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

心理健康司喊卡!諮商師全聯會:遺憾

心理健康司喊卡!諮商師全聯會:遺憾#心理諮商

(優活健康網記者顏賽芬/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今日正式掛牌!然而,衛生福利部的組織與先前規劃略有落差,原本依規劃應獨立設置的「心理健康司」,轉與口腔健康合併,成立「心理與口腔健康司」。對此結果,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修慧蘭表示相當遺憾。根據調查 台灣民眾普遍對生活滿意度低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義的健康,指的是身心靈的平衡,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等。根據2010年美國蓋洛普民調機構調查各國民眾的「幸福程度」,發現台灣受訪民眾有64%覺得自己的生活有待加強,有14%的人覺得生活痛苦。無獨有偶,國內遠見雜誌2012公布民眾的快樂程度,也發現數據逐年下降。台灣民眾心理健康狀況可從社會事件窺見一二,包括情殺案件數逐年增加、家庭暴力十年來暴增10倍,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林萃芬表示相當憂心。林萃芬表示,即使數據反映台灣民眾普遍不夠快樂,政府對民眾心理健康的態度並非事先預防,而是偏向事後補救。心理健康 應從事後補救轉為事前預防林萃芬建議,如果政府對心理健康的政策由補救性的治療轉為預防性的諮商,才能避免悲劇一再發生。台灣社會中,心理諮商風氣並不盛,甚至有時會引來異樣眼光,可能是影響政策態度的原因之一。然而,根據美國自然雜誌統計,5成以上美國人在人生路上遭逢巨大創傷,需要接受心理諮商治療。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不亞於身體健康,民眾切勿對心理諮商有錯誤認識,導致有需求時不敢求助。此外,政府態度也相當重要。林萃芬代表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發出呼籲,希望政府能夠落實三級心理照護,包括:初級預防(致力修除引發心理疾病的起因)、二級防護(著重及時介入處理)、三級防護(努力防止問題復發),讓民眾的心理健康也能受到全方位的照護。

台中提供心理諮詢 擴增15個免費諮商處

台中提供心理諮詢 擴增15個免費諮商處#心理諮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中市政府衛生局舉辦「免費定點心理諮詢-傾聽與關懷」記者會,將原本只有10個諮商地點,擴增到15個,並委託張老師基金會的心理師分別在大雅、豐原、和平、沙鹿、太平、大里、石岡、霧峰、大甲、大肚、西屯、北、中西、北屯區四民及軍功等15家衛生所,提供民眾免費心理諮詢服務。根據衛生局101年免費定點心理諮詢統計,共計有671人前來,平均每個人都帶了2個以上的求助問題,其中又以20-50歲的民眾最多,佔78.1%,分別針對個人議題、家庭困擾、職場困擾、學校困擾等4類為主。關懷員羅華容表示,以個人問題細分來說,最主要是情緒問題佔最多約186人次,因當事者覺得對方應該要了解他的想法及感受,對方卻沒發現,當事者也遲遲沒説出自己心的的真正感受讓對方知道,才造成自己一直生悶氣,導致負面情緒一直跟著,做任何事情都無法感到滿意,而衍生出情感、人際、睡眠等問題出現。此時,當事者可以幽默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不滿的情緒讓對方知道,對方得知訊息後,也可以適時以微笑方式回應當事者,或是勇敢的向對方說聲「抱歉、對不起」,讓當事者也感受到你的回應,化解掉雙方的小摩擦。台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說,民眾平時除了重視身體健康外,也要注意心理健康,使用簡式心情健康量表,隨時了解自己的心情,當面臨壓力或心情不佳時,應找朋友、家人、專業心理諮商人員或精神科醫師協助,或利用免費心理諮詢服務或撥打24小時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由專人提供關懷與協助。

