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

捲入創傷事件後「難察覺的傷」如何幫助自己及他人?

捲入創傷事件後「難察覺的傷」如何幫助自己及他人?#心理諮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報導)在美國,約有五到六成的民眾在人生某個時間點會遭逢創傷事件,例如重大車禍、暴力攻擊、天然災害、家人意外等,需要接受心理諮商療癒創傷。反觀台灣,許多民眾在發生重大變故時,卻很少使用心理諮商相關資源。很多人會問「有做跟沒有做心理諮商,差別在哪裡?」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出版《鍛鍊心理肌力》(時報出版)書中提到,事實上,創傷事件發生後,會歷經不同的階段,常見的心路歷程有五個階段:哭喊期、否認期、侵擾期、接納期到完成期。 而且不同的創傷事件對心理造成的衝擊差異也很大。大多數創傷事件產生的影響不會立即顯現,而會封存多年,漸漸侵蝕我們的心理健康,或是潛入到我們的潛意識,或是扭曲我們的人格特質,等到症狀出現,通常都已經對心靈造成嚴重破壞。綜合十年的諮商經驗,歸納出最常見的創傷事件有下面幾種類型,反應也會有些不同。 一、天災創傷讓人深陷長期的恐懼中身處地震帶的台灣,真的有非常多潛藏的創傷。災區附近的許多民眾通常會出現暈眩、失眠、惡夢等狀況,害怕地震再度發生,甚至會有過度警戒的反應,譬如,不敢單獨一人待在室內,或是心悸、發抖、呼吸不順、肌肉緊繃等焦慮症狀。在地震中失去親人及財產的民眾,面對如此巨大的變故,初期情緒會有過度激動或是情感麻木的狀況;其中最需要關注的是「沒有眼淚的悲傷者」,他們的心理受創嚴重,由於同時歷經災難的驚嚇及痛失親人的悲傷,在雙重打擊之下,往往會因為沒有辦法接受殘酷的現實而無法表達情緒。對於青少年及兒童,親友應盡可能給孩子安全感,除了語言安撫之外,亦可透過肢體擁抱來降低孩子的孤單與不安。 諮商過程中發現,很多兒童經歷創傷後,會變得特別黏人、恐懼死亡,有高度的分離焦慮,不能跟家人短暫分開,看到大人難過哭泣時會阻止或逃避。也有些兒童因不知如何抒解大量情緒,會轉化成身體症狀,或是傷害自己的身體,像是會透過拔頭髮來釋放焦慮,若不及時做心理諮商,嚴重時會演變成拔毛症。 因此,可以運用不同的形式,如語言或繪畫,來引導孩子抒發害怕、哀傷的情緒;並且協助孩子用比較有效的方法來訴說災難事件,像是用「如何」取代「為何」。天災後,如果出現下面狀況,就需要專業的協助,包括:長時間心情混亂,感覺壓力強大、自我責備、覺得快要支撐不下去;一個月後仍有麻木、遲滯、不斷回想災難景象、反覆做惡夢、身體不舒服、找不到適合的人傾訴、工作和人際無法專注,抽菸或喝酒明顯增加。我發現不少家暴者其實都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他們沒有適時做心理療癒,這股強大的情緒往往會轉變成暴力傾向,若再透過酒精的催化,更會對家人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 二、職場危機會產生急性壓力症候群近幾年來,很多公司都發生職場危機事件,最常出現的狀況是,員工為了爭取權益而參與「罷工遊行」。很多人不知道,參與抗爭的過程很容易產生急性壓力症候群,除此以外,更會導致公司所有的員工身心負荷過重,長期下來也會讓工作氣氛低迷,不利於身心健康。常見的急性壓力症候群反應是,有的人會引發強烈的害怕、無助感,或是恐怖感受;有的人會反應在生理上,像是感覺麻木、頭昏眼花、失眠或噁心,甚或失去現實感、自我感。 