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

專注當下,不是說說而已

專注當下,不是說說而已#心理諮商

『現階段,對我而言,什麼是最重要』系列小品文文 / 臨床心理師兼臨床教師 邱嘉凡記得第一次為自己寫的作文,被用鉛字刻印出來,是十五歲的時候,在校園間流傳的一份小小刊物;當時自己好像是為了那種五、十、十五歲之類的,自以為來到了一個小里程碑而紀念而寫的;而現在自己已經是十五歲乘以二的年紀了,回頭看第一個十五歲的煩惱,彷彿已變得非常的簡單,然而,第二個十五歲就應該要變得比較複雜嗎?還是只是第二個十五歲有著的就是不同階段的責任跟煩惱?如果此刻也當作是一個紀念性的里程碑,如果要問對於現在的我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麼?我究竟應該要回答賺大錢還是嫁個好老公?而如果就只是這兩樣當中的任何一樣,我還需要在這裡爬格子反省、形成另一篇鉛字刻印的作文嗎?其實是不應該武斷地就說十五歲的煩惱簡單,要活在現在這個不簡單的世界,能夠真正單純容易安適地活著,其實並不是件那麼簡單的事;而我到底回答了這個好問題了沒有?對於三十歲的我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我想,該是不管用力或不用力,就是”專注於當下”:專注於當下地睡一場好覺、舒適地觀照自己、吃一頓滿意的餐食、打一場好玩兒的球、全心地投入工作和玩樂、睜大眼睛觀察這個世界和各種體驗、認真地哭和大笑、還有專注地聆聽他人跟分享…,這些我所認為重要的,並不是個人主義之自私自利,或者是強調人生苦短要及時行樂,當然,你可以認為”專注當下”是我在老調重談,但這的的確確是此刻的我所認為最重要的。過去的我,總是焦慮煩惱著不知何以形成的既定目標達成了沒:考試準備好了沒,上了好學校了嗎,是不是能有份穩定,最好還能令人稱羨的工作,是不是該有個穩定交往中的男友,能不能順利地結婚生子、買房買車…不斷在為著未來、也不確定是在為著自己還是他人而活著、努力著。過去的我,也經常在懊惱後悔甚至自責著反芻已經發生的過去:如果當初怎樣怎樣就好了、是不是自己又再重複著同樣的模式呢…,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從挫折、經驗中獲得學習,倒是花了許多時間在為著過去,沉浸在極不舒服的情緒之中。”專注當下”對現在的我而言,是一種接受,全然地接受每一個當下跟自己;是一種負責,對此時此刻的自己與周遭負責;是一個積極的態度,不論如何,去做去感受;是一種舒服安適的狀態,能夠無論在何時何地,全然安住。我知道這件”重要的事”看上去只像是一個”通俗”的概念,好像在企圖說服著什麼,但它真真切切地是我的經驗、也是我對於現在的自己的期待。

