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血症

6大燙傷換藥須知 避免染上敗血症

6大燙傷換藥須知 避免染上敗血症#敗血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八仙樂園塵爆事件造成500逾人受到輕重不一的燒燙傷,雖然多數患者撐過了急救,接下來要面臨一連串的開刀清創、換藥等密集治療,但傷勢較輕的患者,未來這幾天將陸續返家休養,因此,整形外科黃仲立醫師提供了燙傷居家用藥護理注意事項及換藥流程,並叮嚀換藥時需小心謹慎,以免感染引發敗血症,甚至危及性命。●換藥注意事項1)保持傷口清潔,避免碰到水及異物,以免遭受其他感染。2)遵照醫師處方,定期服藥敷藥。3)受傷的部位若有腫脹現象,在受傷48小時以內可間斷式的冰敷,但每次約敷15分鐘即停止,以避免凍傷,一天可敷5至6次。4)受傷部位在手腳,將其抬高(略高於心臟位置)可改善腫脹、減輕疼痛。5)多攝取蛋白質(如肉、蛋類、魚肉類)及維生素C(如柳橙、奇異果等)等食物,可幫助傷口癒合;應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如菸、酒、辣椒。6)如果傷口合併有紅、腫、熱、痛等感染現象,或再度出血、特別是已直接壓迫五分鐘後尚無法止血時,需立即就診。●換藥流程1)準備燙傷藥膏、滅菌生理食鹽水、滅菌棉棒、親水性敷料、透氣紙膠。2)換藥前,請先洗淨雙手並擦乾。3)將傷口敷料或紗布取下,觀察傷口的分泌物,若有沾黏狀況,以滅菌生理食鹽水不斷潤濕沖洗傷口,漸漸取下。4)以滅菌棉棒沾濕生理食鹽水,一次使用一枝棉枝,將傷口的分泌物從中心以環狀方式由內往外清潔。5)清潔完再用一枝滅菌棉棒沾取燙傷藥膏,從中心以環狀方式由內往外擦至傷口周圍。6)讓藥膏停留在傷口約3~5分鐘以達殺菌效果,再用一枝滅菌棉棒將多餘藥膏吸除。7)將親水性敷料整個覆蓋住傷口,敷料須大過傷口四周至少0.5公分。

術前空腹很重要 降低呼吸衰竭、敗血症風險

術前空腹很重要 降低呼吸衰竭、敗血症風險#敗血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般來說在進行手術前,為了安全起見,都會囑咐患者前一天過了半夜12點後就不要進食,包括喝水,但往往都會聽見患者抱怨餓得頭昏眼花等,但其實醫師表示,術前禁食、麻醉以及手術的安全間都有著極大的關係,只是遵守就可以預防很大的風險。麻醉失去保護機制 恐增吸入性肺炎風險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麻醉部張敬道醫師表示,正常狀況下,吃東西時身體會有正常的機制保護呼吸道,就算食物不小心跑進了呼吸道,也會馬上引起劇烈的咳嗽將食物咳出。但在麻醉的狀況下,病患會開始慢慢失去保護呼吸道的機制,如果此時胃中未消化的食物,往上逆流進入呼吸道,不僅不會引起咳嗽,還可能會對呼吸道和肺部造成的傷害,引起呼吸衰竭、敗血症、甚至死亡的嚴重疾病,而這就稱之為吸入性肺炎。就算只有半身麻醉 事前也得禁食那有些患者若預計接受半身麻醉或神經阻斷術,理論上手術當中全程清醒,是否就可以不用禁食?錯,就算這樣仍然要禁食。因為在手術過程中,容易出現無法預期的事情(如麻醉效果不完全、手術時間比預期長等),所以,必須將半身麻醉和神經阻斷術轉為全身麻醉,以維持手術繼續順利進行。但這時如果沒有禁食的話,病患可以說是暴露在這些非預期狀況和吸入性肺炎的雙重風險中,不可不慎。術前切勿亂停藥 以免增加危險至於手術當天的口服藥能不能吃?張敬道醫師表示,有些用藥為了手術中以及手術後的穩定與安全,目前手術當天也要吃,包含部份的高血壓用藥、氣喘用藥、甲狀腺用藥、抗癲癇用藥等,所以,建議民眾如果不確定什麼藥當天可吃、什麼不能吃的話,請務必與醫師討論,切勿自行決定,以免危險。

