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血症

生食恐染李斯特菌!嚴重引發腦膜炎

生食恐染李斯特菌!嚴重引發腦膜炎#敗血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國內李斯特菌感染病例主要為65歲以上者,其次為年齡介於45到64歲族群,亦有少數為母子垂直感染情形。年長者、免疫力低下者、孕婦及新生兒等是李斯特菌症易感染族群,可能引發敗血症或腦膜炎等嚴重疾病,甚至死亡,致死率可達2至3成。孕婦感染後可能會導致流產、死胎、早產,也可能透過胎盤或產道傳染給新生兒,造成新生兒侵襲性感染,引發新生兒敗血症或腦膜炎。李斯特菌是人畜共通病原 可能汙染蔬菜、肉類李斯特菌常存在於泥土、污水、蔬菜、市售肉品、乳製品,此菌亦可存在無症狀的人類、哺乳類動物及鳥類的腸道及糞便,是普遍存於周遭環境的人畜共通病原。國外案例調查報告曾發現,食用遭污染的生菜、哈密瓜、未經殺菌的乳品製造的軟乳酪、未經充分加熱的熱狗、火腿等即食肉品,而引起的李斯特菌症病例。衛生福利部自107年1月1日起正式新增「李斯特菌症」為第4類法定傳染病,凡發現符合其病例定義者,醫師或醫事人員須於72小時內通報衛生主管機關,衛生單位將會對於病例進行感染源調查,提供疾病預防指導等防治措施。有助及時掌握疫情與感染來源及相關風險因子,阻斷疫情傳播,降低國人感染風險。日常生活避免生食 料理後應洗淨雙手疾管署提醒,李斯特菌症主要係經由食用遭污染的食物而感染,目前無疫苗可預防,致病菌於冷藏室的4℃條件下可持續生長繁殖,需加熱至72°C以上才可殺死。日常生活應避免生食,牛肉、豬肉、禽肉或魚肉等肉類,蔬菜徹底煮熟再食用。處理生熟食應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叉污染。處理生食後須徹底洗淨雙手及器具,避免食用未經殺菌的生乳及其乳製品,分切瓜果後儘早食用,避免食用冷藏超過保存期限食物等。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免費防疫專線1922洽詢。

住桃園長者注意!免費肺炎疫苗再升級

住桃園長者注意!免費肺炎疫苗再升級#敗血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肺炎鏈球菌除了引起中耳炎、鼻竇炎和支氣管炎等常見症狀,還可能引發敗血症、肺炎、腦膜炎等侵襲性疾病!特別是5歲以下嬰幼兒及65歲以上老年人,是併發重症的高危險群!要預防肺炎侵襲,打疫苗是個好方法。桃園65歲以上長者 免費接種新型疫苗桃園市自102年起創先提供在地長者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至106年9月30日為止共有近3萬市民受惠,明顯降低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確診率。桃園市政府今年10月1日起再度加碼升級提供設籍本市年滿65歲長者免費接種「新型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呼籲本市年滿65歲以上長者挽袖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衛生局說明,除了中央補助75歲以上民眾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自102年起開始自籌經費讓70歲以上市民長輩接種,去年擴大到65歲以上長輩就可接種。今年更率先提供65歲市民升級施打「新型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讓桃園市的長者可以接受最好的預防照顧。接種後1年再補打1劑 增加免疫力接種疫苗不僅可以增加免疫力、降低發病,亦可減輕症狀及併發症發生,為遠離肺炎最有效的方式。根據專家建議,65歲長者接種1劑「新型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1年後再接種1劑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可持續增加免疫力。設籍於桃園市65歲以上長者,若未曾接種過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可儘速攜帶身分證明文件及健保IC卡,就近前往衛生所或合約醫療院所接受接種服務,全年度皆可施打。如對疫苗接種有疑問,可撥打市民諮詢服務熱線1999或防疫專線0800-033-355洽詢。

講座/肺炎鏈球菌疫苗

講座/肺炎鏈球菌疫苗#敗血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孩子抵抗力低,在幼稚園、小學又常常跟其他小朋友玩在一起,好怕孩子被傳染疾病。現在肺炎鏈球菌流行,嚴重可能引起肺炎、敗血症、腦膜炎!有鑑於家長們的疑慮,雙和醫院將安排小兒部衛教講座,由兒科衛教師李雯玲主講肺炎鏈球菌疫苗,歡迎家中有孩子的家長或有興趣的民眾參加交流。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預防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時間:106年11月24日(五)15:00- 15: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二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食物細菌吃下肚 恐致新生兒敗血症

