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情人節剛過,你/妳發現和對方相處並不如想像中那麼開心嗎?原本期待的約會變成吵架收場,心裡很惶恐自己不夠好、害怕隨時隨地會失去他,甚至願意全部照他說的去做⋯有可能你正受到「煤氣燈效應」操縱了!心理師提醒,快檢視自己的關係,有沒有出現這3種情況。
七夕情人節剛過,你/妳發現和對方相處並不如想像中那麼開心嗎?原本期待的約會變成吵架收場,心裡很惶恐自己不夠好、害怕隨時隨地會失去他,甚至願意全部照他說的去做⋯有可能你正受到「煤氣燈效應」操縱了!心理師提醒,快檢視自己的關係,有沒有出現這3種情況。
現代人很少不用手機,因為生活上己無法脫離手機的掌控,不論是聯絡、購物、預約餐廳等,通通用手機就可以完成,反之手機不在身邊會讓人產生焦慮。作家兼記者凱特.莎莫史克爾(Kate Summerscale)於《為什麼有人會怕貓?有人囤積成癮?讓世界身心失調的狂愛與恐懼之因》一書中,整理許多研究資料,帶領讀者認識現代社會才有的心理問題和精神疾病。以下為原書摘文:
近幾年來,婦女罹患產後憂鬱症的比例直線上升,在台灣的盛行率甚至高達4成,且不限於新手媽媽。身為母親與心理諮商師,梁禎殷於《走過「心理陣痛」,一個心理師的產後憂鬱告白》一書中,分享心路歷程、提供專業建議,陪伴身受其苦的人走過「心理陣痛」,一起蛻變成更健康、成熟的母親。以下為原書摘文:
衛福部8月起推動「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30歲族群3次免費心理諮商機會,哪裡可以申請?資格條件限制?能不能用通訊方式諮商?未滿18歲青少年可自行預約嗎?《優活健康網》整理出15大問題,提供民眾更多服務相關資訊。(文章最後更新時間:9/6 15:00,更新年輕族群免費諮商加碼補助1.6萬人。)
人家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若夫妻兩人走不下去,大部分都會選擇為了孩子隱忍,或是進行婚姻諮商,事實上「離婚」本身不是什麼壞事,壞的從來都只是處理方式。諮商心理師林秋芬偕同法律專家一同撰寫, 於《關於離婚,你必須知道的事》一書中,分享婚姻調解案例及建議,幫助讀者協助處理衝突,陪伴探索內在。以下為原書摘文:
「微笑憂鬱症」是屬於憂鬱症的一種,除了藉由心理諮商、藥物控制的方式減緩症狀之外,也能透過一些自主的改變,慢慢找回開心的感覺,但真的有那麼簡單嗎?心理學碩士穆戈於《瘋人說》一書中,以真實案例為基礎改編,在心理學的背景知識下,重新審視精神疾病與社會的關係,以下為原書摘文:
台灣近日Metoo風波不斷,包括政治圈、文化圈、娛樂圈等知名人物,接連被曝性騷擾甚至性侵害。在受害者的陳述中,很多人的反應都是「僵住了」,這其實是一種自動化的防衛機制反應。人們在遭受性騷擾、性侵害,或是任何危機的狀況時,除了「戰」與「逃」的反應,更存在著「僵」與「討好」。
伴侶沒空陪你就生氣?伴侶沒有哄你就不爽?事實上,你在潛意識裡把「表達需求」和「被拋棄」畫上等號,就是因為在童年時過於壓抑。從事情感諮詢行業多年,輔導累積個案超過1000例,心理諮商師姚彥宇於《親密修復》一書中,以經典心理學理論,引導讀者修復情緒、找到真實自我。以下為原書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