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血症

9旬奶奶長出大量膿疱頻喊痛 醫警示恐致多重器官衰竭

9旬奶奶長出大量膿疱頻喊痛 醫警示恐致多重器官衰竭#敗血症

一名高齡92歲的奶奶於去年因為皮膚有大片紅斑、脫屑,上面散布數顆膿疱,而且還頻繁發燒,非常虛弱,被家屬帶往醫院就醫。醫師發現,這名奶奶有地圖舌與手部關節變形等乾癬典型症狀,加上皮膚有明顯膿疱,安排皮膚切片與抽血檢查確診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若再拖延恐有誘發敗血症或是器官衰竭等致命性併發症的風險。所幸,經醫師評估給予生物製劑治療後,奶奶身上包括膿疱、紅斑、脫屑等症狀在一週後都有獲得改善,生命體徵也恢復正常,不再發燒,終於重拾往日活力。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誘發發炎如滾雪球 嚴重性非尋常乾癬可比 三軍總醫院皮膚科部醫師陳奕先表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是一種少見但嚴重的皮膚重症,有別於常見的斑塊型乾癬,當疾病發作時,患者的皮膚除了會有紅斑、脫屑,最典型的症狀是長出大小不一的膿疱,而且多顆膿疱有時會融合形成大片的膿疱湖,並伴隨有疼痛、發燒、疲累等全身性症狀,甚至可能誘發敗血症、器官衰竭等具致命性的嚴重併發症,不論是症狀的特徵與對生命的威脅性都與尋常乾癬不同。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一旦發作將引發滾雪球般的自體免疫發炎反應,當攻擊皮膚就會出現皮膚症狀,若是攻擊到器官就會造成器官損傷!」陳奕先醫師表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發作與人體內IL-36基因突變所導致的自體免疫發炎反應異常活化有關,起初多以臉部、手腳、軀幹等部位的密集膿疱作表現,出現幾天就可能融合成膿疱湖並快速漫布到全身。 除了外觀上的影響,患者也常出現疼痛、發燒、疲累、關節發炎、眼部葡萄膜炎等全身性症狀,而且患者因為皮膚屏障受損,加上持續發燒的影響下,可能造成血壓快速下降,進而誘發心血管、腎臟等重要器官衰竭,相較於尋常乾癬具有更高的致死風險,後遺症也難以處理,也因此受到醫師的高度重視。 先天後天都有發作風險 專用IL-36生物製劑快速控制發炎 陳奕先醫師說明,促使IL-36發生突變的原因不僅有先天遺傳性的基因異常,包括壓力、懷孕、感染、藥物,如乙型阻斷劑或是突然中斷全身性類固醇等後天因素都有可能誘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也就導致部分患者是從乾癬併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也有部分在初次發作時就以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症狀作表現。然而,由於民眾對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認知度不高,容易把症狀與其他疾病混淆,往往是有經驗的皮膚專科醫師才能早期鑑別診斷。 陳奕先醫師指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患者的治療是條荊棘路,依據發作的嚴重程度可能需要住院,甚至是住到加護病房,讓呼吸、心跳、血壓等生命體徵恢復正常。考量到全身發炎引發器官衰竭的風險,也需要儘快控制住發炎反應,並儘快清除膿疱等症狀,其中,膿疱的面積大小與數量也被視為評估病情的重要指標。然而,過去如口服A酸、環孢靈素等傳統藥物往往需要2到4週才能控制住發炎反應,對於承受巨大痛苦的患者來說緩不濟急,也不見得能清除所有膿疱。 隨著醫藥的進步,目前已有專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IL-36發炎路徑所設計的生物製劑,有機會在1週內完全清除膿疱,有望可以幫助患者更快、更穩定地控制疾病。陳奕先醫師提到,全身型膿疱性乾癬需要更精確的診斷與治療,尤其對於高齡患者而言,用藥時更要審慎評估全身性類固醇等傳統藥物可能伴隨著肝腎負擔或是骨質疏鬆等副作用。呼籲民眾若察覺皮膚有膿疱、紅斑、脫屑三大症狀時,應儘速至醫學中心皮膚科尋求專業協助。   (圖/三軍總醫院皮膚科部 陳奕先醫師)

比新冠還恐怖!醫示警6大「超級細菌」:2025後每年恐奪千萬人性命

比新冠還恐怖!醫示警6大「超級細菌」:2025後每年恐奪千萬人性命#敗血症

台灣正逢新冠第4波疫情大流行期間,民眾除了要小心變種病毒的威脅,同時更別輕忽感染「抗生素抗藥性細菌」的風險!專家警告,一旦染疫合併感染抗藥性細菌,不僅住院時間可能延長3~5倍、引發急性敗血症死亡,甚至會連帶影響照護者及他人安危,呼籲民眾及病人做到4件事,共同預防2025年「超級細菌」時代來臨!