若沒有適時抒解壓力,有些人會產生痛苦、情緒崩潰、整個人的感覺與知覺系統受損,進而干擾身體機能,出現失眠、沒胃口、身體麻痺、絕望感等狀況。為了避免付出身心健康的代價,從心理健康的角度,還是鼓勵公司跟員工可以坐下來好好溝通,不用情緒勒索彼此,達到雙贏的境界。 三、氣爆人禍需要長期釋放痛苦情緒瞬間發生的人為災難,像是氣爆事件發生之後,傷者與家屬原本平順的生活,一夕之間有了劇烈的變化,心理往往會錯綜複雜,初期的情緒反應有的會困惑震驚,不理解何以災難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接下來可能會轉為憤怒、自責,也有些人會陷入悲傷、哭泣、徬徨、害怕恐懼的情緒中。由於氣爆還會導致燒燙傷,當事人要同時承受身體的痛楚與外貌的改變,因此,長期的情緒反應可能會變得煩躁易怒,復健的過程充滿挫折感,身心都無法放鬆,有時候會對周遭的人吹毛求疵,感覺自己快要失控了。所以,特別需要家人朋友長期的陪伴支持,協助傷者抒解情緒,一步一步接受現實狀況,恢復自我信心,可以自在地面對人群。 四、身體被侵犯的創傷會對人產生恐懼反應隨著社交生活的多元化,很多人在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狀況下,身體受到侵犯。但無論是被性騷擾或是被性侵害,受害者之後都會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經常沒有理由地感到害怕、驚慌、不安,對某些特定對象或情境,產生長期且高度的恐懼反應。被侵犯後,更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害怕自己不被別人相信,對他人也常懷有高度敵意。特別是侵犯自己的人,擁有良好的公眾形象,例如口碑很好的老師、熱心公益的前輩,周遭的人都不相信自己所敘述的遭遇時,受創的傷口會更深、更痛。 有些受害者會擔心自己會無法再與異性有親密關係,常覺得自己是個不清白的人,有時會有憂鬱傾向,形成負向的自我概念。對生理的影響,會有緊張、胃腸不適等狀況;在行為上的改變,變得常常抱怨、夜尿、無法入睡,常被惡夢嚇醒。 受創後需要哪些幫助呢?受到創傷後需要有人傾聽並且了解、包容、支持,感覺自己被相信、被信任很重要,可以讓受創者覺得自己被接納。提供受創者足夠的安全感,尤其侵害自己的人是認識的親人、師長、同學、朋友,更需要讓受創者「免於恐懼」。並且提供醫療法律的諮詢,像是避孕,以及如何收集證物,足夠的資訊可以幫助受創者面對醫療、警方調查介入,以及其他重要的事,進而讓受創者掌握局勢,找回力量面對未來。 親人被剝奪生命會持續出現「潛伏性的痛苦」最嚴重的創傷經驗莫過於目睹親人被他人剝奪生命,但是悲傷的反應個別差異很大,有些家人悲傷延續的時間會比較長,有些家人會持續出現「潛伏性的痛苦」,常會焦慮、流淚;有些家人會充滿罪惡感,懊惱自己未盡保護之責,失去與親人共創未來的希望。當家庭面臨重大危機事件,由於家人都陷入悲傷中,有時候會無法從伴侶身上得到支持的力量,哀痛的家庭氣氛會形成壓力,也會改變家人原本的互動方式。 因此,擁有越多越完整的社會支持系統,包括親人、鄰居、好友的協助陪伴,就越能調適危機。特別是親人的死亡方式不在預期中,對家人最具傷害性。需要的話,亦可透過心理諮商和宗教信仰來安定情緒。創傷事件發生後,越壓抑自我情緒,跟自己越疏離的人,通常需要走更長的療癒歷程,而且不知道會在人生的哪個階段,以什麼樣的症狀爆發出來。所以,只要覺得自己跟以前不一樣,不妨跟心理專業人員討論一下,以確保心靈健康。

