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就讀小學4年級的10歲男童,每天喝1杯手搖飲料、喜歡吃炸物,且缺少運動又晚睡,日前因感冒就醫,醫師檢查發現體重竟50公斤,進一步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身體質量指數(BMI)達25,屬於肥胖體位,進一步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處異常影像,確診為脂肪肝,經個人化健康管理,3個月後逐漸改善。
台灣地震頻繁,加上即將邁入颱風季,在家中備齊防災避難包相當重要。《優活健康網》特摘全民防衛組織黑熊學院所撰此文,分享「緊急避難包」的基本款與內容物,面對地震、颱風、戰爭所需的準備也有所不同,建議民眾根據自身需求調整避難背包與裝備,才能在災難來臨時做好準備。
不少人轉職,是為了找到更好的機會,但適合的工作不止一種。走過無業和在家兼職等非傳統職涯之路,作者小向田路於《我只是放棄完美工作,年薪就提高了》一書中,分享成功轉職的技巧,若你也沒有專業技能、沒自信、又不想那麼努力,如何找到比現在待遇更好的工作?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為了實現健康長壽,就要避免攝取引起血糖值劇烈上下變化的精製碳水化合物。30幾歲的年輕族群和運動員,由於日常活動需要消耗許多能量,為了符合這階段身體的需求,以精製碳水化合物作為主食是正確的選擇。白米、麵食、吐司為精製澱粉 應避免食用但是必須明白,過了50歲的身體一旦無法負荷高純度的能量,就會產生許多問題。避免食用白米、烏龍麵、拉麵、一般的吐司麵包等精製過的米和麵粉製...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實踐長壽的秘訣就是要留意主食攝取方式。現代人的主要碳水化合物的來源是精製過的米,也就是白米以及精製過的小麥。然而過了50歲以後,若立志希望長壽,就必須盡量避免這類食物;理由是,這些精製碳水化合物提供純度過高的能量,對於上了年紀的人特別容易引發一些身體不適。米、麥等精製碳水化合物 引發現代人疾病追溯人類700萬年的歷史,發現人類距離現在1萬年左右才開始食用米和麥等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經常在電視和雜誌看到「○○有益健康,建議最好每天吃!」的廣告或是報導,有時候是納豆、優格、葡萄柚、花椰菜。但是,腸道裡面有5萬種種類以上,1000兆個以上的腸內細菌,單一食材絕對不可能滿足所有菌種的需要。所有食物對人體而言都是「異物」,過度攝取對身體一定會產生不好的影響。1)作為好菌和伺機性細菌養分的食材/「腸壽食材」的第一名就是作為提供好菌和伺機性細菌養分的食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腸內菌群裡面繁殖的腸內細菌可分為「好菌」、 「壞菌」、 「伺機性細菌」3大種類,這些腸內細菌的繁殖場所和資源都非常有限,因此為了生存,彼此間經常是處於競爭激烈的狀態,好菌減少,伺機性細菌就會見風轉舵,支援壞菌。反之,壞菌減少的話,伺機性細菌改變支援對象,好菌的數量就會增加。大腸桿菌、產氣莢膜梭菌 易使腸內產生有害物質具代表性的好菌有比菲德氏菌、乳酸菌、腸球菌等,...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別人吃了效果很好,所以吃吃看?」不少人都有吃維他命保養身體的習慣;但是,藥師提醒,若有服用慢性病藥物者,食用任何維他命、保健食品前,最好先諮詢醫師、藥師或營養師,以免發生藥物交互作用,保健不成反而傷身。 保健食品服用錯誤 可能影響療效 據統計,國內有超過4分之1的民眾,每天會吃保健食品,前三名分別為維他命、鈣片、葉黃素。台...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長達5天的清明連假將至,不少民眾已規劃好旅遊計畫。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最新資料顯示,流感疫情雖逐漸趨緩,但近期氣溫變化大、連假將至,人際交流頻繁易造成病毒傳播。一名患高血壓及腦中風的69歲男性,身體免疫力低下,感染A型流感併發感染肺炎,一度敗血性休克。後來雖然治癒出院,但每日需抽痰維持呼吸道暢通,生活品質大受影響。肺炎鏈球菌潛伏在鼻咽腔中 免疫力下降時侵襲壢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59歲翰昇(化名)因咳血來到醫院急診,經X光片檢查及切片後,確診為鱗狀細胞肺癌,且有骨轉移的現象;院方立刻以化療進行治療,但腫瘤情形卻遲遲不見改善,且多次復發讓他難以忍受,一度想要放棄治療。在醫療團隊評估後,改投以新型抑制血管新生劑再搭配化療同時進行,才將腫瘤控制穩定,目前仍持續追蹤治療中。鱗狀細胞肺癌治療選擇少 但仍有一線曙光收治該名患者的義大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於/綜合報導)69歲的楊先生搬重物時一用力,突然後腰劇痛癱軟,經診斷為椎間盤破裂,壓迫神經。聽聞親戚手術後下肢癱瘓,讓楊先生遲遲不敢動手術,2個月後才就醫進行新型內視鏡手術,解除痛楚。這種手術只要局部麻醉,手術時間短、傷口小,隔天可出院。退化造成椎間盤突出 壓迫神經引起疼痛衛福部彰化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趙紹清表示,一般的椎間盤突出是退化造成,椎間盤內的髓核和纖維環一起扁化,突出後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老花眼鏡是醫療器材嗎?答案是對的。隨著各種醫療器材不斷推陳出新,從出生嬰兒用的保溫箱、民眾常用的隱形眼鏡、受傷時貼的OK繃、老花眼鏡等,皆為隨處可見的醫療器材。食藥署彙整出簡單易懂的「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幫助您正確選用適合自己的醫療器材:1)什麼是醫療器材/醫療器材就是除了藥品外,用以達成診斷、治療、減輕及預防人類疾病等功能之產的品,例如生物科技與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食物看起來沒有壞,還可以吃?當心感染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食品如遭受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汙染時,外觀看或聞起來,可能沒有腐敗,但仍然可能使人生病,症狀包括噁心、嘔吐、持續發燒、肌肉酸痛、嚴重頭痛和頸部僵硬等。孕婦、老人、免疫系統低弱族群 感染李斯特菌風險高孕婦、老人和免疫系統低弱等族群感染李斯特菌的風險較高。孕婦受感染時,可能只有輕微的類似流感症狀,卻可能導致流產、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