖」(Young Global Leader)葛瑞格.麥基昂(Greg McKeown)於《努力,但不費力》一書中,教你用對策略,把複雜的事變簡單,把困難的事變輕鬆。以下為原書摘文:
新冠疫情肆虐至今已經有逐漸「感冒化」的跡象,但對許多洗腎、慢性病病患者來說,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較高,而且較容易出現重症或死亡,仍不可掉以輕心。目前雖已有抗病毒藥物可以使用,但是這些患者平時會使用較多藥物,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效果可能受限;對此,腎臟科醫師建議,評估後可使用「長效型單株抗體」來治療。
現代人為了追求事業成功,經常陷入焦慮倦怠、關係緊繃、心力交瘁的無盡循環,還出現憂鬱、成癮等症狀,對自己和他人都造成傷害,那有可能已陷入「個人英雄主義」不自覺。知名企業教練布萊德.史托伯格(Brad Stulberg)於《踏實感的練習》一書中,分享個案的故事,並幫助讀者運用「踏實感練習」來打破不良習氣與慣性。以下為原書摘文:
近年來,定期定額「存股」已經是一項全民運動,但也有人透過投資來獲取報酬,不管是什麼方法都有利與弊。在券商打滾15年的股市達人喬哥於《年賺18%的複利式存股》一書中,運用買進與賣出的技術分析,並教讀者於適合交易的時機進行股票買賣,提高整年度的報酬,創造高達18%的獲利。以下為原書摘文:
每當生病感冒時想喝東西,只能「多喝水」嗎?雖然對於正在和病菌戰鬥的身體來說,的確需要補充水分能加快恢復速度,但除了多喝白開水之外,其實還可以喝「這4類飲品」也有幫助,尤其時出現出汗或發燒症狀,需預防身體脫水時,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