講座/與「心理諮商」的下午茶

講座/與「心理諮商」的下午茶#心理諮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想了解心理諮商和聊天有什麼差別嗎? 心理師與朋友又有什麼不一樣呢?什麼樣的情況,可以去做心理諮商?」無論是正在做心理諮商的你、曾經有接受心理諮商經驗的你,或者是從未走進過諮商室卻想一探究竟的你,都相當歡迎來到這場淺談何謂「心理諮商」的午茶時光。讓我們在午茶饗宴的交流中試著釐清與理解以下幾件事情:心理師是什麼樣的一個角色?心理諮商是怎樣的過程?諮商關係是如何形成的?進行諮商,可能需要的付出與可以得到的好處?以及一些對於進入心理諮商時的準備及提醒。(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主題: 與「心理諮商」的下午茶講師: 王敏 老師時間: 107年11月16日(五)下午2:00-4:00地點: 賽斯教育基金會 台北分會(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二段49號6樓)洽詢: 台灣身心靈全人健康醫學醫學會(02) 2219-3379          賽斯教育基金會  台北分會(02)8252-4377

講座/與「心理諮商」的下午茶

講座/與「心理諮商」的下午茶#心理諮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想了解心理諮商和聊天有什麼差別嗎? 心理師與朋友又有什麼不一樣呢?什麼樣的情況,可以去做心理諮商?」無論是正在做心理諮商的你、曾經有接受心理諮商經驗的你,或者是從未走進過諮商室卻想一探究竟的你,都相當歡迎來到這場淺談何謂「心理諮商」的午茶時光。讓我們在午茶饗宴的交流中試著釐清與理解以下幾件事情:心理師是什麼樣的一個角色?心理諮商是怎樣的過程?諮商關係是如何形成的?進行諮商,可能需要的付出與可以得到的好處?以及一些對於進入心理諮商時的準備及提醒。(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主題: 與「心理諮商」的下午茶講師: 王敏 老師時間: 107年10月26日(五)下午2:00-4:00地點: 賽斯教育基金會 新北分會(新北市樹林區學成路495號)洽詢: 台灣身心靈全人健康醫學醫學會(02) 2219-3379         賽斯教育基金會  新北分會(02)2679-1780

研究:80%的人都會害羞?專家教你3方法克服

研究:80%的人都會害羞?專家教你3方法克服#心理諮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個因為害羞而不敢表現自己的人,必然會失去很多機會;一個因為害羞而不善言辭的人,也必然不會受到別人重視;一個因為害羞而畏首畏尾的人,更不會獲得成功。可見,害羞已成為人們追求成功路上的一個最大絆腳石!為什麼你容易「害羞」?害羞在行為上的表現,主要是緊張、難為情、臉紅和退縮。害羞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根據研究顯示,只有5%的成年人,確定自己從未感到害羞;大約有80%的人,認為自己在成年之前,感到過明顯的害羞。當遇到權威人士、身居要職者、暗戀的異性,或面對大庭廣眾時,我們更容易害羞。從心理的角度來看,害羞的人會強烈感覺到,如果做錯事或有什麼不得體的地方,別人一定會看在眼裡。他們認為別人都知道如何應付各種場合,如何解讀別人說的話,只有自己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理解身處的情境,甚至連別人說什麼都聽不懂了,只想趕快逃離現場。為什麼人們會害羞呢?1)氣質型的害羞/這類型的人個性較為壓抑敏感,對外界的刺激感受度高,而忍耐度低,喜歡安靜的環境以逃避刺激。他們說話都輕聲細語,一言一行都思前想後,顧慮重重,膽小怕事,見人就臉紅,羞於與他人來往。2)認知型害羞/因不正確的認知所引起的害羞。這類型的人,往往擔心被別人否定,特別在意外界的評價,生怕自己的言行被恥笑,過度追求自我安全感。因此,當其置身於別人面前時,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一下子想「是不是臉紅了」,一下子想「雙手放的位置合不合適」,一下又想「這樣站好不好看」、「會給別人留下什麼印象」等,越是在意自己哪個部位,哪個部位就越是不自在;越想給別人留下好印象,一言一行越是讓人感到不自然。如此惡性循環,必然導致膽小怕羞、面紅耳赤。有些人,小的時候並不害羞,在眾人面前講話都很自然,可是,長大了以後反而變得膽小,這種類型多半是認知型的害羞。3)挫折型害羞/他們原本並不害羞,多半性格開朗,與人來往積極主動,只是生活中曾遇過某種挫折而變得膽怯怕事,擔心類似的挫折再度發生。例如,一次在大庭廣眾前講話講錯了、唱歌唱不好、做某件事搞砸了等,都可能讓人們日後變得害羞。克服害羞的好方法1)消除孤獨感/學著相信自己在陌生的環境中,也能找到真正的朋友,而且還應看到其他人也同樣在尋找朋友,尋找依託與幫助。當你確信自己與他人處於同樣位置時,你的孤獨感就會被消除,由不安走向坦然。2)克服自卑,增強自信/害羞是內心不安的一種反應,某個程度也與自卑有關。害羞的你可以試著畫一張表,寫下所有你能想到的自己的優缺點,牢記自己比他人優越的地方,確信自己是有才能的,並以充滿自信的態度去參加社交活動,相信經過一段時間,你的害羞會逐漸改善。想要讓別人認同自己,你必須先認同自己。不要對外界的評價太敏感,要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問問自己:「我真的不如人嗎?」「我真的不能像他人那樣交談、做事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就無須為此擔心;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也沒什麼大不了,只要今後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改進即可。3)多參加社交活動/千萬不能逃避人群,唯有與他人接觸,你才能掌握克服害羞心理的有效方法,學會如何應對別人的問候與恭維,如何跟陌生人開口說話,如何讓談話繼續下去或中止談話等。訓練自己在公共場合說話的能力,提高語言表達力和技巧,多參加社交活動,擴大人際交往的圈子,如此一來,你自然不再害羞了。(本文摘自/別讓不好意思害了你/好的文化出版)