食物細菌吃下肚 恐致新生兒敗血症#敗血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年全球發生多起因食物造成的大規模疫情,經由吃下受汙染的食物,人體可能感染李斯特菌。若是已受感染的孕婦,也可能傳染給新生兒。年長者、免疫力低的人或是新生兒受到感染,恐怕引發敗血症或腦膜炎。年長者、孕婦危險 胎兒患病恐死亡李斯特菌主要透過吃下受污染的食物,例如蔬果、生乳、乳酪、肉品、熱狗、魚蝦、冰淇淋等,大部分的流行與食物污染有關,然而受感染的孕婦也可能經由胎盤或產道傳染給新生兒,造成母子垂直感染。國際文獻報告指出,年長者、免疫力低下的族群及新生兒感染後,可能引發敗血症或腦膜炎等嚴重疾病,甚至死亡,致死率可達2至3成;孕婦感染後可能會導致流產、死胎、早產,或於分娩時經產道傳染胎兒,造成新生兒敗血症或腦膜炎。疫情蔓延多國列管 醫:如有症狀速就醫美國、加拿大、澳洲及歐盟等國家,已將李斯特菌症列為法定傳染病監測項目。鑒於該疾病嚴重程度高,對國人健康具潛藏威脅性,衛生福利部已預告新增李斯特菌症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若有敗血症、腦膜炎、骨髓炎、心包膜炎、腹膜炎等臨床症狀表現,建議盡速就診檢驗。衛福部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醫師及醫療院所相關人員如發現病患有上述症狀,且自病患體內檢出李斯特菌,依法需於72小時內通報當地衛生主管機關,並將已分離之菌株送衛福部疾病管制署鑑定確認。

沒膽還會結石?延遲就醫險敗血症

沒膽還會結石?延遲就醫險敗血症#敗血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約75歲蔣姓婦人被房東發現昏迷在租屋處,就醫後檢查出患者膽管被結石堵塞住而引發敗血性休克,陷入昏迷,但婦人無家屬陪同,最後依靠里長擔任醫療見證人,順利度過手術,現患者已康復返家。腹痛半年 沒想到切除膽囊還會結石蔣婦獨居多年,近半年經常覺得腹痛,但都沒有就醫,早在30多年前就因膽結石而進行膽囊切除手術,所以從未想過膽切除之後還會結石。直至這幾天痛到冒冷汗甚至在床上打滾,被送醫的那天早已不醒人事。膽管被結石堵住腫脹超過2公分南投醫院外科主任李博彰表示,患者膽管結石合併阻塞性黃疸,正常的膽管大小不到0.5公分,患者的膽管已被結石堵住而腫脹擴大超過2公分。因為結石阻塞膽管,膽汁排不出,便造成黃疸。若不立即處理,可能會引發敗血症。李博彰主任提到,膽囊被摘除後,因為肝臟仍繼續分泌膽汁,若仍持續暴飲暴食或其他因素,還是有可能產生膽管結石,不能輕忽。在地化服務將醫療與社會福利具體化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表示,南投醫院為使弱勢族群獲得更好的照顧,主動提供個別化的健康照顧服務。結合地方村里長、社福單位透過在地化服務,共同關心病人,提供弱勢民眾最直接的關懷與協助,將醫療衛生與社會福利的結合具體化,南投醫院的「友善就醫全人整合照護服務」也因此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與肯定。

小腿長水泡 自行擦藥竟致敗血症!

小腿長水泡 自行擦藥竟致敗血症!#敗血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60歲的黃姓退休女教師因為免疫系統差,1年多前的某天突然感到天氣特別冷,發現小腿莫名長出1顆小水泡,原本不會痛也不會癢,沒想到到了晚上水泡突然腫得比10塊錢硬幣還大,患者擔心雙腳被截肢,卻堅持不使用健保卡只願求助藥局或中醫偏方,前後換了5條藥膏卻都不見傷口復原,反而越來越嚴重,直到傷口潰爛變為敗血症,經水刀清創手術,傷口漸漸復原才免於截肢風險。擔心截肢自行拿藥治療都沒有改善黃姓患者表示,1年多前病發時只以為自己又犯了腳氣症,於是自行找藥局藥劑師開藥,前後擦了5條治療皮膚炎的藥膏都沒改善,下肢皮膚反黑,傷口也越來越嚴重,即使家人要求她前往醫院求診,患者也非常堅持不願到院治療,加上自己本身就不愛出門,退休後更少外出機會,因為擔心醫師建議截肢,患者寧願擦藥膏也不想到醫院治療。清創水刀手術可以調控深度 不會切割到其他皮層豐原醫院傷口照護科主任陳明澤表示,黃姓患者因免疫系統不佳導致莫名水泡出現,患者因擔心截肢自行拿藥反而延誤就醫導致出現敗血症。若患者能盡早就醫,傷口就能及時治療,不至於雙腿潰爛,甚至出現嚴重敗血症。陳明澤主任表示,一般使用手術刀清創,很難控制清創的力道,「清創水刀手術」可以調控清創的深度,比較不會在清創時切割到下面的皮層,經治療後,患者傷口漸漸復癒,也免於患者擔憂的截肢風險。

15%糖友糖尿病足 忽略恐致敗血症!

