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

胖到血糖狂飆忌不了口!醫建議「治療2招」讓她3個月瘦9公斤

胖到血糖狂飆忌不了口!醫建議「治療2招」讓她3個月瘦9公斤#胰島素

33歲王小姐身高158公分,體重卻直奔7字頭,長久以來不斷嘗試減肥,包括各類藥物、保健食品等,卻又會出現心悸、胸悶等症狀,影響到日常生活,只是停藥後又因飲食不忌口復胖,走沒幾步就開始喘與心悸,心力交瘁之下,只好到院求診與醫師討論,檢查發現各項血糖數值超標,屬於典型糖尿肥胖症,必須控制血糖並減重。

睡覺前「1動作」害你變胖?研究增「5大風險」血糖心率全上升

睡覺前「1動作」害你變胖?研究增「5大風險」血糖心率全上升#胰島素

睡覺開小夜燈,反而對健康造成傷害!根據《CNN》報導,一項新研究找來一群健康、年輕的人,參與睡眠實驗室的實驗,結果發現,在睡覺時即便只有昏暗的光線,例如:靜音開著電視機,體內血糖、心率隨之上升。「儘管睡覺時是閉上眼,光線仍會穿透眼皮。」美國西北大學費恩伯格醫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的神經病學教授菲利斯.澤(Phyllis Zee)表示,長期之下,可能影響新陳代謝,導致變胖、增加心血管疾病等風險。

攝取碳水撐肌肉?營養師教你吃得像個運動員「肝醣代謝」燃起來!

攝取碳水撐肌肉?營養師教你吃得像個運動員「肝醣代謝」燃起來!#胰島素

有經驗的運動選手與教練,大多知道有效訓練的方法,但說到怎麼吃,甚至是體內能量如何運作的話,可能不見得人人都有完整了解,就以標題提到的「肝醣代謝」,真正理解它與有效率補充的人,可能相對少很多。而這篇文章,希望能從頭幫助教練與選手們,重新認識這個好用的燃料與貯存系統,以其它們如何幫助我們取得更好的成績。

怎樣都提不起精神?吃這些類型早餐讓你昏沉不健康

怎樣都提不起精神?吃這些類型早餐讓你昏沉不健康#胰島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即便吃了早餐,工作時腦袋仍昏沈沈?明明早睡,還是疲勞不已?小心!你可能是早餐吃錯了。韓國中醫師金素興提醒,如果早餐只吃碳水化合物跟糖分,像是麵包、飯團等,會讓血糖快速上升,由於經歷了一晚的睡眠,過度快速的血糖變化,正是讓你昏昏沈沈的主要原因。 麵包、麥片、飯糰都是NG食物早餐是啟動一天的養分關鍵,也是最重要的一餐。韓國中醫師金素興表示,很多人早上都會習慣買個麵包或者飯糰,或者是快速泡杯麥片。這些食物的養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及糖分,人體在睡眠時,為了維持人體內分泌代謝,會消耗掉許多能量,導致人體處於低血糖狀態。當起床的第一餐如果攝取會讓血糖快速增加的食物,會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當吃了這類型早餐讓血糖暴增,但胰島素又會分泌讓血糖降下來,並刺激空腹賀爾蒙分泌,再度產生食慾。這樣的血糖及內分泌變化,就是昏昏沈沈,甚至會產生疲憊感的主要原因。 中醫師金素興醫師也提醒,也不建議空腹喝咖啡。起床前人體的皮質醇會開始分泌,並在幾個小時內維持在高峰,提供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此時如果再喝咖啡,則會讓人體承受的緊張感增加。  雞蛋、沙拉、水果搭配為佳此外,直到吃早餐前,人體會呈現空腹狀態,這個時候如果喝咖啡,則有可能刺激胃粘膜導致胃食道逆流、胃炎。 比起咖啡選擇空腹喝一杯溫水,不只能夠清除多餘的胃酸、排除毒素,同時也能讓腸胃準備好消化早餐。 中醫師金素興醫師建議,早餐最好的選擇就是雞蛋、沙拉等食物,如果很想要有點甜食,就以水果來補充。避免讓血糖過度變化,選擇好的早餐是開啟有精神一天的關鍵。  

糖尿病患如何度過疫情?醫教3招保平安

糖尿病患如何度過疫情?醫教3招保平安#胰島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生!我因為害怕疫情,延後了一些時日來就診拿藥。」類似的對話,近日在醫療院所診間內不絕於耳,延後拿藥、不規則用藥成為疫情爆發後常見的醫療窘境。本來控糖模範生的糖尿病友王先生,也因害怕疫情,沒有續用糖尿病用藥,再次就醫已是血糖高到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送急診。善用工具掌握身體狀態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葉乃誠指出,在新冠病毒染疫者中的流行病學調查,最常見的共病族群,糖尿病往往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糖尿病族群一旦染病重症入加護病房風險為非糖尿病患的2.8倍,死亡率高了8倍。而且風險跟平常控制的血糖狀態、糖化血色素、甚至血糖變異度都呈現高度相關。葉乃誠表示,疫情短時間不會完全消失,病毒也還會再變種,糖尿病族群隨時可能再面臨隔離及孤立,因此自我照護非常重要,提出三點重點供病友參考。1.控制血糖及體重大數據顯示,不管是第一型還或第二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情況與罹患新冠病毒的死亡率有關。穩定持續藥物控制、規律回診、規律生活飲食、適度運動很重要,在家可做體操、伸展、抗阻力運動。2.實際測量血糖這段時間門診發現,有些病友在家久了,常飲食過量、缺乏運動導致血糖上升而不自知。這些隱形的血糖上升,常常都是因為沒有產生不舒服的症狀,而讓人沒有警覺。血糖機是病友可靠的幫手,不需要到醫療院就能準確知道血糖狀態。3.控制胰島素若是在隔離或染病期間,注意幾個酮酸中毒症狀:如胃口不振、虛弱、噁心、肚子痛等,若有疑似症狀盡早就醫,並補充適量水分及身體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才能有效降低酮酸中毒風險,對於困難控制糖尿病患,胰島素是控糖利器。