第 25 屆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暨 SNQ 國家品質標章授獎

第 25 屆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暨 SNQ 國家品質標章授獎#敗血症

邁入第 25 屆,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暨 SNQ 標章於2/14授證,本屆包括醫療與產品共五大類、17 項類組,超過 677 個項目競逐;經過半年專家嚴格評審選拔, 共 2 金、7 銀、19 銅獎項脫穎而出;本年惟二金獎榮耀,分別由台大基因醫學部治療 AADC 缺乏症團隊,以及輝瑞大藥廠以抗新冠肺炎倍拉維(Paxlovid)勇奪代表全球第一的最高殊榮! 從競爭最激烈的醫療類組,更看見許多台灣醫界創新突破、善用累積多年醫療數據結合科技優勢,進化各項醫療診療預警系統,成為本屆獲獎大亮點 : 台大基因醫學團隊勇奪金獎,締造全球唯一核准 AADC 缺乏症治療模式 AADC 是罕見遺傳性神經疾患,但居然與台灣人基因有密切關連! 全球 AADC 缺乏症個案中,超過三成個案來自台灣,罹患 AADC 兒童會有嚴重發展遲緩、運動異常等狀況,過去治療模式束手無策。 台大基因醫學團隊,成功找出基因缺損之處,透過精準立體定位手術將帶有AADC 基因之病毒載體,注射至腦部基底核核殼位置來治療,2010 年成功完成首例治療,更創下全球唯一治療小於 2 歲記錄,至今完成超過 30 例罕病兒童, 40%患者可以正常行動;2013 年團隊再運用 3-OMD 血片檢驗技術啟動新生兒篩檢,一連串照護模式,不僅在 2019 獲得國際兒科聖經級教科書級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 引用。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更於 2022 年授予這項基因治療藥物的上市許可,成為全世界唯一獲准的 AADC 缺乏症治療方式。 北榮腎臟科團隊銀獎 首創遠紅外線治療透析血管 全球 2000 家透析室跟進! 全台有超過 10 萬洗腎國人同胞,最擔憂就是連結動脈與靜脈的洗腎廔管阻塞或血管通路併發症! 針對這個治療困境,台北榮總腎臟科團隊思索突破,創新以特定波長的遠紅外光照射治療,確保洗腎廔管維持通暢不產生病變,廔管阻塞率大幅降低 64.2%、血管通路重建率下降達 93.3%;在台這項創新治療法,已經成功推廣至世界五大洲、23 個國家,超過 2,000 家以上血液透析室跟進使用。2019 年,歐洲透析及腎臟移植學會(EDTA)的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及美國腎臟基金會(NKF)的 KDOQI 臨床指引,皆將北榮所開創遠紅外線治療納入建議治療。 臺中榮民總醫院 全國最大重症照護資料庫 精準預警 12 項重症,即時救命 台中榮總以十年超過 6600 萬筆資料,建構全國最大重症資料庫,經過 AI 智能協助,對於加護病房患者 24 小時不間斷監控生理數值、以及醫療風險指數據,包括在「呼吸重症」、「急性腎損傷」、「敗血症預測」、「死亡風險」等 12 項重症, 多項重症預測準確率達 83%以上,可以提早發出預警,讓醫師在危急病況發生前,即時處置! 中國醫藥大學附醫 一小時鑑定完 8 種抗藥菌株、抗藥性預測準確率達 95% 以往要檢測病患感染症細菌確認用藥,至少要耗費 72 小時! 中國醫藥大學附醫研發智抗菌平台,一次鑑定八種臨床常見多重抗藥性致病菌株,而且在 1 小時可以取得抗藥性預測結果,這個平台更整合「敗血症預測」、「藥物基因」等感染症所需要的關鍵資訊,利用 AI 智慧預警敗血症與致死率準確率達 84.5%、大幅降低敗血症死亡率 12%,而且抗藥性預測一致性可達 95%,更能夠提早 24 至 72 小時提出抗藥性預警,避免用錯抗生素,錯失黃金治療時間! 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 25 年 持續推廣台灣頂尖醫療、推進全球醫療進步! 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在上百位醫界專家以及全台醫療團隊努力,25 年來,全台逾 3,000 組頂尖醫療團隊競逐,其中有 37 個團隊技冠全球,在「顯微重建」、「肝臟移植」、「心房顫動」、「心臟急重症」到「兒童罕病」、「腎臟血鉀異常」等治療領域,站上全球尖端地位!還有 80 個團隊的治療成果,引領亞太臨床新進展,改寫國際醫療指引、甚至建立診斷新準則! 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作為醫界相互砥礪平台,持續發掘台灣推廣台灣頂尖醫療,共同推進全球醫療進步!