工作,生根於生活

工作,生根於生活#心理諮商

『現階段,對我而言,什麼是最重要』系列小品文文 /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 - 臨床心理師  蘇淑文 坦白說,對我而言,擔任心理師工作並非我的兒時志願,從小因耳濡目染一直想成為一位臨床醫師,於大學時期即就讀生命科學相關科系,但最終未能走上這條職業方向。在因緣際會之下我回到台灣就讀成功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班,選擇在專長為物質濫用神經毒性學的老師,游一龍教授的實驗室擔任研究生工作。至於在生命歷程中,這個階段的我而言,臨床心理師工作是什麼,工作項目為何種種問題都不甚熟悉。研究所畢業後,我幸運的通過臨床心理師國家考試,順利的成為具有合格心理師證照的醫事人員。就這樣我進入了凱旋醫院臨床心理科的大門,在前主任鍾素英心理師的提攜下,我接受了成人臨床心理學門的督導。感謝資深臨床督導陳世雄心理師的教導,我開始接觸本院門診臨床業務。工作內容大多負責心理衡鑑與心理治療。從剛踏進這個專業時青澀的我,到現在開始認同這份工作與體會其工作內涵,箇中滋味可供我細細品嚐與回味。今年6月,在電視上看到知名主持人侯佩岑專訪創作藝人張懸,張懸提到對工作的狂熱與用心,分享如何細心經營演藝生涯,其中她的一番話:“工作已生根於生命中”,促使我決定將本次心情報主題設定為我的工作,特別針對心理治療業務書寫。心理治療可簡易定義為:心理治療者,應用心理學的知識和方法,透過以會談為主的方式,協助案主有能力處理治療目標,以達成治療目的之過程。從事任何一份工作都應思考工作內涵與本質為何,以從事臨床心理師的工作為例,基本的認知為這是一項助人的專業工作,強調治療者需有意願為受助者付出,以案主之利益為優先考量,需保持助人的意願和熱誠,真誠的對案主表現出關心與關懷。工作的原動力來自助人的喜悅,將他人的快樂,喜悅視為自己的喜悅,以別人的快樂為快樂。每當我告訴他人我從事心理治療工作,因心理諮商,輔導服務目前在台灣社會已漸漸受到肯定,絕大部分的人對這份工作有基本的認知,例如認為從事這份工作的人很偉大、很辛苦,為他人的垃圾桶,協助他人卸下、丟棄負面情緒的管道。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大多以我們有適當的情緒調節方式回應。經過更深一層的思考後,我其實認為我所獲得的並不亞於案主,透過與案主心理治療的過程,我獲得參與其生命歷程的機會,協助探討和處理其生命經驗。他們的生命故事豐富了我的生命,謝謝他們願意讓我有機會參與屬於他們的生命經歷。每一個人選擇從事這份工作的理由不同,有些人可能以成就取向而選擇這份工作。對我個人而言,當然可從工作得到一定的自我肯定與成就表現為不可或缺的,但我認為不可遺忘的除了專業態度與表現以外,我們基本上仍須保有基本人對人的關懷態度,對人要有高度的興趣、關心,樂於去瞭解人、接觸人,且需能包容、體諒、接納、尊重每一個案主。每當夜深人靜時,我常會回想起我的案主們。當他們心中的困擾已得到適當處理,在我們雙方協議下結束我們的治療關係,離情依依的時刻,我們互相給予祝福,在“謝謝治療師這一段時間的陪伴”道別聲中,我目送他們離開。從這簡單的一句話,與案主離開治療室時回頭看治療師一眼的動作中,我的專業能力受到肯定,案主看到我在工作上的付出,而我得到了目前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曾有一位本院社會工作者詢問我一句話,為什麼臨床心理科的人外表看起來那樣沈穩,冷靜,言談中大多圍繞在專業術語。當時的我,剛踏入這個行業,對於上述議題的體悟不深。以現階段的我而言,我認為他人眼裡所看到的沈穩來自於臨床心理師的訓練中所強調的對自己情緒,想法的覺察與處理,並非冷酷的,也並非不易親近。下次如果再發現心理師出現沈浸於自己的世界中,提醒自己他們可能是在想如何幫助他的個案。另外,心理師的冷靜特質又來自於哪裡,我認為那可能是當他們面對案主時呈現的一種態度,一種使案主信賴、相信,相信他的問題可受到妥善處理的態度。本期心情報主題為“心室效應vs.溫室效應”,藉此機會得以整理從事臨床心理工作至今的心得與感想。在現今全球金融海嘯的洗禮下,就業市場低迷,許多人經歷中年失業,可想而知的是失業對心理層面的衝擊不小。幸運的我,在可說為誤打誤撞之下從事這份工作,雖薪資不甚豐富,但至少工作狀況穩定,無須擔心無薪假,被裁員。此外,不僅僅可從工作中獲得經濟上的支持,亦可從中得到自我肯定,確認生活目標與領悟生命價值所在,這樣看來我是個極為幸福的人!因年資甚淺,我的工作生涯才剛起步,記得在本科忘年會當中被要求自我介紹與分享一些從事這份工作的感想,回想起當時說過的一句話:“期望自己可以好好的做下去”。期待數年後的我仍可保有對這份工作的熱情。

請你幫幫我 24小時戒毒專線

請你幫幫我 24小時戒毒專線#心理諮商

法務部為推動毒品防制,特辦理「戒毒成功計畫」,設置24小時戒毒成功專線電話:0800請請你幫幫我(0800-770885),於98年3月1日凌晨零時正式通話,法務部  王部長於98年3月2日特蒞臨臺中市衛生局視察。毒品氾濫、藥物濫用的問題在世界各地造成普遍的危害,我國現今反毒工作重點著眼於「拒毒」、「緝毒」、「戒毒」、「防毒」四大主軸工作,並將2005至2008年訂為「全國反毒作戰年」,以展示反毒,確立「減少需求」、「斷絕供給」之反毒策略。為提供有心戒毒者成功戒毒,該中心特設置四名具有社會工作、心理、教育、護理相關科系之個案管理師,以專業知識提供民眾24小時心理諮商、法律諮詢、就學輔導、就業輔導及就醫轉介等相關服務。台中市衛生局積極配合法務部推動拒毒、戒毒等工作,期許對衝擊社會治安與國家經濟之毒品危害能有效減少,以增加國人健康與社會繁榮、安全。