自閉少年社交障礙 心理諮商助改善人際關係

自閉少年社交障礙 心理諮商助改善人際關係#心理諮商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每個人的情緒難免都有低落的時候,只是在迷失、墮落、哀傷的當下,是否能找到光亮的時刻就很重要!而這光亮的時刻,可能只在一念之間,如果徘徊不決的當下,能透過與治療師討論,也許就能為生命找出更多機會與翻轉的可能。日前一名17歲的薛同學,從小就患有自閉症,因此,在社交功能上有所缺損,導致情緒起伏很大,且在幾個月前,更因面臨學業問題,情緒低落、許多負面想法經常旋繞在心,睡眠品質嚴重受損,白天工作經常昏沈、恍神,社交生活變得更加糟糕,所幸在接受一週一次的心理諮商後,現在的他對於學校生活更有信心,也能更為了解人際關係的經營方式。心理諮詢+調解自律神經 助緩解低落情緒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林奕萱醫師表示,其實在面臨情緒低落時,不見得一定要依賴藥物來進行治療,有時反而透過心理諮商或自律神經調節儀,能讓自己更加了解問題所在。因為心理諮商,主要是以心理治療理論為基礎,針對個案的問題,進行焦點討論、行為改變技巧、自我探索等,屬於一種個人化的治療,至於自律神經調節儀,則是透過心電圖、肌電圖等,來了解自律神經的活性、壓力程度等,作為治療目標與效果的根據。

心理健康司喊卡!諮商師全聯會:遺憾

心理健康司喊卡!諮商師全聯會:遺憾#心理諮商

(優活健康網記者顏賽芬/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今日正式掛牌!然而,衛生福利部的組織與先前規劃略有落差,原本依規劃應獨立設置的「心理健康司」,轉與口腔健康合併,成立「心理與口腔健康司」。對此結果,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修慧蘭表示相當遺憾。根據調查 台灣民眾普遍對生活滿意度低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義的健康,指的是身心靈的平衡,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等。根據2010年美國蓋洛普民調機構調查各國民眾的「幸福程度」,發現台灣受訪民眾有64%覺得自己的生活有待加強,有14%的人覺得生活痛苦。無獨有偶,國內遠見雜誌2012公布民眾的快樂程度,也發現數據逐年下降。台灣民眾心理健康狀況可從社會事件窺見一二,包括情殺案件數逐年增加、家庭暴力十年來暴增10倍,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林萃芬表示相當憂心。林萃芬表示,即使數據反映台灣民眾普遍不夠快樂,政府對民眾心理健康的態度並非事先預防,而是偏向事後補救。心理健康 應從事後補救轉為事前預防林萃芬建議,如果政府對心理健康的政策由補救性的治療轉為預防性的諮商,才能避免悲劇一再發生。台灣社會中,心理諮商風氣並不盛,甚至有時會引來異樣眼光,可能是影響政策態度的原因之一。然而,根據美國自然雜誌統計,5成以上美國人在人生路上遭逢巨大創傷,需要接受心理諮商治療。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不亞於身體健康,民眾切勿對心理諮商有錯誤認識,導致有需求時不敢求助。此外,政府態度也相當重要。林萃芬代表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發出呼籲,希望政府能夠落實三級心理照護,包括:初級預防(致力修除引發心理疾病的起因)、二級防護(著重及時介入處理)、三級防護(努力防止問題復發),讓民眾的心理健康也能受到全方位的照護。