心理諮商女性居多 建構社區心理衛生

心理諮商女性居多 建構社區心理衛生#心理諮商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現代社會生活挑戰多,產生的心理困擾的類型也不相同,臺北市衛生局除了積極推廣社區心理諮商的服務資源外,「針對民眾個別多元的需求,開辦具特色的個別化心理服務及建構社區心理衛生服務網絡」。臺北市衛生局、臺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將於3月8日舉辦「心理能力『五力一管』,邁向優質人生!」講座,介紹個人的心理能力。臺北市衛生局針對101年接受社區心理諮商服務的8625案次的統計中,發現求助的民眾以女性居多,佔71.7%,就年齡層來看則以30~49歲為最多,佔47.8%;在女性求助問題類型上,主要以親子問題(33.3%)、性別婚姻(26.2%)及人際議題(22.6%)為前三名;男性求助問題類型的前三名則為人際議題(25.6%)、性別婚姻(25.1%)及親子問題(22.6%)。臺北市衛生局表示,臺北市近兩三年的自殺率已經呈現逐步緩降的趨勢,社區心衛中心除持續結合市立聯合醫院、12區健康服務中心及各民間心理衛生機構提供各類型的心理諮詢、訪視關懷、個別或團體心理諮商外,也將最困擾民眾的親子問題、婚姻、職場等問題面向做為發展心理服務的特色,並且推出多元化的心理衛生服務供民眾依需求利用,服務的內容如:社區心理諮商門診服務、高關懷心理諮商團體服務、緊急災難心理衛生服務,以及心理衛生教育宣導講座臺北市衛生局、臺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與臺灣臨床心理學會為了協助市民可以達成「快快樂樂顧家庭、輕輕鬆鬆捧飯碗」人生目標,在102年3月8日(週五)舉辦「心理能力『五力一管』,邁向優質人生!」講座,邀請臺大醫院總院臨床心理中心鄭逸如主任介紹『五力一管』系統(五力:腦力、心力、精力、行動力與資源力;一管:管理能力)促進心理健康;發展自我的親職教育及職場知能,活動相關訊息請參閱台北市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

彰化設心理諮商處 9成民眾情緒獲紓解

彰化設心理諮商處 9成民眾情緒獲紓解#心理諮商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近年來受到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加上國內政治環境的紛亂,讓許多人面臨失業問題、生活壓力或生活充滿無望感,愈來愈多民眾因壓抑或不知如何求助,身心備受煎熬,心理困擾的惡化甚至造成精神方面的問題。彰化縣衛生局102年度持續在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二林區婦幼福利服務中心、田中鎮、員林鎮及福興鄉衛生所等5處設置諮商點,免費提供心理諮商服務,歡迎民眾多多利用。彰化縣衛生局有感民眾的需求,自民國95年起即開始在縣內建置心理諮商服務站,在101年度社區心理諮商300人次中,諮詢問題主要為情緒困擾、家人衝突、婚姻問題、人際關係、兩性關係等。在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諮商後有八成六以上民眾對問題的釐清及解決方法更清楚,九成二以上民眾心情獲得紓解,有九成一曾接受此服務之民眾可感受到心理師能同理自己的困境,整體的滿意度高達九成四,並且日後遇到心理問題也很願意繼續求助。由於文化差異使然,心理困擾的求助行為對一般人而言,難免有污名化、羞恥感或面子顧慮的心理障礙,而讓絕大多數的人望而卻步,錯失了治療或解決困擾的良機。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呼籲,其實心理諮商除了可以減低精神折磨與痛苦的程度外,還可以幫助個人更瞭解自己,做出更好的選擇、決定與行為,讓個人潛能得以發揮。

專業心理諮商排解問題 提供彈性思考

專業心理諮商排解問題 提供彈性思考#心理諮商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心理諮商在國外相當盛行,但是民眾心理狀態不佳時卻很少透過諮商的方式來排解。其實,在諮商的過程中,諮商師除了瞭解個案的狀況外,也會使個案重新檢視問題,一方面釐清自己真實的感覺和想法,另一方面也發覺自己的盲點和內外在資源,協助面對生活中的困擾,也學習更有效的因應壓力、解決問題。心理師將引導個案探討目前的難題、整理思緒、找出當中的意義、引領個案認識自己的能力及資源,並討論合適的行動策略。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免費提供民眾的心理諮商服務流程如下:首先由中心人員先了解現況問題及想諮商問題,安排會談服務日期、時間,諮商室是一明亮、安靜的空間,由中心人員帶領進行諮商前相關行政事項的說明與準備,心理師或社工師將共同在隔音且舒適的空間裡進行深入晤談。最後,個案將帶著新的領悟,自我覺察到的正向特質,更有彈性的思考或行為、有效的解決策略與不同的觀點,在實際生活中運用。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許多問題,而擔心自己被看成有問題的人嗎?但是誰不會遇到問題呢?如果真有這樣的擔心,或許可以問問自己,是否對自己沒有信心,才會覺得不安呢?其實,諮商就像是找朋友聊聊,你可以很放鬆地傾訴心事,進一步找出處理問題的辦法,並在當中促進當事人的自我察覺。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表示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一個安全與安心的環境進行「社區高關懷個案會談服務會談」,希望能陪伴您重新一起走過生活的困頓,迎向陽光。