頑固糖友拒打胰島素 足部病變截肢保命

頑固糖友拒打胰島素 足部病變截肢保命#胰島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據統計,全球每年死亡人口中約1成死因與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相關,在台灣,糖尿病人口已突破200萬,罹病數逐年攀升、罹病年齡更持續下降,面對新冠疫情的衝擊,糖尿病患者更首當其衝,根據中央指揮中心統計,台灣新冠肺炎死者當中四成左右具有糖尿病,關鍵時刻更應積極控糖。糖尿病治療史上首出現的控糖藥物-胰島素,自1921年發現至今已達100年歷史,讓糖尿病從無藥可醫到良好控制。此外,近年台灣也發展完整的糖尿病照護計畫,有效減少糖尿病患者死亡、心血管疾病併發症發生風險,更有助於患者能長期與病共處,擁有精采人生。胰島素100年進化 醫期許:全面戰勝糖尿病糖尿病治療方針100年來持續不斷演進,在台灣近年糖尿病患在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的發生比例逐年下降,糖尿病管理已達到全面監控。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表示,糖尿病治療有三大進步,第一,口服藥物的作用機轉不斷更新,第二,針劑治療的種類也陸續發展各種機轉如GLP-1RA等劑型。第三,胰島素的演進,在糖尿病管理上更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使糖尿病的照護範圍,更拓展了血糖控制良好之外的價值。100年來為因應糖友的多元需求,胰島素不斷革新,其中從提煉方式、注射方式、劑型精進等三大突破對糖尿病治療尤其具有指標性意義。提煉方式的突破,解決了動物製劑造成的人體過敏問題。注射方式上,也因筆型針劑的發明,提升了方便性與降低疼痛感。速效、長效、混和等多元劑型的發展,更提供了符合糖友們不同生活型態的彈性使用選擇。盛年罹病機靈用藥 名醫洪傳岳重拾彩色人生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表示,糖尿病藥物治療百年來雖不斷進展,但胰島素不僅是第一型糖尿病的救命方舟,更是第二型糖尿病的經典選擇,足以運用於不同患者、病情,充當糖尿病治療中先發、中繼及救援的角色。心臟科專家、內科及藥理學教授洪傳岳,在45歲健檢時發現空腹血糖值臨界,照會北榮同事新陳代謝科蔡世澤醫師,進行經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確診糖尿病。兩人討論後,決定先透過運動飲食控制著手控制,但因執行不易,沒多久便改以口服降糖藥物控制。經過數年的藥物聯合治療及調整,洪傳岳皆維持良好的控制成果。直到59歲,出任萬芳醫院院長,因醫務繁重,血糖漸漸失控。在諮詢蔡世澤之下,洪傳岳毫無遲疑的加入胰島素治療行列,血糖也獲得良好的控制。洪傳岳卸下院長重擔後,利用時間體重控制、飲食調理,加強運動,不僅減少了胰島素使用劑量,也從此未再發生過低血糖的情形,生活品質越來越好。胰島素迷思不除 糖友恐陷失能風險據統計,台灣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中,近3成糖友使用超過三種以上的口服藥物,超過5成未達糖化血色素小於7的控糖目標。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表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若透過口服藥物控制血糖無效,會建議嘗試轉換胰島素治療。國際研究證實,糖化血色素8.5~9%的患者若能及早補充體內胰島素以控制血糖,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問題是,目前全台約有60-80萬糖友需要胰島素治療,當中卻僅40-50%使用胰島素治療。細究糖友不願意使用胰島素治療的原因?王治元指出,患者常見三大胰島素迷思包含:1.擔心胰島素成癮;2.害怕施打胰島素會失明;3.覺得施打胰島素很痛。這些迷思恐成阻礙疾病控制的絆腳石。王治元分享,過去臨床上曾遇過患者,因聽信施打胰島素會截肢的錯誤觀念,在口服藥失效後堅持拒絕施打胰島素,甚至選擇民間療法以少吃飯、吃芭樂等方式想降低血糖,最後反惹足部病變上身導致截肢的真實案例。醫界攜手台灣知名製筆品牌:首推胰島素100周年紀念筆 在胰島素發展百年之際,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與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共同攜手,邀台灣知名品牌雄獅文具,以胰島素筆針為形象,打造胰島素100周年紀念筆,盼鼓勵病友認識胰島素治療,並積極維持血糖控制,為生活上色。

Menu