台中提供心理諮詢 擴增15個免費諮商處

台中提供心理諮詢 擴增15個免費諮商處#心理諮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中市政府衛生局舉辦「免費定點心理諮詢-傾聽與關懷」記者會,將原本只有10個諮商地點,擴增到15個,並委託張老師基金會的心理師分別在大雅、豐原、和平、沙鹿、太平、大里、石岡、霧峰、大甲、大肚、西屯、北、中西、北屯區四民及軍功等15家衛生所,提供民眾免費心理諮詢服務。根據衛生局101年免費定點心理諮詢統計,共計有671人前來,平均每個人都帶了2個以上的求助問題,其中又以20-50歲的民眾最多,佔78.1%,分別針對個人議題、家庭困擾、職場困擾、學校困擾等4類為主。關懷員羅華容表示,以個人問題細分來說,最主要是情緒問題佔最多約186人次,因當事者覺得對方應該要了解他的想法及感受,對方卻沒發現,當事者也遲遲沒説出自己心的的真正感受讓對方知道,才造成自己一直生悶氣,導致負面情緒一直跟著,做任何事情都無法感到滿意,而衍生出情感、人際、睡眠等問題出現。此時,當事者可以幽默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不滿的情緒讓對方知道,對方得知訊息後,也可以適時以微笑方式回應當事者,或是勇敢的向對方說聲「抱歉、對不起」,讓當事者也感受到你的回應,化解掉雙方的小摩擦。台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說,民眾平時除了重視身體健康外,也要注意心理健康,使用簡式心情健康量表,隨時了解自己的心情,當面臨壓力或心情不佳時,應找朋友、家人、專業心理諮商人員或精神科醫師協助,或利用免費心理諮詢服務或撥打24小時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由專人提供關懷與協助。

心理諮商女性居多 建構社區心理衛生

心理諮商女性居多 建構社區心理衛生#心理諮商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現代社會生活挑戰多,產生的心理困擾的類型也不相同,臺北市衛生局除了積極推廣社區心理諮商的服務資源外,「針對民眾個別多元的需求,開辦具特色的個別化心理服務及建構社區心理衛生服務網絡」。臺北市衛生局、臺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將於3月8日舉辦「心理能力『五力一管』,邁向優質人生!」講座,介紹個人的心理能力。臺北市衛生局針對101年接受社區心理諮商服務的8625案次的統計中,發現求助的民眾以女性居多,佔71.7%,就年齡層來看則以30~49歲為最多,佔47.8%;在女性求助問題類型上,主要以親子問題(33.3%)、性別婚姻(26.2%)及人際議題(22.6%)為前三名;男性求助問題類型的前三名則為人際議題(25.6%)、性別婚姻(25.1%)及親子問題(22.6%)。臺北市衛生局表示,臺北市近兩三年的自殺率已經呈現逐步緩降的趨勢,社區心衛中心除持續結合市立聯合醫院、12區健康服務中心及各民間心理衛生機構提供各類型的心理諮詢、訪視關懷、個別或團體心理諮商外,也將最困擾民眾的親子問題、婚姻、職場等問題面向做為發展心理服務的特色,並且推出多元化的心理衛生服務供民眾依需求利用,服務的內容如:社區心理諮商門診服務、高關懷心理諮商團體服務、緊急災難心理衛生服務,以及心理衛生教育宣導講座臺北市衛生局、臺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與臺灣臨床心理學會為了協助市民可以達成「快快樂樂顧家庭、輕輕鬆鬆捧飯碗」人生目標,在102年3月8日(週五)舉辦「心理能力『五力一管』,邁向優質人生!」講座,邀請臺大醫院總院臨床心理中心鄭逸如主任介紹『五力一管』系統(五力:腦力、心力、精力、行動力與資源力;一管:管理能力)促進心理健康;發展自我的親職教育及職場知能,活動相關訊息請參閱台北市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