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髮是洗髮精用錯?壓力禿會自己長回來?醫揭5大迷思:恐疾病警訊
落髮不一定是年紀惹的禍,也可能是病理性落髮!台北榮總皮膚部主任陳志強表示,許多人在中年過後開始有落髮問題,通常不會第一時間就醫,而是想透過更換洗髮精或植髮來解決。然而,落髮並非單一疾病問題,可能與免疫疾病、新陳代謝、用藥或感染有關,且不是所有落髮類型,毛髮都會自然重新長出來。
延伸閱讀:
最新研究》白頭髮可以黑回來嗎?做到「6件事」抗白髮:吃蘋果、番茄
落髮常見4病因,恐是疾病警訊
陳志強說明,正常的毛囊會經歷生長、退化和休止週期,一般正常健康落髮每天約在100根內。而皮膚科門診常見的落髮患者,多屬於「非疤痕性落髮」類型,病因包括下列4種:
- 雄性禿:與男性賀爾蒙有關,主要好發於男性,常見髮際線越來越後退,形成M字型的禿頭。
- 生長期落髮:外來因素造成,毛囊毛髮來不及進入退化及休止期就掉落。
- 圓禿:常與自體免疫疾病有關,大部分呈現清楚地圓形或橢圓形的禿頭區域。
- 休止期落髮:突然大量落髮(每天逾300根),特別是在顳側的地方較容易落髮,常與心理壓力、藥物有關。
延伸閱讀:
產後落髮會持續多久?該吃什麼才能挽救髮量?中醫:芝麻、豬肝有用
先確診落髮原因,再判斷是否植髮
陳志強指出,像是俗稱「鬼剃頭」的圓禿,許多人以為是情緒壓力大所造成,其實是免疫疾病。落髮若與免疫或內分泌異常有關,更需儘早處理。他曾收治過一名年輕女性,突發性落髮以為只是最近生活壓力大,自行服用偏方補品卻不見效,就醫檢查才發現是因甲狀腺疾病而引起落髮。
此外,也曾遇過一名中年男性罹患「扁平苔癬性禿髮」,屬於慢性發炎導致的疤痕性落髮,卻未經診斷就直接植髮,導致毛囊無法存活、術後頭皮更糟,最後需接受抗發炎治療。陳志強提醒,疤痕性落髮通常因毛囊已經被破壞,無法再生頭法,提醒應正確診斷、對症下藥,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開業皮膚科診所院長簡銘成表示,植髮並非一勞永逸,他曾收治一名32歲年輕男性,年紀輕輕便出現頭頂稀疏情況,便想透過植髮改善外觀。後來就醫評估才發現,頭皮毛囊都還在,只是頭髮變得細軟,建議他先進行生髮療程,之後再將光禿的區域用植髮補強,1年後再現茂密髮量。
落髮常見5大錯誤觀念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教育委員會主委、開業皮膚科診所院長黃柏翰表示,民眾對落髮常見5大迷思:
- 年紀大了掉髮是正常的:有可能是病理性落髮。
- 換洗髮精就會改善:正確診斷才是關鍵。
- 壓力引起的掉髮會自然恢復:不是每一種都會自然好轉。
- 植髮就能一次搞定:需確認頭皮狀況是否適合。
- 多吃營養補品能長髮:除非有明確缺乏特定營養。
「落髮非小事,也不只是外觀困擾,背後可能潛藏更深層的身體警訊!」黃柏翰提醒,當發現髮際線後退、頭皮稀疏,應先透過皮膚科醫師進行專業診斷,才能選擇正確且有效的治療方式,抓住黃金治療期、避免造成頭皮毛囊永久性傷害。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