關心孩子拒絕上學的原因

關心孩子拒絕上學的原因#心理諮商

中小學階段是小朋友在知識、技能及其他身心各方面發展快速且重要的階段,但部份兒童與青少年在面臨上學時,感到強大挫折情緒,造成缺席狀況,除了短期內造成課業落後,對患者心智健康上也有中長期重大影響,嚴重者可能造成青少年或成年後患有焦慮疾患或是情緒疾患,如憂鬱症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黃彥勳說,一份追蹤3年的國外研究顯示:將近一半拒學症個案在6個月後仍然有拒學症,另一份研究顯示,經過10年追蹤後,30%個案患有一種以上精神科疾病,另外拒學症也是自殺、未成年性行為、未成年懷孕、暴力、意外、物質濫用危險因子。黃彥勳指出,懼學症(school phobia)最早出現於西元1940年,1960年之後,學界多使用拒學症(school refusal)描述因情緒困擾挫折而拒絕上學的行為。主要特色包含四點定義:1.對上學感到重大困難,造成長期缺席。2.嚴重情緒困擾,上學時產生大量恐懼、情緒暴躁、情緒低落、或是頻繁表示自己生病。3.在應上課時間,個案多在家,且個案父母對此知情。4.和蹺課逃學不同,除了拒學之外沒有其他明顯違規行為。至於拒學症狀主要以焦慮表現為主,患者會在上學日早上以抗拒上學為表現,或是產生生理上腹痛、噁心、嘔吐、頭痛、冒汗、腹瀉、頭暈、頻尿等症狀,但是和真正生理疾病不同的是,通常在患者獲得同意留在家中後,生理症狀就會改善。黃彥勳表示,拒學症盛行率約在1-5%之間,患病時間大約在小學一年級以及國中階段為主,兩者患病原因有些差異,國小一年級學童患病原因,主要是因為新入學校環境適應問題,以及學童對於離開家庭畏懼感。至於國中階段患者患病原因,主要是與校內人際互動有關,包含與同學之間相處,以及面對校方管教方式適應有關,另外在課業壓力也是部份患者致病原因。他說,這些個案面對壓力常見共同特點是敏感,對於外在情境轉換或是人際衝突反應程度高,但相對對於自我情緒感知程度則較低,患者往往自述突然感受到壓力很大、煩悶、不知所措,但是卻無法清楚辨識出引發焦慮來源,也因此無法轉移注意力,因而不斷累積壓力與焦慮而產生拒學症。黃彥勳建議,初期有嚴重焦慮症狀或是憂鬱症狀個案,會先以抗憂鬱藥物與焦慮舒緩藥物治療,降低個案情緒症狀。另外諮商輔導則依據個案拒學行為主要原因,增加患者學習情緒辨識與控制能力、教導放鬆技巧、社交技巧、培養患者獨立性、並建立適度行為規範,減少個案對學校焦慮。黃彥勳特別呼籲:治療關鍵在患者、家長、教育體系與醫療體系四方聯繫與合作。但實際上仍有許多兒童青少年有身心特殊需求,仍未被轉介輔導資源以及醫療資源,或即使就醫或接受輔導,持續時間也並不長。未能對積極協助轉介心理輔導或是醫療體系,使得這群兒童青少年長期以來未能早期得到恰當醫療協助,因而增加拒學行為嚴重性。提醒家中兒童青少年有類似拒學症狀,提早與學校老師聯繫,並建議提早就醫評估。

