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新手媽媽生產完,會有上半身勇壯的體態感,為了恢復產後體態除了常見的飲食調整還有保持運動習慣,萬年不敗的定律讓很多新手媽媽們既焦慮又辛苦。其實從孕期開始,長期姿勢不良,加上懷孕、抱小孩等行為,容易導致「上交叉綜合症」,形成所謂虎背熊腰的視覺胖,先了解原因與解決方法,才能對症下藥而不是一位盲從減重。
台灣結婚率近年持續下滑,晚婚不婚成為普遍趨勢,其實這些都是必然的現象。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賽局理論大師湯瑪斯.謝林(Thomas C. Schelling)於《自由選擇背後的行為賽局》一書中,探討人在看似理性驅動下所做的微小決定,如何累積成意想不到的的群體結果,當我們能夠理解個人選擇如何牽動整體社會的行為時,就能更精準判斷市場,甚至國際局勢的可能走向。以下為原書摘文:
近年來,隨著高齡化社會加劇,失智症已成為全球性的健康議題,然而,近年來單株抗體藥物獲得核准上市,透過清除腦中β-類澱粉蛋白,有望減緩阿茲海默症的惡化。不過,你知道失智症新藥的療效嗎?治療該花多少錢呢?快跟著Podcast《優活問問》一起了解失智症與失智症新藥相關問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運動最易有成效的就是控制與減輕體重。窈窕健康的身材增加個人自尊及自信,促進生活滿意度。世界衛生組織於2009年指出,缺乏身體活動或靜態生活是造成全球性死亡及殘障的十大原因之一,有超過200萬死亡人數可歸因於靜態生活,大約21-25%乳癌及大腸癌、27%糖尿病與30%的缺血性心臟病,可歸因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嚴重影響健康並造成公共衛生問題。依據國民健康局統計201...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愛地球的縣市受到環保署表揚!24日環保署沈世宏署長於「101年度地方環保機關土壤及地下水績效考評頒獎典禮」親自頒發共14個獎項,表揚優異之地方環保局。環保署指出,101年度全國22個縣市分為三個組別進行評比,共選出14個表現優異的環保局,分別頒發功績卓著、績效卓著、著有績效、辛勞得力與最佳貢獻獎等5個獎項。桃園縣、宜蘭縣及臺北市獲頒功績卓著獎;獲得績效卓著獎之環...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開了一個刀後就變了一個人,完全不一樣的陌生人。不出門、不說話,就是生氣,見了孩子就告狀說我沒弄飯給他吃,可是明明就才剛放下碗筷…。」劉奶奶滿臉愁容看著坐在她身旁的親密愛人-劉爺爺。90歲的劉爺爺除了有高血壓外,平日身體硬朗、生活自理能力佳,不但每天外出運動,還經常親自下廚做菜給劉奶奶吃,兩人恩愛相隨的情形不知羨煞多少親朋好友。年初,劉爺爺告訴孩子腰痛、下肢...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周郁蘋/綜合報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60年來,舉辦衛生教育講座、預防接種、健康篩檢、菸害防治等,推廣社區健康。在仁愛院區60週年院慶中,藉由攝影展、義賣活動等,讓民眾參與院區的成長,未來將繼續服務,關懷社區健康。仁愛院區60週年院慶適逢母親節,將透過闖關活動宣導衛教,並舉辦義賣活動,所得將全數捐贈臺北市視障家長協會,期望在溫馨的節日中,響應關懷弱勢的精神。民眾除了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Vesak節是東南亞國家非常重要的節慶,也是斯里蘭卡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另外,伊藤佳代是國際知名的心靈聲樂藝術家,曾出版過多張心靈音樂唱片,她的作品在台灣也是很受到歡迎。現在,三摩地學會特舉辦斯里蘭卡風的Vesak節慶典活動,讓台灣人體驗斯里蘭卡與衛塞節的歡樂氛圍、文化風土、特產美食、民俗宗教、祈福祝願等;可以體驗異國文化,歡度佳節,活動中特地邀請日本心靈音樂歌...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成人猝死最常見的就是心室顫動,尤其是突然間昏倒失去意識,甚至會停止脈搏、心跳,若沒有CPR維持血液灌流及AED電擊恢復心跳,就算即時被送到醫院救回一命,腦部也可能會因嚴重缺氧而受傷害,甚至成植物人。AED具備輕巧、可攜式、操作簡單及容易訓練且效果顯著的特色,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只要依照機器聲音效果的指示,依樣畫葫蘆的將左右兩側的電擊片放在病患的位置,機器就...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60歲的莊姓女病患,罹患大腸癌第三期,一年前經開刀化療後控制病情,日前檢查卻發現癌細胞轉移到左側肺部,但因腫瘤太小,開刀不易移除;童綜合醫院改採立體定位身體放射線治療,經5天療程後移除腫瘤。童綜合醫院表示,這名60歲的女病患,一年前罹患大腸癌第三期,經開刀移除腫瘤並依循正規化療後無復發;但最近因咳嗽頻繁到童綜合醫院檢查後,發現左側肺部有0.8公分轉移的惡...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這句著名的台詞,帶動了全台環島的風氣,但是對三個年逾半百、加起來快要200歲的口腔癌病友來說,或許是「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可能就沒機會做了!」二年前陽光口友周培圓,發起全台走透透進行宣導及關懷病友行動,引發熱烈響應。102年,陽光騎士團將再度踏上環島旅程,不同的是,多了2名鬢角泛白的小毛與蔡頭騎士相挺,他們同為口腔癌所苦...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澳洲醫師馬歇爾和華倫在1982年成功分離出幽門螺旋桿菌,證實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發炎有相關。後來研究顯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除了與胃炎有關之外,同時也是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和胃癌的致病因子。奇美醫學中心一般內科醫師郭妍伶表示,因此民眾如果有上消化道之疾患,需要做胃鏡檢查確定有消化性潰瘍時,都會一併檢查有無幽門桿菌感染。郭妍伶表示,幽門桿菌感染途徑為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