產後感染發燒莫輕忽 嚴重恐引發敗血症

產後感染發燒莫輕忽 嚴重恐引發敗血症#敗血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產婦們注意,生產完不僅坐月子重要,也要當心傷口感染引發產褥熱,嚴重可能會導致敗血症,不可不慎!醫師解釋,產褥熱是生產後的發燒症狀,通常發生在產後24小時到產後10天,產婦生產24小時後可能有發燒情形,只要其中有2天以上口溫超過38℃以上就是。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婦產科吳依誠醫師說,產褥熱的危險因素有下列6項,包括陰道檢查過多,導致陰道曝露時間過長,破水時間過長,生產時間過長,絨毛膜羊膜炎,剖腹產,會陰剪開及生產的裂傷,以及出血,都可能讓細菌伺機而動。症狀有發燒,畏寒不適,食慾不振,腹痛。物理檢查包括下腹壓痛和子宮壓痛。常見感染為傷口感染和子宮內膜炎,泌尿道感染,乳腺炎及肺炎。需要進行檢查治療。是否為乳腺炎 發燒超過38℃可辨別以乳腺炎來說,常在授乳期,乳頭受傷有裂縫,而造成感染,病源菌通常由嬰兒傳來,最常見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臨床症狀常見於產後第2及第3週,症狀包括發燒高至39~40.6℃,畏寒、食慾不振、頭痛,乳房則可見紅腫、壓痛、硬結,乳頭可見裂縫。此外,因為漲奶所發生的發燒,很少會燒到38℃,通常一、兩天就會退燒。但乳房某一部份發生紅、腫、痛,可能是乳腺發炎,則必須治療,可以使用抗生素,嚴重時採取手術引流。若是會陰傷口發炎或傷口引起子宮內膜層發炎,也會引起發燒。至於自然產傷口處理的方式:如發炎可在會陰部塗抹藥膏。若恢復較慢或傷口較大,可搭配盆浴使用,以促進血液循環及傷口恢復。此外,若傷口有紅腫就要到醫院檢查。保持乾燥少碰水 傷口防感染2要點而剖腹產傷口最好在10天內不要碰水,傷口保持乾燥。若是因為子宮內膜炎所引起,通常是生產時破水太久或經常內診而造成感染,通常可使用抗生素治療。因此若要預防產後傷口感染而引起發燒,吳醫師建議落實以下2方法預防:1)產後2、3週內每次如廁完畢,建議灌洗會陰部,最好大小便完都灌洗,倘若會陰部沒有傷口或傷口較小,則可詢問醫師是否仍要灌洗。2)產後傷口應盡量保持乾燥,不要碰水。惡露排出期間,應勤換衛生棉墊,以免細菌孳生。產後2、3週內的惡露量較多,此階段建議不要溫水坐浴。

錯當胃痛!她闌尾炎穿孔引發敗血症

錯當胃痛!她闌尾炎穿孔引發敗血症#敗血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莫名胃痛遲遲未緩解,就要當心!一位21歲澳門女性,近三年來偶有上腹疼痛症狀,誤以為是胃痛,不以為意。日前來台旅遊,大吃大喝後,突感到肚子劇痛難耐,加上高燒不退,緊急送醫,才發現是闌尾結石,而導致「穿孔性闌尾炎」,甚至引發敗血症,經手術治療才保住一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外科張原肇醫師指出,此病患遊台前雖感到些微上腹痛,但因假期在即依舊飛抵台灣,到處吃美食,但經過三天後感到肚子劇痛一路痛到骨盆腔,緊急送醫後發現疑似腹膜炎。進一步檢查確診為闌尾結石與穿孔性闌尾炎,並且有腹內膿瘍併敗血症,只能在台接受手術,並以引流管導出腹內的膿汁與糞便,假期因此全部泡湯,就醫五天後才出院返抵澳門。腹痛無自行緩解  就要小心可能是急性盲腸炎醫師解釋,闌尾炎算是蠻常見的疾病,發作常會在肚臍周邊亦或上腹部出現疼痛,常讓病患誤以為胃痛或胃病,通常原因為闌尾淋巴結腫大或糞石導致闌尾阻塞,少數則為腫瘤或寄生蟲造成,而穿孔性闌尾炎造成腹內膿瘍及敗血症屬最嚴重,有時還會造成生命危險。張原肇強調,若吃完東西經過2到3小時候,感到胃部悶痛並合併發燒,又超過半天未緩解,就要當心可能是急性闌尾炎,應儘早就醫,以免產生傷口感染,腸沾黏及腸阻塞等後遺症。