戀愛必修學分 辨識”危險”情人

戀愛必修學分 辨識”危險”情人#心理諮商

西洋情人節將至,在這浪漫佳節,是否讓你想起舊情人?而你是讓人懷念的舊情人,還是「不如麥相識」的爛情人?現代婦女基金會曾在去年七月的調查中發現,每月平均就有14.7件戀愛暴力、分手暴力和情殺的新聞事件被報導,亦即每2天就發生1起戀愛暴力與情殺案件,而平均每月至少有3件情人間的殺人未遂與殺人致死的致命案件發生。另外,在去年七夕公佈的「愛情恐怖份子」調查中發現,有44%民眾曾在交往中遇過愛情恐怖份子,顯示民眾在戀愛交往中便常發生戀愛暴力的情形。為此,現代婦女基金會特別在情人節前夕(2月5日至2月10日)透過Yahoo新聞民調,進行網友「戀愛分手EQ大調查」,針對民眾分手行為進行了解。根據調查顯示,在問及受訪者的分手經驗時,29%的網友表示曾因被情人劈腿背叛而分手,而約一成(9.6%)的受訪者表示曾因被情人情緒控制而導致分手,4.1%的受訪者曾被情人騷擾威脅而決定分手,更有3.7%的受訪者表示曾被情人肢體暴力而選擇分手;顯示近乎兩成(17.4%)的網友曾遭受情人精神或肢體的暴力對待,最後雙方只得走上分手一途。黃小芬諮商師表示,分手暴力發生在人格特質上較敏感,行為也較操控,情緒較不穩定的人身上,而一旦面對分手的情況,自我價值感便受到很大的挑戰,甚至會出現憂鬱症的一些症狀。此時,家人、師長需要多關注,或安排心理師與當事人諮商討論,而若出現自殺行為時需要陪同就醫,讓個案能度過這樣失落的階段。現代婦女基金會回顧去年的調查發現,發生戀愛暴力或情殺發生原因,前兩名分別為:「對方提出分手」及「對方另結新歡」;而從上述統計及去年的相關數據都發現,國內戀愛暴力的案件層出不窮,但民眾對於如何「辨識危險情人」及「理性分手」的知能卻較為薄弱。然而,在重大暴力發生之前,若能協助青年男女學習如何辨識與因應親密關係中初次(首次)暴力的警訊,提早阻斷暴力循環、改善互動關係,或提升民眾面對分手知能,將可及早遏止暴力行為,以減少不幸遺憾的發生。因此現代婦女基金會特別在情人節前夕由董事長潘維剛、執行長姚淑文、知名歌手楊宗緯、與台灣體育大學黃小芬諮商師,共同宣布戀愛學分校園講座開跑,並將在今年三月起前往各大專院校暢談「開心談戀愛,理性談分手」的校園戀愛學分講座,教導學生如何正確面對親密關係中首次暴力的警訊及理性面對分手問題。有意辦理本講座的大專院校聯絡人可與現代婦女基金會聯繫。聯絡電話:(02)2391-7133分機306吳小姐,或上本會網站http://www.38.org.tw 了解講座辦理資訊。

免費心理諮商服務 紓解心中的壓力與情緒

免費心理諮商服務 紓解心中的壓力與情緒#心理諮商

臺中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98年度免費心理諮商將於3月開始辦理。當民眾或週遭親友有人際、家庭、感情、生涯、情緒及工作等問題,感覺到心情低落、煩悶與焦慮不安,建議您該找人談談,以紓解心中的壓力與情緒。該中心聘請的心理師都具有衛生署核發的心理師證照及衛生局核發執業執照,並完成報備支援手續。心理師們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能和實務經驗,用專業、嚴謹的服務態度與保密的原則,提供心理支持,陪伴您面對生命的低潮。心理諮商服務採電話預約,服務時段:每週一、二、三、四下午(14時至17時)及週三上午(9時至12時),有需要的民眾可撥打臺中市衛生局電話:04-23801180轉560、537或536竭誠為您服務;每週一、三下午特聘請女性心理師服務有需求的女性民眾心理諮商。您想讓自己活的更健康、更好、更有活力嗎?想找人談談以紓解心中壓力與情緒嗎?臺中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歡迎您來電預約心理諮商。臺中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地址:臺中市南屯區向心南路811號(臺中市衛生局2摟)預約心理諮商電話:04-23801180轉560、537或536

重大意外後…不容忽視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重大意外後…不容忽視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心理諮商