男童發燒遭誤認確診!母警覺「被蟲叮」揪出致死率超高「恙蟲病」

男童發燒遭誤認確診!母警覺「被蟲叮」揪出致死率超高「恙蟲病」#敗血症

疫情流行期間,發燒經常被視為染疫重要症狀,但也可能因此延誤察覺其他病症。中部一名9歲男童就因發燒多日不退,在家快篩陰性,就醫卻被要求回家等報告,心急如焚的媽媽拿著轉診單來到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李宇正門診,請醫師檢視孩子腿部結痂,及時診斷出是「恙蟲病」,幸運救命。

腳掌發黑險死 敗血症男逃截肢命運

腳掌發黑險死 敗血症男逃截肢命運#敗血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0歲的蔡先生因血糖過高在家中昏迷,緊急送醫後又併發急性左下肢血栓與腔室症候群,導致左腳掌發黑壞死而引發敗血症、腎衰竭,經洗腎治療與住加護病房觀察月餘仍不見好轉且有生命危險,醫師建議截肢保命,但家人希望能保留,最後在整形外科團隊進行清瘡、壞死切除游離皮瓣手術等治療下,順利保住一命,也免於截肢。血糖過高昏迷 併發急性下肢血栓與腔室症候群蔡先生的雙胞胎哥哥表示,弟弟當時在家中剛吃完飯,突然從椅子上跌落、失去意識,緊急叫救護車送往鄰近醫院,檢查後醫生說是血糖過高,原以為住院幾天即能返家,不料隨之而來的卻是併發急性左下肢血栓與腔室症候群。一開始左腳趾發黑,慢慢整個腳掌也跟著全黑掉,接著又出現敗血症和腎衰竭,需洗腎治療,在加護病房一個多月病況不見好轉,醫生建議左下肢截肢以保命。在哥哥不放棄下,輾轉到大林慈濟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黃介琦指出,蔡先生來的時候狀況相當不好,包括敗血症、血壓很低,且還在洗腎,意識不大清楚,有生命危險,但哥哥顧及弟弟還年輕,希望在救命的情況下還能保留肢體,讓弟弟以後還能走路,過正常生活。洗腎穩定病情再重建足部 住院75天出院黃介琦會同腎臟科、感染科等醫療團隊搶救,首先針對敗血症使用抗生素治療控制感染,接著再解決洗腎、呼吸、意識等問題,待穩定後,陸續左小腿清瘡六次,並以負壓海綿抽吸,左足壞死部分切除,保住左腳,並以顯微游離皮瓣重建手術免於大範圍截肢命運,最後成功治療敗血症與腎衰竭、尿崩症,住院75天後順利出院。黃介琦表示,腔室症候群主要為肢體常因肌膜內急性累積液體、進而缺血、缺氧,此一組織壓力上升後,導致肌肉神經等組織缺血傷害之狀況及臨床變化,稍有延誤,輕則組織孿縮,重則截肢,甚至喪命,呼籲民眾,身體一旦出現異狀,一定要盡速就醫。

