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血糖低於70毫克/公合時,就是低血糖,需要立即補充糖份來處理。最常見的作法是補充糖份來恢復血糖值,但可不是任何甜食都能幫忙低血糖,避免吃蛋糕、巧克力、冰淇淋等高脂食物,以免糖份吸收太慢!《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低血糖」的症狀與處理方法。
成立54年的童綜合醫院不斷在醫療品質上追求突破,為落實科技創新並以病患需求為優先,在2012年就已引進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至今已有超過5千例以上的患者接受手術。有一名77歲吳姓伯伯在11年前65歲時因為出現血尿、排尿困難等狀況到醫院泌尿科診療,確診罹患攝護腺癌第三期,原來相當沮喪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未來,在團隊評估下,接受達文西手術治療,不僅沒有原本害怕的手術疼痛問題,且很快就能下床走動出院,至今控...
花生醬、水煮花生、花生湯圓⋯⋯,不管是主角或配角,花生角色討喜,加上營養價值高,深受消費者喜愛。不過,台灣高溫潮溼,毒物科醫師提醒,若未妥善保存,花生易孳生黴菌,進而可能產生真菌毒素汙染。《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花生製品的食安問題,購買花生及其製品,開封後應儘早食用完畢。
文/天主教聖功醫院 身心科葉怡寧 醫師正常的兒童心理發展,以艾力克森(Eric Erickson)的發展階段來說,3~6歲的兒童發展主要任務,是建立主動進取的能力。這個階段的小孩剛脫離嬰幼兒期跟父母或照顧者緊密相連的階段,慢慢將注意力轉向外界,將精力放在探索世界,這個階段發展成功,孩子將能發展能力(Competence)和主動性(Initiation),孩子將有信心和精力,勇於接受挑戰。此發...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牙科楊婷婷醫師表示,一位51歲陳先生因右下牙齦偶爾會出現小膿包,並時常感到腫脹及疼痛,本以為是火氣大而不以為意,有一次至鄰近牙醫診所求診,初步診斷為右下第一大臼齒之牙髓神經壞死,而X光片也發現根尖病灶,應接受根管治療;又因為該顆牙合併根管鈣化,為困難性根管治療,因此牙科診所將陳先生轉介至該院求診。經過數次的根管清創及治療後,膿包已消失,並進行根管封填。追蹤三個月後,確定膿...
懷孕媽咪如何吃得營養?吃得健康?一直是孕婦媽咪們關心的話題。根據行政院衛生署針對台灣地區孕婦進行飲食攝取及營養現況調查,結果顯示「孕婦營養狀況有鈣鐵質攝取不足及缺乏葉酸、維生素B1、B2等問題,且隨著孕期增加缺乏情形更加明顯,其中第三孕期的婦女,缺鐵量更高達49.8%」,因此懷孕婦女如何真正達到一人吃二人補?正確攝取所需鈣鐵營養素且均衡飲食,才是懷孕媽咪需留意之處!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所公佈的孕...
「妳最近有整形嗎?我最近墊了鼻子,五官看起來立體很多耶!」,近來整形話題似乎已成為年輕女孩打招呼的開場白;整形醫師表示,就連以往年輕女孩接受度較低的隆鼻手術,年齡層也有愈來愈年輕的趨勢,甚至連高中女生都趕上此潮流,計劃打工存錢來進行隆鼻手術。女大生愛美的程度從對於自身的要求便可一探究竟,陳大正醫師指出,許多女大學生已經擁有合乎標準的鼻形,但仍舊希望藉由隆鼻手術讓自己的鼻形變得跟外國人一樣豐挺...
有人做過一項調查,發現8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中,80%的人耳朵都很大,而且耳垂很長,有些甚至超過18毫米。耳朵大意味著腎氣旺,先天稟賦好,耳垂長意味著頭腦健康。當然,這並不是說耳朵小的人就一定不健康、不聰明。有的朋友由於遺傳因素,耳垂很小,但他們也同樣很聰明。但不管怎麼說,揉耳朵有利於耳朵上氣血的循環,還能夠刺激耳朵上的穴位,是養生健身的捷徑,乾隆皇帝養生的方法之一就是每天早上起來搓耳朵。我們...
聖功醫院 身心科/葉怡寧主任醫師小玲照顧中風臥床的婆婆已經一年了,常常覺得壓力大,身心俱疲。先生因金融風暴,失業在家,夫妻倆常有口角。最近照顧婆婆時,小玲會有胃部緊縮,胃痛的情形,食不下嚥,體重直直落;常常覺得身體疲累,全身痠痛,胸悶氣喘,看過許多醫院的內科和胃腸科,吃了藥有些好轉,但一段時間後症狀又會復發,效果有限。接受一連串抽血,胃鏡等檢查,也沒發現特別問題,醫師建議轉介到到身心科就診。...
在現代工商社會的發展中,人與人的互動日益複雜而密切,保障人身自由的同時,必須兼顧維護社會公共安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柏妤表示,精神病病患因為其疾病症狀(例如:幻覺、妄想),會影響其個人現實感及判斷力,在急性發作期可能出現傷害自己或攻擊他人的危險情形或傾向,由於病人本身經常缺乏病識感,又同時是需要被幫助及治療的人,因此每個現代國家都把強制治療的議題歸在法律體系內。陳柏...
代謝型態整合了生物化學、解剖學、生理學和內分泌學等諸多科學,因而能從許多複雜的理論角度進行思考。但它雖然先進,卻也是個簡單的臨床導向飲食設計技術,不論是專業人士還是一般大眾都能輕易上手,藉以釐清適合自己的飲食。「新陳代謝」是人體為維持生存所進行的所有化學與生理活動之總和,其內涵繁多且複雜,但可以總結為以下幾種功能:營養、輸送、呼吸、合成、調節、生長和再生。所有新陳代謝都需要能量。身體會將我們...
腦中風是國人的健康殺手,隨著飲食西化,再次中風的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許多中風患者總以為已經中風過一次,應該不會中風第二次,而忽視再度中風的危機。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神經血管科主任陳昌明醫師表示,曾經發生中風的患者,再度中風的機率是相同年齡、性別者的五到十倍,民眾千萬別輕忽再度中風發生的可能性。亞東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龍表示,門診中常遇到檢查出已有血管狹窄、堵塞、或已經中風的患者,被醫師告知...
慢性硬腦膜下出血好發於老年人,平均發生年齡為63歲,詳細詢問病患病史,約只有50%病人可以追溯在症狀出現前一至二個月曾經有過頭部外傷之病史,由於臨床症狀非常多樣性,因此常被當成中風而送至急診,腦部電腦斷層掃描可作為確立診斷之工具。澄清醫院平等院區 急診科 林毓宏醫師表示,慢性硬腦膜下出血之機轉與急性硬腦膜下出血完全不同,一般在頭部外傷後,可能產生硬腦膜下出血損及蜘蛛膜而形成硬膜下水腫,其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