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春天,春天時節日夜溫差大,白天可能飆到高達30度,夜晚則降到20度以下,這樣大的溫差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說是一大負擔,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情況。《優活健康網》特摘營養師柯曉彤所撰此文,分享「5種健康飲食」遠離心血管疾病。
越來越多研究顯示,慢性發炎可能間接促使身體癌細胞的生長。要讓身體遠離慢性發炎,生活習慣、飲食和運動都很最重要。《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醫師建議改變5生活習慣,可以抗發炎,特別推薦洗冷水澡的好處,可以促進抗老化棕色脂肪活力發揮,因此若身體情況允許,夏天偶爾洗冷水澡也不錯。
是什麼讓你擁有健康與幸福?人生最重要的目標是什麼?以千禧年世代為對象的調查中,超過8成的人說,人生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富有」,有5成表示主要目標是「享有名聲」。《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哈佛大學研究」,究竟幸福人生最重要的因素為何?你又怎麼看待幸福呢?
文/葉怡君 圖/葉揚 葉揚蹲下用孩子的視角看世界,跟孩子一起建立了一個宇宙觀。在那個小小宇宙裡,她自己也是一個孩子。 跟孩子玩的時候,葉揚是個一個玩起來比小孩還要瘋的大孩子。 有時候,她會跟羅比在地上鋪一堆枕頭,然後跟孩子玩從床上跳下來的遊戲。葉揚的老公彼得超不喜歡這個遊戲的,可是她自有一套理論:「沒有風險就不好玩了啊!」」 「我是一個蠻可以玩的...
文/高凡淳 採訪諮詢/兒童職能治療師吳姿盈 玩黏土、著色、摺紙等,看似簡單的手作遊戲,其實藏有大大的學問!進行手作活動時,有助於孩子的心智發展歷程,爸媽的參與及陪伴更為重要,能讓這過程變得更有意義! 多多動手玩.培養認知能力也為上小學做好準備 「精細動作的發展,與認知發展有高度的關聯性!」吳姿盈職能治療師表示,當孩子看到大人示範動作時,會開始學習觀察、思考與模仿,在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腮幫子有任何凸起異狀,千萬別輕忽!一名女性5、6年前發現臉頰近耳朵下方有花生米大小的凸起物,不痛不癢,以為是粉瘤而不在意,一年多前,凸起物竟開始變大,變成像個包餡湯圓,才驚覺必須就醫,檢查後確認是腮腺腫瘤變大,可能癌變,必須手術移除。良性變惡性 壓迫神經導致嘴臉歪斜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部主任吳弘斌表示,該名女子期間曾因感覺疼痛而就醫,檢查為良性,之後就因為結婚、生子與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如果不帶任何異樣或批評的眼光,純粹當一個生活觀察家,會驚訝地發現,人類的吃相竟然如此豐富多變。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其新書《從習慣洞察人心》提出,從一個人吃東西的樣子,大概可以看出他從小到大的生活習慣好不好?例如重不重視環境衛生?有沒有服務別人的觀念?生活作息有無紀律?自我控制能力強不強?以及對生活的滿意度高不高?雖然看別人吃東西很有趣,不過在此要特別提醒,可別看得太用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人皮膚紅癢覺得就醫太麻煩,自行到藥局買藥膏擦拭,針對一些急性的、不要緊的輕微皮膚疾患,有可能會自行恢復,但若嘗試治療後未見好轉,還是要請皮膚科醫師診治,才能對症下藥。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醫師邱足滿彙整出以下案例,讓大家更容易了解正確的皮膚科用藥觀念。案例1 14歲王同學的手肘肘窩部位常會發紅發癢,自行到藥局買藥膏擦了一段時間,皮膚卻變得怪怪的,就醫時已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白內障不是銀髮族的疾病!現代人3C產品不離身,長時間看電視、電腦、手機螢幕,導致白內障的罹病年齡下降。食藥署表示,白內障的主要成因是眼球水晶體因紫外線、藍光及老化等因素,而出現混濁、變白;進而引起視線模糊、顏色對比差(色調改變)、眼前出現黑點等不適症狀,嚴重時還可能會導致失明。考量自身需求 昂貴不代表最好目前白內障的手術方式,大多採用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合併人工水晶體植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人與人接觸,第一個印象其實是眼神。你肯定有過這樣的經歷,你與初見面的人對視,發現一見如故,你們兩人短暫地聯繫在一起,互相了解,接納彼此……眼神交流並非每次都能「來電」,我們經常以眼神推測對方的健康、性格,甚至對我們的誠意。凝視的眼神會持續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使我們的判斷力減弱。電視主播、傳道者甚至銷售員,最好具有這種眼神,才容易讓聽眾信服。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4歲小羽曾見證叔叔罹患血癌,並接受骨髓移植重生過程,為幫助與叔叔有相同病症的患者,主動參與骨髓驗血建檔,歷經17年終於配對成功,不辭辛勞從新北市到嘉義縣大林慈濟醫院捐贈周邊幹細胞,為白血病患者燃起重生的希望。曾見證罹癌叔叔受助 參透生死回饋病友小羽目前從事電商工作,大學主修醫務管理時曾上過認識大體老師的課程,加上父親是藥師、母親為志工,對生死有豁達與助人的觀念,慈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杰是小一學生,一入學就讓老師頭痛不已,因為他無法在座位上安靜1分鐘,不是四處走動就是雙腳不停抖動,下課時一下爬樹抓蟬,一下又和同學打架。小杰的父母帶他到兒童心智科就診,經過評估後診斷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在接受藥物、行為、心理、感覺統合治療,加上父母親的配合下,經過一學期之後,小杰上課時可以安靜坐在位子上,下課後也能和同學正常互動。行為治療 需要家長耐心支持與陪伴...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住在東京的日本媽媽,生產後罹患產後憂鬱症,需父母協助照顧小孩,但又因此產生罪惡感,導致失眠、食欲不振等情形,曾在日本求助精神科症狀未改善,因先生長期派駐台灣,決定跨海來台求醫,經醫師以經顱磁刺激(TMS)治療,一個半月後,睡眠、食欲、情緒與活力逐漸改善,也慢慢可以專心帶小孩了。產後憂鬱分3種程度 嚴重恐殺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周伯翰表示,產後憂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