會陰癢狂抓!佛尼爾氏壞疽釀陰囊壞死

會陰癢狂抓!佛尼爾氏壞疽釀陰囊壞死#敗血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等病史的72歲老翁,連日來呼吸很喘由子女送進急診,檢查出他的發炎指數已高出正常值約90倍,有嚴重敗血症的生命危險及急性腎衰竭,由腎臟科收治於加護病房,護理師為他清潔身體時發現在會陰部及臀部有兩處疑似褥瘡的傷口。原因老翁的會陰部搔癢,用指甲摳癢而破皮,導致會陰部及臀部出現大面積的膿瘍,被草綠色鏈球菌感染,罹患「佛尼爾氏壞疽」,連陰囊表皮全壞死,大範圍的陰囊重建必須「連皮帶肉」,給睪丸最原本的環境。由於該老翁已有敗血症的現象,又發現有「褥瘡」的傷口,懷疑感染的來源是來自此傷口,於是會診整形外科評估是否需要手術清創以確認敗血症的原因。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整形外科主治醫師張育誠表示,經詳細診查該患者的患部不是「褥瘡」,而是細菌感染的佛尼爾氏壞疽,並已導致皮膚壞死。開刀後發現膿瘍已經由筋膜穿入陰囊內部,造成陰囊的表皮也全遭感染而壞死,清創了七次加上感染科醫師以後線抗生素治療才完全控制住傷口的感染。而細菌培養出是草綠色鏈球菌感染,其實這種細菌很常見,但如果病人免疫力低下,是有可能小細菌也會奪人命。張育誠醫師說,在感染得到控制後,最大的問題是患者切除了壞死的陰囊表皮後,兩顆睪丸外露,必須進行陰囊的重建手術。陰囊表皮的重建手術有其困難度,不能僅植皮而已,如此會造成患者術後因睪丸與皮膚直接黏連而疼痛,必須「連皮帶肉」予以重建,因此先從患者的大腿內側取出股薄肌,進行旋轉肌皮瓣手術,用股薄肌肌肉將兩顆睪丸包覆,再從患者大腿外側取得皮膚,植皮於股薄肌的表面,才完成陰囊表皮的重建,把睪丸完整地包覆起來,恢復睪丸的原本環境。不清創死亡率幾乎百分之百 小細菌也可能奪人命張育誠醫師強調,罹患佛尼爾氏壞疽,如果不清創,死亡率幾乎百分之百。若像此病人已產生敗血症,即使進行清創因病情的演變其死亡率也高達60%,也就是說小細菌也可能奪人命,尤其有肝硬化或糖尿病等肝、腎功能不佳的民眾,即使有小傷口都要特別留意。整個治療過程,須整體醫療團隊的通力合作,除了整形外科的手術治療與重建外,還需要大腸直腸外科,感染科,及加護病房的協同治療。這位老翁經治療及陰囊重建手術後,住院了近兩個月康復出院,回診時陰囊傷口恢復良好。

癌友發燒別輕忽 拖延敗血症恐奪命

癌友發燒別輕忽 拖延敗血症恐奪命#敗血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癌友發燒別輕忽,拖延時間恐合併其他病症,導致死亡率提升。80歲的陳媽媽3年前診斷出罹癌,在家發燒,孩子擔心打電話詢問醫院該如何處理,醫事人員當下立刻要求家屬帶媽媽到急診就診,孩子才知道原來媽媽的燒跟一般人不一樣,感謝那通詢問電話救了媽媽。癌友發燒不以為意 拖延恐敗血症奪命豐原醫院癌症個管師劉蓓君表示,4年來協助癌症病患進行衛教諮詢,鼓勵癌友對抗病魔辛苦路程,卻常遇到一些癌友發燒時總誤以為是一般小發燒不要緊,拖延就醫黃金時間,造成其他併發症發生,甚至嚴重到敗血症死亡。天天固定記錄體溫 發燒立刻就醫豐原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張世宗表示,罹癌病人身體狀況本身就和其他病人不同,會發燒主要是身體某處遭受感染導致,如果當下沒有立即到醫院就醫、查明發燒原因,容易造成其他併發症的發生。養成天天固定記錄自己的體溫狀況,每天的體溫應該都要在正負1 °C間才算正常,如果每天體溫都在37至38°C之間患者可以不用太擔心,但如果超過1°C以上就必須趕緊到醫院求診。癌友身體虛弱 不適及早尋求醫療協助劉蓓君個管師表示,罹患癌症的患者初期較擔心做完治療身體會虛弱,這時一定要放鬆心情、儘量讓自己情緒起伏別太大。當期間有任何問題時,透過各癌別個管師幫忙,讓醫護一起陪伴抗癌,才是不二法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