15%糖友糖尿病足 忽略恐致敗血症!#敗血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患者王先生是佳里地區某廟宇的服務人員,偶然被友人發現足部腫脹而到院求診,他表示平時沒有特別注意血糖,而腳的傷口大約是一個星期前發生的。然而經醫師診視後發現,王先生的足底因膿瘍而腫脹,第三及第四趾的骨頭因膿瘍而潰爛消失,絕非一個星期的傷口。歷經一個月的住院治療,加上4次的清創及重建手術,王先生雖然損失兩隻腳趾的情況下,卻逃過被截肢的命運。每200個糖尿病病人 有1個需要截肢佳里奇美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林祐丞表示,根據一份研究報告資料顯示,台灣每200個糖尿病病人中,大約就有一個需要接受下肢的截肢手術。即便整形及重建外科的醫師己經極力協助病人避免走上截肢一途,台灣因為糖尿病而最後截肢的比例,仍高於歐美國家。忽略傷口病痛 就診時已經來不及「要改善糖尿病人截肢的機率,時間是關鍵!」林祐丞醫師表示,台灣醫院密度高,醫療負擔相對低廉。但即便如此,許多患糖尿病足部有慢性傷口的病人會忽略傷口病痛,在第一次尋求整形及重建外科治療時就己經來不及,嚴重到必須要接受截肢手術。如果病人能早一點來醫院接受治療,可能就有機會避免截肢的命運。研究發現,每4個糖尿病病人,就有一個有足部問題;而大約15%的糖尿病病人會發生足部㿉瘍傷口,以全台糖尿病人患者超過100萬來看,糖尿病足是台灣醫療上不能忽視的一大隱憂。    小傷口可能引發敗血症一般人覺得無所謂的小傷口,對糖尿病病人而言都可能最後演變成需要截肢的結果。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導致末稍神經病變與血管病變,尤其是足部對於壓力及疼痛的感覺會較遲鈍,即使受傷也不自知。再加上足部血液循環不良,傷口容易感染且不易癒合。如果感染嚴重,甚至可能併發敗血症,危及生命。

KP菌「大暴走」 喉嚨痛變敗血症

KP菌「大暴走」 喉嚨痛變敗血症#敗血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KP菌大暴走,喉嚨痛突變敗血症!一名62歲邱姓男子為糖尿病患,近日壓力大,某天突然感到喉嚨痛、發燒、畏寒、左頸部腫脹,就醫後發現病患血糖飆升到300~400mg/dl,發炎指數CRP也高達30mg/dl(正常應小於1),懷疑是KP菌作怪,醫師表示,若沒有及時開刀,就容易威脅生命。壓力大、免疫力變差 死亡率可達40%大部分人體內都有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但對於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易引發KP菌「大暴走」,變成重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衛福部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表示,KP菌對健康人體的殺傷力不大,但對糖尿病患而言,此菌的毒性變得很強。當身心壓力變大時,免疫力變得更差,攻擊點可能是眼睛、腦部、頸部、肺部、肝臟等,一旦演變成腦膜炎、肺炎、肝膿瘍、敗血症,死亡率高達20至40%,很多病患也因此失明。步入老齡要盡量避免壓力彰化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忠信表示,這種病症可稱得上是台灣的「本土性感染病」,診間平均1個月有30個KP菌感染病人,大部分是尿道及呼吸道感染的輕症患者,有1至2例為重症,死亡率超過20%,這種情況以糖尿病人居多,不然就是慢性肝病、酗酒等免疫力較弱者。步入老齡要注意,KP菌的威脅將越來越強!許嘉方主任強調,台灣進入老年化社會,而糖尿病患者也越來越多,糖尿病患者平時一定要確實量血糖、按時服藥,將血糖控制在200mg/dl以內,儘量避免壓力,才能避免成為KP菌攻擊的目標,一旦發燒就要馬上就醫,並告知有糖尿病史,有利於醫師多方判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