罹外型不滿意症候群 女眼皮動15次刀

罹外型不滿意症候群 女眼皮動15次刀#心理諮商

「醫師,我眼皮不太自然,想再修一下。」苗栗縣一名30歲婦人在割雙眼皮後,又嫌雙眼皮過寬、過窄,遊走北部各醫院,不斷動刀修整,前後做了15次手術。她轉至醫院央求醫師為她動刀,醫師發現她不斷開刀整容的病史,於是告訴她,你患了「外型不滿意症候群」,婦人才放棄動刀,轉尋求心理諮商。「我不在乎錢,只想要變更美!」婦人表示,每次動完刀最初都很滿意,但不到一周就發現眼皮不對稱、眼褶有時一寬一窄、有時左高右低,不然就是弧度不一樣,線條不夠漂亮,加上旁人一句「你的眼皮不太自然」,她就吃不下、睡不好,甚至沒辦法工作,只想動刀再修整。苗栗大千綜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曾鼎昌說,婦人對外型的焦慮超乎常理,且每次整形後焦慮更嚴重,甚至影響生活,應是患了外型不滿意症候群(Body Dysmorphic Disorder),深究後發現婦人是職業婦女,需與客戶近距離接觸,讓她十分重視外貌,可能因此造成心理壓力。

男人有煩惱別硬ㄍ一ㄥ! 勇敢說出來避憾事發生

男人有煩惱別硬ㄍ一ㄥ! 勇敢說出來避憾事發生#心理諮商

60歲的老張望著身體健康檢查報告發呆,40歲的周先生為了負擔貸款過著日復一日的加班生活,24歲的阿明是社會新鮮人但工作還沒有著落…。他們的生活遇到了困境,甚是百感交集、萬念俱灰;當他們選擇以自殺來處理困境,帶來的不是問題的解決,反而是將自己推入一條不歸路、也令關心自己的親友擔心與不捨。其實,他們可以不必自己一個人面對。類似上述面臨的生活問題在社會新聞中反覆出現,其中部分民眾在遭遇困境時因找不到合適的解決方式,而出現了自殺的行為。根據衛生署於今年6月15日所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99年全國自殺死亡人數中,7成為男性,3成為女性;臺北市男性自殺死亡率亦比女性高,而99年自殺死亡人數中,6成4為男性,3成6為女性,男性自殺死亡率為女性自殺死亡率的1.8倍。若針對男、女性自殺方式進行比較,發現男性使用致命性自殺方式前兩名的比率為女性的1.3倍。從男性的自殺問題,顯示男性的身心健康需我們一同重視與守護,以避免不可挽回的遺憾。不同年齡層的男性所遭遇的困境並不相同。依據北市社區心理諮商門診服務的資料顯示,目前男性使用者(31.5%)遠遠低於女性使用者(68.5%)。因此,男性一般需要旁人親友更多關注,設身處地的關懷才能貼近受困者的想法,也才有適時提供協助的機會。

青春期敏感易怒常被誤認為「叛逆」 應盡速輔導防自殺

青春期敏感易怒常被誤認為「叛逆」 應盡速輔導防自殺#心理諮商

據衛生署統計,自殺為15至24歲的三大死因之一,且青少年自殺比例不斷增加。馬偕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青少年自殺人數之所以越來越多,原因在於青少年自殺的前兆與一般人不同,旁人不易察覺,常誤以為其言行舉止只是青春期的叛逆現象。建議老師或家長若對青少年的行為有疑慮,一定要讓孩子至醫院看診,由醫生做專業判斷和輔導、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