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心理諮商》心理師列「10步驟」開箱心理諮商:不如當成一場體驗

免費心理諮商》心理師列「10步驟」開箱心理諮商:不如當成一場體驗

2023/9/27
衛福部自今年8月起推動「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30歲族群3次免費心理諮商機會,對許多第一次接觸心理諮商的朋友,可能不知道心理諮商是什麼?也不要如何準備?對此,《優活健康網》特別摘選此篇,由心理師劉仲彬為民眾「開箱」免費心理諮商,,透過簡單10步驟幫助民眾解決疑惑。

3次免費諮商該怎麼用?

終於有機會聊聊這套方案,雖然自家場子善言心理治療所 / 善言文創人力有限,並未承接此一方案,但若有心嘗試進場,這絕對是個值得入手的選項。因此,我會針對尚未經歷過心理治療的讀者們,提出一份開箱指南,這些意見不代表所有心理師立場,僅為個人淺見,供入門者參考。

延伸閱讀:
免費心理諮商再加碼》哪裡可申請補助?年齡、申請方式、機構名單一次看

  1. 開箱前:先理解方案定位

這個方案跟阿拉丁神燈不太一樣,不會有心理師從神燈鑽出來,一次滿足大家3個願望。有些人對心理治療抱持某種期待,認為透過對談,事情就能迎刃而解,但能解決問題的,往往是「對自我的理解」,以及「對話後的行動」。這並不容易,人生議題終究是經年累月堆疊,不太可能只花3個鐘頭就搞定一卡車難題。

因此,與其把這3次機會視為一段療程,不如當成一場「體驗」。心理師雖然不是精靈,彈個響指就能讓難題煙消雲散,但他們能提供你一個「自我檢視」的機會,檢視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檢視諮商的適配性。試吃品不太容易填飽肚皮,但至少能確認合不合胃口,能對上眼當然好,然而就算脾胃互斥,起碼也能少走一段冤枉路。

  1. 事先備妥開箱工具:整理好自己的背景資料、症狀史以及主訴

第一次踏進會談室的案主,最常遇到的關卡,就是「不知道該說什麼」。這絕不是腦霧,而是無法確定要談哪件事,或是無法確定感受為何,因為我們不太習慣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在會談第一節,通常會由心理師詢問案主的主訴、背景資訊與症狀史。所謂主訴,指的是「你為何想進行諮商的原因」,也就是主要困擾為何,目的是讓心理師透視你的狀態。倘若細水長流,這件事或許可以進行得比較從容,但若次數有限,我們就得試著提昇它的效率。

因此,在進入會談室之前,我們可以先練習怎麼「把話講出來」。這跟準備面試有點像,若能事先條列上述細節,便能加速透視作業,讓第一節進行得更有效能。當然也可以細火慢熬,自行配速,只是事先預備,能讓彼此更快進入狀況。

  1. 適合開箱的族群:焦慮狀態(自律神經失調)、親職諮詢,以及症狀衞教

這裡的族群,指的是3次限定療程,不追加後續療程的案主。也就是說,開箱前我們必須先釐清,「有什麼臨床症狀能在3個鐘頭內解決?」

這沒有標準答案,每個心理師都有各自的版本,依我的經驗,相較於其他臨床症狀,焦慮狀態比較容易在短時間內緩解。這是因為焦慮症狀大多與身體反應連動,一旦處理好身體感受,情緒便能跟著回穩。以恐慌為例,若能做好「呼吸調節」與「症狀衛教」,大概就能在3至4節內緩解症狀,放鬆訓練大約也能在3次療程內上手。這些技巧的訓練時間並不長,重點是後續練習。

此外,親職諮詢與症狀衛教(感受到某些不舒服的症狀,但不確定自己發生了什麼事)也適用此方案。案主可將教養時遇到的難關,或是臨床症狀的特點條列出來,變成結構化的一對一問答。治療者利用3節的時間,直接拋出解法,或是釐清案主的身心狀況後,進行後續轉介(轉介藥物治療或免費會談資源)。

然而,這肯定不是理想的治療形式,甚至是會被教科書打臉的做法,畢竟心理治療的核心概念,是提供案主反思空間,而非拋出見解。但在現實條件與專業堅持之間,總會經過反覆斡旋,而這套解法就是斡旋後的結果。

延伸閱讀:
別把「負面情緒」藏心裡不說!心理專家:身體到處痛因壓力沒放鬆

  1. 不太適合開箱的族群:創傷修復、長期憂鬱,或強迫症狀

創傷或憂鬱案主,其實很適合進入心理治療,仔細處理回憶,一步一步清創傷口。但重要的是,他們的療程通常都會以「年」來計算,僅只三回的會談體驗,可能會讓整件事成為蓋到一半便貿然收工,風雨飄搖的爛尾樓。