目睹同車人死亡、高中學生疑似課業壓力大…等,像這樣案例的父母親及個人在事發後,經常出現每天失眠、無法進食、無法工作,而且出現嚴重焦慮及憂鬱等症狀。根據一項由精神醫療機構對921地震後受災者的心理狀況調查顯示,罹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之盛行率為10.2%,重度憂鬱症為7.9%。依據上述研究來推論遭逢重大生命意外帶給當事人的心理影響,每10人中有1人會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約0.8人會有憂鬱症。PTSD的症狀表現,包括會突然體驗到意外事件當時的場面,對現實環境變得遲鈍麻木,注意力不集中等。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表示,這些反應其實常被專業人員稱為是「非常事件下的正常反應」;大多數人具有面對重大事件衝擊後再復原的潛在能力,身心症狀將會隨時間自然消退。然而,部份民眾則會出現更嚴重的後續心理創傷反應。依據精神醫學的診斷標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出現於事件發生後3至6個月,許多民眾此時可能已經重回到職場、學校等原先的生活軌道,周遭的親人、朋友、同事覺得事件應該漸漸渡過了。若當事人表現出暴怒情緒或工作上心不在焉時,身旁他人可能越來越無法接納,認為當事人在耍脾氣、裝病。於是指責、不耐煩和不再支持的態度很容易帶來有PTSD患者的二次傷害。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在此呼籲,除了周遭他人的諒解與支持外,尋求專業醫療對處理PTSD患者是必要的措施。臺北市衛生局基於將近十年來所累積的經驗,也慢慢確立出一些在危機初期的心理衛生服務策略;在重大意外或災害事件發生後3至7天內,即時聯繫受衝擊的社區、學校或機構,提供心理專業人員的諮詢及辦理心理減壓團體、講座來服務民眾,以降低個人心理健康的衝擊及創傷的產生。自94年臺北市衛生局訂定災難緊急心理服務方案以來,共服務了74件臺北市災難意外事件,服務1,109人次。主要服務的場域以校園事件最多,佔50%,其次為社區(30%)及職場(15%),事件類型依序最多為自殺(佔45%)、意外事件(佔25%)、暴力事件(佔8%)。這些災後介入,讓受災者了解自身會遭遇的身心反應及生活衝擊,並得到相關後續資源,以便日後使用。在介入1至3個月後,亦協助篩選高危險群並協助進入個別心理諮商(236人次)或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207人次),進行創傷治療。臺北市衛生局持續關注民眾災後心理創傷服務的提升,最近補助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在12月6、7日辦理「危機、災難與重建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學者分享危機處理模式的比較、危機應變與創傷療育及由兒童繪本進行幼年受災者心理重建等主題,地點為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有興趣之專業工作者或民眾請洽:02-25576980。

『心理健康諮詢』協助宣洩壓力情緒

『心理健康諮詢』協助宣洩壓力情緒#心理諮商

『為什麼我這麼多年對家庭的付出,他怎麼可以這樣一筆抹殺掉?』這是許多『劈腿族的受害者』的心聲。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陳世哲主任表示,在臨床醫學上,經常會遇到許多哭訴無門的個案,通常因為覺得羞愧、憤恨而不敢告訴朋友或家人,因此積壓許久的情緒無處宣洩,搞到生活大亂。通常醫師在和個案會談後,會轉介給『心理健康諮詢門診』的心理師,透過一次次的心理健康諮詢門診中,讓個案宣洩情緒,慢慢找回生活重心!陳世哲主任表示,心理師所做的,就是提供一個可靠的『肩膀』,或說是『柺杖』,幫助個案從『苦情』角色裡走出來。藉由這個暫時的、專業的依靠,讓個案徬徨的心有依歸;紛亂的情緒有出口;茫然的心情有人傾聽與瞭解,甚至對後續的生活安排,也有人可提供客觀的建議。陳世哲主任指出,心理師會用客觀、有利於個案的角度去分析,並安撫個案的情緒,而不是隨著個案的情緒起舞。即今天個案跟丈夫吵架時,親友義憤填膺;明天個案跟丈夫和好了,親友就變成豬頭,心理師會用中立而專業的態度提供建議。無論結果是分是合,都讓個案在這場風暴中,有個安全、安心的避風港,可以靜靜療傷。陳世哲主任建議,每個人難免有滿腹心事無處可說的時候,若放任壓力堆積而不做處理,會逐漸地影響到情緒,進而干擾到睡眠,更嚴重地可能會導致焦慮憂鬱!而這樣的情形雖然還不到需要看精神科門診的程度,但是若不積極面對處理,可能會導致如憂鬱症之類的精神疾患發生。因此,有這類困擾的民眾可多加利用特有的『心理健康諮商門診』,讓壓力獲得適當的宣洩以避免生病。目前在『心理健康諮商門診』,以工作職場壓力或婚姻感情關係所造成的壓力,而前來諮詢的民眾最多。當然有些民眾會擔心自己的秘密流出或留下記錄,關於這個部分可以不必擔心,該門診所有的會談資料內容都會完全保密,且不會記錄於病歷上,民眾可安心地於暢所欲言,釋放心中沈重的壓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