孕婦染有乙型鏈球菌 竟導致兒子敗血症

孕婦染有乙型鏈球菌 竟導致兒子敗血症#敗血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當心!全台每6名孕婦,就有1名是乙型鏈球菌的帶菌者。醫師提醒,孕婦在懷孕的第35~37週時,接受乙型鏈球菌的篩檢,若篩檢為陽性者及時給予預防性抗生素治療,可大幅減少新生兒感染機會。就有一名出生7天的小男嬰,在媽媽坐月子期間發現有發燒現象,當時合併有呼吸急促、食慾差及活力下降情況,甚至出現痙攣情況,經診斷小嬰兒已有疑似敗血症情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杜戎玨醫師說,男嬰檢查為感染乙型鏈球菌,引發細菌性腦膜腦炎及敗血症,因此讓他接受至少三周完整的抗生素治療。之後男嬰的體溫逐漸穩定,痙攣也未再復發。乙型鏈球菌篩檢  減少新生兒感染機會杜戎玨醫師解釋,乙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的腸內菌,多存在於女性的泌尿及生殖系統,但新生兒可能會在生產過程中經由產道感染。雖然大部分孕婦不會感到不適,但新生兒若受到感染,可能導致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等併發症,嚴重恐致死,對寶寶的健康是一大威脅。因此醫師也提醒,國健署自民國101年起,已全面補助所有孕婦接受乙型鏈球菌的篩檢,提醒孕婦在懷孕的第35~37週時,務必接受篩檢,若經篩檢為乙型鏈球菌陽性時,為了防止新生兒感染,醫師視情況會於門診時給予口服抗生素,並於陣痛時給予預防性的抗生素治療,以確保孕產婦與新生兒的健康。

魚刺扎到小傷口 竟引發敗血症險沒命

魚刺扎到小傷口 竟引發敗血症險沒命#敗血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別輕忽身上的小傷口,抵抗力差者,若是傷口兩週內沒好轉,恐引發壞死筋性膜炎或惡性腫瘤,嚴重恐奪命!一位漁夫出海捕魚,右手臂被魚刺刺傷後,自行使用藥膏簡單處理傷口,兩個禮拜後傷口紅腫並逐漸往肩膀漫延,手臂也開始出現出血性水泡,合併發燒畏寒,最後陷入昏迷,醫師診斷為壞死性筋膜炎合併敗血性休克,住進加護病房和多次清瘡手術,才從鬼門關救回一命。傷口2星期未癒 宜速就醫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整形外科陳思翰醫師表示,健康的人對於大部分外力造成的傷口都不需要什麼照護就可以很快的痊癒。但是,有不明原因的傷口一直無法痊癒,如果不謹慎評估找出原因而隨便就醫,常常會導致傷口持續潰爛,甚至有生命危險。且傷口癒合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持續的外傷、周邊血液循環差、血糖控制不佳、營養不良、抵抗力差、褥瘡、細菌感染或是有惡性腫瘤生成等等的原因,一旦傷口持續惡化或是傷口超過2星期都沒有好,就應該立即請專業醫師協助。

消毒藥水受到汙染 當心引起敗血症

消毒藥水受到汙染 當心引起敗血症#敗血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民眾們在使用消毒藥水時要注意,當心殺菌不成反感染,日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及加拿大衛生部皆發生外用殺菌劑,未依藥品說明所載方式配製、使用或儲存,而遭受微生物汙染汙染事件。嚴重時可能導致嚴重及致命性菌血症或敗血症,特別是近期接受手術者、因每日注射需定期消毒皮膚者(如糖尿病患者)、使用靜脈注射接受治療者(施打化療患者)、接受輸血者或血液透析患者都是高風險族群。使用殺菌劑前 應先詳閱說明書食藥物管理署表示,有殺菌作用的藥品不代表本身不會被微生物所汙染,倘若在配製、使用或儲存的方式不正確,仍有可能會對健康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提醒民眾在使用外用殺菌劑前,應詳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並依照仿單指示正確使用,另外,單次使用包裝的殺菌製劑,一經開封使用後應即丟棄,且開封後的殺菌製劑勿再稀釋或分裝,甚至也不能使用已過期或暴露在開放容器中之殺菌製劑,以免受到感染。

糖尿病男咬指甲成癮 竟併發敗血症亡

糖尿病男咬指甲成癮 竟併發敗血症亡#敗血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咬指甲這個小習慣,竟嚴重致命?英國一名40歲男子本身有咬指甲的習慣,且患有糖尿病,2年前曾截肢一條腿,日後又患上憂鬱症,喜歡咬指甲來紓解壓力,結果因糖尿病使神經變遲鈍,並受到細菌感染,最後併發敗血症逝世。外電報導,該男子患有糖尿病,2年前就因疾病截肢了一條腿,後來久病纏身、患上憂鬱症,習慣靠咬指甲來紓壓,但因本身就有糖尿病、四肢尖端的神經循環越來越差,導致指尖差點被他咬爛,醫生只好替他動切除手術。手指神經循環差 咬爛也不自知不料手術後,男子的傷口出現細菌感染,醫師注射抗生素治療,依舊無力回天,日前因敗血症逝世;男子的母親表示,兒子常把手指咬的亂七八糟,雖然他的離去令他們感到痛苦,但還是希望大家能透過他們的經驗,瞭解咬指甲的小習慣,也可能釀成大禍,千萬別輕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