無論是創傷或憂鬱,都屬於長期議題,包括了原生家庭、人際情感、社交焦慮,或職場霸凌等。案主需要長時間陪伴,建立穩固的親善關係,才有可能讓治療者碰觸傷口,整個過程就像一套精緻的手工業,需要細密綿長的拆解與縫補技巧。倘若創傷才剛開啟卻再無下文,那傷害性遠比壓抑創傷還劇烈,如何收尾,始終是心理治療的重點。

至於強迫症狀,通常需要頻次密集的暴露練習,以及定期的認知重建,才能逐步緩解症狀。一般而言,談到第3次,大約會進行到「建立暴露階層表」,或是進行最初階的暴露練習。此時喊停,倒不如把重心放在症狀衛教,澈底理解何謂強迫症,同時配合藥物治療,至於心理治療,待預算充足後再進入療程即可。

  1. 開箱時:務必仔細確認價碼

以當前市場基準而言,一節自費療程大多為2000~2200元起跳,各縣市起點不一。為平衡收支,某些機構會加入「民眾部分負擔」的項目,譬如掛號費或場地費,一般來說不會超過400元。這部分必須要特別注意,做好價位期望管理。

我相信衛福部在展開方案前,應該都調查過自費心理諮商的基礎價位,就我推測,可能是預算有限,又欲加開額度的情況下,才會出現1600元這個折衷價碼。因此經過3次服務,而後欲轉投自費市場的案主們,請務必理解2000~2200元才是正常價位,而非醫療院所坐地起價。

  1. 開箱後:不建議頻繁更換心理師

如同前述,心理治療很重視關係建立,若是3次限定,頻繁更換治療者,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後果:第一,花時間重述自己的經歷。第二,進展原地踏步。第三,造成承接方案的醫療院所行政負擔,損人不利己。

因此,我建議先做好功課,事先篩選合適的治療者。可從心理師個人粉專,或醫療院所官網蒐集資料,亦可向治療所行政人員詢問治療者的個別專長,他們通常會進行合理的派案。

不過,勉強沒幸福,遇到不合拍的治療風格還是得喊停,只是喊停的原則須篤定確立。反過來說,若想長期投入心理諮商,那麼這三次機會就當作免費試水溫,藉以確認適合自己的治療風格。

  1. 使用期間:搭配筆記,提升效益

筆記是一種留住對談成果的方式,倘若諮商內容係以諮詢或衛教為主,筆記便能將治療收益最佳大化。不一定要用紙本書寫,電子產品亦可,在有限的節次裡保存文字記錄,日後也比較容易複習或練習。

  1. 使用期間:切忌爽約

案主會無故放鳥,通常是現實需求已缺少急迫性,抑或使用觀感不如預期,這些都能理解,但還是建議無論持續與否,都必須與心理師說明清楚,因為這除了影響行政作業,也削弱個人誠信。

此類狀況在醫院尤為明顯,享用健保資源的案主,通常會成為放鳥專戶的潛力股。歸根究柢,就是對療程「不太在意」,畢竟相較於自費市場,健保體制下的心理治療服務便顯得相對廉價,而這會導致某種負面的雙向回饋。案主的在意程度,會影響心理師的處遇態度,繼而影響大家對心理治療的印象,負負不會得正,只會每下愈況。

因此本方案特別說明,「如連續兩次無故未到,於第兩次缺席日起90日內,將暫停補助資格」。

  1. 特別註記:未成年者如欲開箱,建議由法定代理人陪同

有些國高中生很想找人聊聊,但又不想讓家長隨伺在側,於是打算自行上門求助。可惜的是,他們通常在一進門就卡關,因為「知情同意書」上需要法定代理人簽名。
這目的在於,案主要能為自己的醫療處遇負責,心理諮商這件事,跟簽約一樣嚴謹。因為它牽涉的是心智與情緒的介入,因此需要由法定代理人授權同意,確保案主的身心安全。但諮商本身仍依循保密原則,內容透露與否皆由案主決定,不用擔心細節外洩,除非涉及法律議題。

  1. 使用效期結束:別擔心,還有其他免費服務可以開箱接力

心理諮商服務:只要複製「各縣市社區心理諮商服務一覽表 - 心理健康司」這一行字,直接搜尋,便能找到相關心理諮商資源。各縣市皆有免費的諮商資源可使用,規定略有不同,可參閱各縣市衛生局資訊,或電洽詢問。

(本文獲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授權轉載,原文為:15-30歲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開箱指南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